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建设国际港口名城 提升城市极核功能

   2017-01-23   来源:宁波日报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建设包括宁波都市区在内的五大都市圈;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强调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建设。这意味着,建设宁波都市区已经成为国家和省发展战略。面对国家和全省的厚望,面对机遇与挑战,宁波必须强势提升城市极核功能,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从而促进都市区各城市协同发展。

  那么宁波都市区建设究竟应该怎么推进?市政协组织委员花数月时间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作决策参考。

  宁波都市区,因发展大战略而生,与长三角城市群同进。一个区域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大局,不能不令人瞩目。然而,有了定位,接下来就应该是实干、巧干、铆劲干,干出一番天地来。
谋定而后动。市政协委员踊跃参与专题调研,深思熟虑,出谋划策,积极为加快推进宁波都市区建设“把脉”。

  规划引领

  创造发展新动能

  规划是龙头。宁波都市区建设涉及宁波、舟山、台州三个行政主体,尽快立足各自特色优势,统一编制区域发展规划,精准定位、优化布局,创造发展新动能,显得尤为重要。

  市政协人资环和城建委的调研报告建议从港口、制造业、海洋资源、开放、城乡统筹发展等功能优势出发,对宁波都市区作出精准定位。分别是:

  ———发挥宁波、台州制造业优势,充分利用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红利,在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家电家居、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设备等领域取得突破,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制造创新中心。

  ———整合三地港口资源,实质性推进港口一体化建设,依托宁波港口经济圈和梅山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建设,着力推进航运服务、港口金融、信息资源发展,打造全球一流的综合枢纽港,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贸易物流中心。

  ———以三地港口、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大力发展临港石油化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高端装备、近海油气勘探、海洋捕捞养殖等海洋产业,打造全国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

  ———进一步提升三地城乡均衡发展的优势,依托宁波、台州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强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探索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成为全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

  ———积极推进浙江(舟山)自贸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宁波梅山新区和各类综保区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服务层次,拓展辐射范围,建成我国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新高地。

  调研报告建议,邀请国家发改委等相关单位牵头,联合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和三地政府共同编制《宁波都市区发展规划》《宁波都市区空间规划》等,对宁波都市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城镇体系、产业协同、综合交通网络、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重大水系网络、生态环境保护网络以及海岸线和海域管控体系进行统筹,明确都市区各城市主体功能、空间结构、产业发展重点。并组建由省政府领导牵头、三地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根据规划共同谋划协同融合发展方略;抽调各市发改、规划、交通等部门骨干力量组建精干的常设机构,制定、实施、监督规划年度推进计划,负责跨区域的项目建设、信息沟通等任务,做好自然资源、土地利用、跨区域治理责任等沟通协调,研究建立统一的都市区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同城化交通设施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群、都市区将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主战场。调研报告建议,宁波都市区要根据各市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强产业合作和联盟机制的建立,以产业协议性分工的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优化生产要素有效配置,从而推进区域产业深度分工,实现都市区产业共兴。

  做强极核 打造发展新引擎

  作为宁波都市区的首位城市,宁波与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其他都市区首位城市相比,城市极核功能还有一定差距。市政协科技界一组委员的调研显示,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中心城区能级不高,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优势消退,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市场配置适应力差,县域经济转型缓慢;交通互联互通滞后,基建共建共享不力;发展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结构发展不完善。

  市政协科技界一组委员们建议,要强中心,增强极核引擎能力。统筹谋划中心城区三江片功能布局,坚持开发高密度、生态低密度原则,精心打造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姚江新城、镇海新城、空港新城等重大功能区块,加快三江六岸景观提升改造和老城区更新保育,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建设品位。强力推进梅山新区审批和建设,全力推进慈城、东钱湖、九龙湖-蟹浦、溪口-龙观-鄞江组团建设。加快“一圈三中心”建设,推动宁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中心城区辐射服务能力。

  “中心城区的建设品位,要以国际港口名城的‘大气’,江南水乡的‘秀气’,历史名城的‘灵气’,现代城市的‘朝气’、未来城市的‘文气’为目标,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文化上下功夫,强化精品城市建设、强化软实力提升,早日建成国际港口名城,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九三学社界市政协委员为此建议,要以百年大计的战略眼光超前编制规划,提前启动“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50”前期研究工作,科学描绘国际港口名城蓝图,并在城市建设中严格执行规划,强化城市规划的权威性。要精心设计城市,让城市天际线显出城市特有美丽,让“水”文章展现城市独特个性,让科学合理配置的色彩增添城市诗画般意境和时尚活力,让建筑传递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元素,塑造国际港口名城景观风貌。

  一个城市的亮点,就像草坪上的花朵,只有拥有众多亮点,这个城市才能聚起人气。“二十一世纪初,一个天一广场给城市增色不少,也让宁波人引以为豪。十几年过去了,南部新城、东部新城、镇海新城等新区不断涌现,但再也没有建造出让人眼睛一亮的区块和建筑。城市缺乏亮点,缺少地标性建筑,是中心城区城市建设中的最大缺陷。”九三学社界市政协委员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部门和建筑企业要有工匠精神,从规划、设计、建造、用材等各个环节把关,把建设城市精品、地标建筑,打造城市亮点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把质量安全作为城市生命线,铸造国际港口名城城市品质。

  文化是体现城市价值的灵魂,是塑造城市品位和形象的基石,是引导城市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建筑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文化通过建筑传承下来,也通过建筑展示了历史的灿烂。如保国寺的无梁殿、天一阁的藏书楼、中西合璧的鼓楼、现代的宁波博物馆等,都是宁波文化建筑的代表作。九三学社界市政协委员建议,要建设各具特色展示宁波文化的地标性区块,重点打造“四个文化宁波”展示区,让宁波市民和外来游客享受文化的快乐。这“四个文化宁波”展示区分别是:以明州“邹鲁”为风范的“天一阁-月湖片区”,以甬上民俗为特色的“郡庙-天封塔-莲桥街”片区,以城廓衙署城建为主题的鼓楼片区串联起来的“历史宁波”文化展示区;以天一广场为中心,江厦街、药行街、解放路、和义大道圈内建筑等组成的“商埠文化”展示区;以梁祝公园的爱情文化、奥体中心的体育文化、大剧院的音乐文化、老外滩的咖啡屋文化、和丰广场的创意文化和会展中心的会展文化等为基础,扩展到北高教园区、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及姚江、甬江两岸开发形成的“时尚文化”展示区;以天一阁、宁波图书馆为代表的“书香宁波”展示区。通过厚植建筑文化,提升国际港口名城软实力。

  资源共享 营造区域同心力

  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才是国家推动都市区建设的最终目的。宁波都市区只有大力推进交通体系建设,才能高效整合宁波、舟山、台州三地海港资源和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形成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民盟界别市政协委员通过调研后指出,支撑宁波都市区发展的对外交通严重不足,宁波都市区同城交通建设滞后且服务体系不全,都市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规划建设机制尚未建立,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宁波都市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该如何加强宁波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委员们提出四条建议:

  ———强化对外通道,构建适应港口经济圈建设的综合交通体系。港口经济圈是宁波都市区的特色,也是推进都市区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根据港口经济圈“三区带动、四廊拓展”的总体结构,对外交通就要重点连接这些区域和走廊。要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密“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城市和主要贸易往来城市的航线,主动协助舟山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启动杭甬运河三期工程,打通杭甬运河宁波出海通道。要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积极谋划推进跨杭州湾的沪甬城际铁路和国家沿海高铁建设,全力推进甬金铁路建设,完善“甬新欧”国际班列的服务和揽货业务。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尽快谋划甬金高速双向八车道拓宽工程和甬台温高速双向六车道工程,及时研究建设象山港二通道。加快推进栎社机场三期工程,积极布局与港口经济圈辐射区域的城市航线,创造条件申请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欧美一些城市的包机业务,建立甬、舟、台三市机场协同合作机制,实现宁波都市区机场一体化。

  ———服务周边城市,构建都市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要加密区内交通通道,实现都市区通勤一体化,重点谋划都市区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要发展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空陆空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建设“江海联运巴士”“水水联运巴士”,推进都市区货运服务一体化。要交通资源共建共享,推进都市区公共交通服务同城化,实现三市市民同城待遇的一卡通用。

  ———构筑同城路网,建设市域快捷高效的一体化通勤交通体系。要加快推进市域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在宁波到奉化、余姚城际铁路建设的基础上,研究推进到慈溪、杭州湾新区、宁海、象山的城际铁路,同时把轨道1号线、4号线延伸到梅山新区。要推进大都市二环绕城高速建设,建议在“十三五”开工建设春晓到溪口疏港高速,谋划推动四明山高速建设。要推进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建设,把世纪大道全线建成南北向快速路,尽早谋划机场高架以西城市快速道路。要建设三江六岸滨江大道,形成宁波中心城区的鲜明特色。

  ———统筹交通规划,建立都市区综合交通与运输服务协调机制。要由宁波、舟山、台州三市的交通部门牵头,会同三市的发改、规划、国土、住建、交警、城管等部门组成宁波都市区交通建设协调机构,负责协调都市区交通建设的重大事项。要抓紧编制《宁波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规划。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成燎原之势,都市区建设又燃起了星星之火。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只要找准定位、携手共进,宁波都市区一定能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乘风而起,在长三角、在全中国、在国际上亮出自己的金名片。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