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平潭海运业:回归,是萌动的期待

   2017-06-23   来源:中国福建网   

  平潭是“海运之乡”,大量的间民资本和从业人员。 集中在海运行业,平潭人经营的海运业几乎遍及全国各大港口,也带动了不少人致富。

  后危机时代,平潭航运发展走向何方?近年来,平潭着力发挥区位、政策优势,出台一系列海运业回归政策,吸引更多海运人回归,做大做强实验区航运物流产业。

  崛起走向全国

  平潭航运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长期以来,四面环海的平潭岛上,有大部分人常年与海洋打交道,从事捕捞和养殖。改革开放后,经贸流通的加速发展让平潭人看到了另一个机遇——从事海洋运输。

  “早期都是村民自发组织,几个人凑钱购买一条运输船,就开始涉足海运业务。”长年从事海运业的陈人强回忆,当时没有融资渠道,村民大多只能购买100吨左右的木壳船。

  运输船有了,如何接货?当时通信不发达,村里就派村民到各个港口驻点揽货。“老一辈船东都经历过,当时很苦,经常揽不到货物。”陈人强说,靠着敢拼敢闯、吃苦耐劳的精神,平潭海运业不断走向全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平潭航运业不断发展壮大,运输船换成铁壳船,运力也不断增加,基本上都达到1000吨以上,平潭也成为当时的航运大县。而最早去驻点码头的村民,更是纷纷转型为中间代理商。

  随着海运业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平潭人和民间资本涌入这一行业,一些原来的渔村也转身变为“海运村”。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平潭海运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从事海运的船舶大多已经是几千吨到几万吨的散货船。“由于船舶检修、运输的便利性等综合因素,除了部分在本省注册外,大部分船舶都是在广西、江苏、海南等沿海省份乃至境外注册。”陈人强介绍。

  2004年-2008年,这是海运业最好的黄金时期,平潭海运业也迅速扩张壮大,载重量达1200万吨。陈人强就是在2004年入行的,他经营的海运公司在海南,他还是海南洋浦民营航运企业协会的秘书长。该协会共有80多家会员企业,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其中,平潭人经营的航运份额占到70%。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海运业陷入低迷,运力过剩、运价低迷、抗风险能力不足……一些中小航运企业经营情况不断恶化,平潭海运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痛点倒逼转型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海运业也在不断复苏。走在新的“十字路口”,平潭海运业该何去何从?

  “民间投资不规范,货、船信息不对称,企业规模小而散……这些都让这个行业抗风险能力降低,也导致金融危机后,不少企业经营恶化,甚至陷入纠纷乃至官司。”陈人强说。

  平潭海运业大部分以民间家庭式合资入股,自由组合、体制松散。这种民间融资模式,导致海运业一旦出现风吹草动,都关系到平潭千家万户的财产安全;此外,在传统运输模式中,大部分船运公司都是通过中间商联系货物运输,存在信息不对称、运输资源浪费、权益保障难等情况,这也让整个行业处于不信任、不稳定的状态。

  面对这些痛点,陈人强经常在思考,如何打造一个平台,让海运业实现信息对称、行业规范、抱团发展?

  入行13年,陈人强深谙这个行业的痛点。互联网的兴起,让他找到了对策。去年5月,陈人强在平潭注册了福建云联合商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国内第一家在线交易第三方海运电商平台。

  今年1月,该平台的“携船网”APP一期正式上线。点开APP,可以看到船货双方、船舶货运代理商、货盘期货等信息,用户还可以根据资讯自行匹配运输业务,并进行线下交易。截至3月底,该平台已注册船舶4661艘,总运力达3300多万吨,注册用户1.2万多人,用户通过平台线下成功签订运输交易5000多个航次。

  “一期只是开始。今后,我们还将推出在线运输交易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块,使得船货双方在5分钟内就能签订合同,运费资金由平台监管结算。”陈人强介绍,APP二期还将涵盖在线运输交易、船舶买卖、船舶出租、法律服务等功能,让货找船、船找货更加方便。

  对于“携船网”这一新生事物,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省去众多中间商费用,让海运交易更加便捷、高效、安全。陈人强也信心满满,计划2017年在线交易额达到10亿元,3年内在线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期盼扬帆回归

  海运回归,参与平潭开放开发建设,是许多在外船东的期盼,也是平潭壮大航运物流产业的基础。

  2015年,平潭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进一步促进海运业发展的意见》,对新增船舶运力、运力规模、经营贡献等方面给予奖励,对引进航运人才子女入学、海运企业购买或租用办公场所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陈人强回乡创办“携船网”后,去年还新购买了2艘5万吨的散货船落地平潭。得益于实验区出台的补助政策,他拿到了60万元的运力回归补助款。

  跟陈人强一样,不少船东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回归平潭发展。这段时间,平潭凯丰船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正忙着办理一艘1.1万吨的船舶回归手续。去年初以来,他们公司已有3艘共2.3万吨载重量的船舶回归。

  陈荣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从事油品、化工品运输,公司1996年就在平潭注册,但由于各种原因,主要经营业务都在外地,船舶登记在南京另一家公司。“我是平潭人,开放开发让我看到了发展机遇,更坚定了回归的信心。这不仅仅是对家乡建设的支持,更是对平潭发展前景和未来航运物流产业链发展的期待。”陈荣说。

  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船籍港的设立,平潭海运业回归不断提速。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全区航运企业总数达46家,新增航运企业26家,船舶总运力达到147万载重吨,比2015年增加了107万载重吨。

  把海运业回归与实验区物流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大的产业发展格局。今年2月底,平潭又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加快航运物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拟打造“成本最低、通关最便捷、交货最准时、服务最配套、政策最优惠”的航运物流发展平台。虽然平潭航运业和商贸流通业处于起步阶段,但政策、区位、港口、产业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意见》指出,加快海运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平潭海运业的基础,探索整合零散船东,组建航运船队,形成整体规模优势;加快成立船舶融资资金池,为平潭籍船东所属船舶回归奠定基础;继续优化船检手续,创新船舶登记制度。到2020年,在区内登记注册的国际航运船舶达到180艘,运力合计达300万载重吨,航运及物流服务收入达到60亿元;到2025年,在区内登记注册的航运船舶达到280艘,运力合计达500万载重吨,航运及物流服务收入达到120亿元。

  海运业回归,还吸引更多资本回归,参与平潭开放开发建设。看好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陈荣还创办了平潭江南佳庭游艇俱乐部,主要经营帆船、游艇等产业。去年,该公司参与举办中国·平潭国际帆船文化节暨“宁顺杯”首届环平潭岛国际帆船邀请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10支帆船队、60名帆船选手参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帆船、游艇等产业契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打造具有平潭特色的帆船、游艇产业。”陈荣表示。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