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青岛外贸划出高速增长曲线

   2017-11-02   来源:青岛日报   

  前三季度,青岛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占全省比重达到28.5%,服务贸易增长18.5%——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不振、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青岛外贸划出一条高速增长的“美丽曲线”。

  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青岛外贸的美丽蝶变: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不断扩大,自主品牌培育硕果累累,外贸新业态茁壮成长,外贸新动能不断蓄积,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不断提升。

  供给侧改革,改出新活力

  贸易的本质是匹配供需。长期以来,我国外贸供给水平不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大而不强。这样的局面不改观,外贸企业将受制于人,外贸水平难以提升。

  近年来,青岛深入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匹配低端需求、获取低端收益,向匹配中高端需求、获取中高端收益转变,正在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优质优价”转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今年9月,由武船集团北船重工公司承制的世界首艘第二代40万载重吨矿砂船在青岛海西湾下水,很快将驶向广袤的海洋,加入到世界贸易的庞大“驼队”当中。该船下水引发普遍关注,根本原因是其具备了引领潮流的诸多特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便捷高效。

  曾几何时,因劳动密集、技术落后而饱受诟病的青岛造船业已经悄然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转变,成为青岛外贸转型升级的样本。“长期以来,船运市场低迷,造船产能严重过剩,造船企业举步维艰。要想突出重围,必须加快转型,打造优质产能,建造中高端船型,以建立核心竞争力。”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克超说。

  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从贴牌代工,为海外品牌 “打工”,赚取微薄加工费,到创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起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青岛外贸企业逐步打造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跳出价格竞争泥潭,走上价值竞争、品牌竞争的新路子。

  正在进行的广交会上,青岛品牌大放异彩。广交会一期,青岛交易团成交11.16亿美元,其中,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品牌企业以5%的企业数量,贡献了80%的成交额。

  外贸企业的自我升级,正在优化着青岛出口产品结构。现在,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在全市出口产品中所在的比重与贡献率正在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达到44.9%,同比增长18.4%,拉动全市出口增幅7.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随着一大批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青岛外贸主体由过去外资企业为主,逐步形成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 “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民营企业更是成功“逆袭”,成为绝对主力。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占比增加到54.1%,超过半壁江山,而长期占据“大头”的外资企业出口占比进一步下降至32.6%。

  模式创新,创出新动能

  最近,我省最大的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青建集团,投入大量精力从事国际贸易的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乍一看,这一“跨行”举动似乎是“不务正业”,但细一琢磨,却让人拍案叫绝。

  “政策法律陌生、风土人情迥异、市场环境多变,这是国际贸易的最大痛点,而青建集团凭借在海外30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丰富的海外经验和人脉,编织了完善的海外业务网络,这将为中国产品输出与海外产品输入提供极大便利。”青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华涛说。

  为了促成青建与青岛外贸企业的优势互补、“抱团取暖”,青岛甚至特意制定推广“青建+”模式。这一模式一经推广,迅速结出果实。最近,青建在利比里亚成立4S店,以展厅、销售渠道与中国重汽产品合作,共同销售,共享利润;在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等国设立中国名企名品展销中心,汇聚澳柯玛、崂山矿泉水、崂特啤酒等一批本土知名品牌,实现共赢。青建还通过搭建“青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带领企业抱团出海,同时将海外优质资源引进国内。截至目前,“青建+”模式共计为1500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带领近50家企业开启国际业务。

  眼下,青岛外贸行业正在呈现出形态各异、跨界融合的新气象,青建涉足国际贸易只是一个缩影。此前,老字号外贸企业新华锦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退税、清关、信息咨询、客户介绍、产品展示、海外追账、对外投资在内的涵盖国际贸易多领域、全环节服务,让门槛极高的外贸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

  此外,海尔海贸云商、青岛一达通等新兴综合服务企业快速发展,为青岛外贸注入新鲜活力。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现进出口71亿元,同比增长1.3倍,其中出口65亿元、增长2.2倍,成为推动全市外贸稳增长新动力。

  青岛外贸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在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奔涌的当下,青岛外贸企业积极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全新手段改造传统外贸流程,培育外贸新业态。酷特智能创新研发C2M (顾客对工厂)商业模式,由面对国外进口商转变为直接面向国外终端消费者,市场应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显著增强,并形成示范带动效益。海尔集团打造的COSMO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工业互联生态系统,为实现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奠定基础。

  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青岛顺势而为,成功获批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前三季度,我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58亿元,增长67.3%,全年有望突破200亿元大关,跃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多项创新举措获全国推广。目前,全市有近200家企业利用海外仓布局跨境电商业务,建成20余个海外仓,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省级外贸新业态企业达到34家,具有出口实绩的跨境电商企业350余家。

  “三位一体”,构建新格局

  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涵盖货物进出口额、服务进出口额和境外投资贸易营销额的“三位一体”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开创了国际贸易的新时代。

  眼下,以海尔、海信、青建、山东电建三公司、金王、赛轮、新华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岛企业跨国经营比重越来越大。2016年,这些企业共实现境外投资贸易销售额216.1亿美元,占全市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五分之一。前三季度,全市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21个,中方投资额达到57.92亿美元。这些项目将很快产生境外销售,构成青岛国际贸易的一部分。

  青岛企业加速“走出去”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互换,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全球化研发、生产、销售”的海外一体化产业链初步形成,海外竞争力显著提升。

  前三季度,海信国际营销收入达到2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0.2%,其在深耕多年的南非和澳洲市场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通过多年的品牌培育与资本运作,今天的“青岛海尔”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海尔”——旗下已经拥有GEAppliances、Fisher& Paykel、卡萨帝、统帅,AQUA等国际一流家电品牌,成功打造“世界第一家电品牌集群”。

  服务贸易作为现代国际贸易之一“位”,对培育新的增长点意义重大。区位优越、港口发达、产业雄厚,诸多先天禀赋让青岛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高地。

  2016年5月,青岛成功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贸易由此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短短一年后,在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报告中,青岛在10个新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名列第一,成功跻身全国服务外包“第一梯队”。

  今年以来,我市服务贸易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增长迅速。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市服务进出口完成1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其中,服务出口52.1亿美元、服务进口53.7亿美元,规模均居全省首位。“青岛服务”正成为青岛国际贸易的一张耀眼名片。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2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