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中欧班列(重庆)独立蓄热恒温集装箱启用

   2017-11-29   来源:沙坪坝报   

  “中欧班列(重庆)”,一条原本用于将笔记本电脑运往欧洲的铁路大通道,如今已成为重庆连接全球市场、打造西部开放高地的新载体,以至于很多海外人士惊呼:“重庆,离欧洲竟如此之近……”

  在重庆,中欧班列(重庆)不再是一条简单的物流通道,它在推动重庆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重塑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然而,“中欧班列(重庆)”开通初期,曾因沿线温差过大导致冬季不得不停运,直到一项名为“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的创新技术成功应用,才首次让中欧班列看到了常态化运行的曙光。

  西行路上开头难

  重庆踏上“西行旅程”的契机是2009年惠普公司入驻。当时,重庆与惠普等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由于地处内陆,企业期望有一种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的物流方式,为其产品销往欧洲“开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探索下,“中欧班列(重庆)”的设想应运而生了。

  万事开头难——“西行”路上的重庆,无前人足迹可循,经历着重重考验。过去的亚欧大陆桥,各国海关重复查验让货物滞留时间过长、班列信息反馈不及时、铁路合作组织和国际铁路联盟运单不统一增加操作环节、高达70℃的沿途温差导致主要货物无法在冬季运输……这些难关,让中欧铁路难以实现畅通运行和常态运行。

  凭着一股开拓精神,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争取,推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四国铁路部门和重庆交运控股有限公司“四国五方”合资成立了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并率领重庆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合力协作,打造了首条中欧班列——“中欧班列(重庆)”。在亚洲大陆桥运输史上,开创了全程卫星定位监控货物安全、沿途海关不重复查验、多国铁路合资搭建服务平台、跨洲际使用国际铁路联运统一运单、长江下游造产品经上游中转发运欧洲、欧洲商品经阿拉山口入境中国、保温技术应用于国际长途运输七大先河。

  合力破解“冬季停运”

  在探索过程中,“冬季停运”曾是困扰“中欧班列(重庆)”的主要问题之一。据区质监局局长屈勇介绍,“中欧班列(重庆)”开通初期,货源主要以IT产品为主。IT产品对低温敏感,存放温度不能低于-20℃。而“中欧班列(重庆)”所经线路跨越6个国家,冬季寒冷漫长,沿途极低温度可能达到零下40℃,最高温差达到70℃。如此极端的低温,将对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等产品的性能造成破坏,严重影响货物运输安全。这一问题,也是“新亚欧大陆桥”无法常年正常运行的最大挑战。

  为了实现冬季运输,2013年,在各级部门支持下,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联合惠普、巴斯夫、霍尼韦尔等国际公司,以及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最终提出以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的方式对货物进行保护。

  据相关人士解释,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为渝新欧重庆公司自主专利,该集装箱利用相变材料在低温下结晶凝固放热、高温下融化蓄热的特性进行箱内温度环境控制,即利用重庆至欧洲冬季地域自然环境温度差进行蓄放热。这一过程完全依靠自然界气候变化进行能量调节,不消耗外界能源,节能环保。

  “专利标准化”促成“运行常态化”

  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问世不久,积极服务发展大局的质监部门便很快为“中欧班列(重庆)”的冬季常态运行解决方案送出了“锦上之花”——在重庆市质监局的统一部署下,我区质监局指导帮扶渝新欧重庆公司制定了《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标准。

  当前,《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标准已完成地方标准的报批,正在国家标准委进行备案。待该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并正式发布和实施后,将有利于推动中国标准与中欧班列(重庆)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标准化方面的双多边务实合作和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中欧班列(重庆)影响力和话语权。

  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的“专利标准化”,让该项创新技术很快得到了稳定性、常态化应用。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重庆)”使用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技术和柴油发电蓄热控温集装箱技术两套方案,在极寒天气下不间断地输出惠普、宏碁、华硕等企业的IT产品。

  突破冬季停运难关,成为第一条“不冬眠”的中欧铁路运输线,不仅回应了发货企业的期待,更大大降低了中欧铁路物流整体运行成本。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