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珠三角最有希望建自由贸易港的是南沙”

   2017-12-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千年商都”、“华南门户”的广州,“珠三角最有希望建自由贸易港的是南沙。”目前,广州南沙正组织开展南沙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具体研究编制,计划年内形成相关成果。

  国家新的扩大开放机遇与地方发展战略将再现交织,广州能否把握得住这次机遇?千年商都的“码头基因”如何再次激活?

  刚刚过去的11月底,今年进出广州港的第100万辆商品车在南沙汽车码头的一艘滚装船上缓缓开下。如无意外,今年广州港汽车装卸量将达110万辆,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汽车口岸,并且以32.1%的增速遥遥领先于后者。

  这只是近年来广州大打“港口牌”的一个缩影。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一直以来都是“因港而兴”。如今,广州再一次寄希望于港口,希望它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创新发展和巩固提升城市竞争力。“国际航运枢纽”和“枢纽型网络城市”,是当前广州新的方向和目标。

  而位于广州最南端、珠江出海口和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成为广州这一新梦想最重要的承载地。南沙不仅在区位和港口上禀赋突出,更为关键的是,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优势”的叠加,也为其赋予了更多的探索能力与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正被各地视为新的重大机遇,广州亦不例外。广州已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

  国家新的扩大开放机遇与地方发展战略将再现交织,广州能否把握得住这次机遇?千年商都的“码头基因”如何再次激活?

  从渔村到枢纽

  从广州市中心到南沙,从地下穿出,窗外最开始是成片的果林和鱼塘,但很快就变成高楼大厦。这些楼大都很新,它们是南沙近年迅猛发展的产物。而走出终点站,路旁成排的跨境电商体验店则分外抢眼。

  跟多数沿海地区一样,南沙最早也是渔村,而如今发展成为透视广州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窗口。

  2004年,南沙港区建成,广州港从黄埔港区向南沙港区变迁,港口向海洋推进了70公里,并且吃水深度和可泊船吨位大幅提高,这使得广州港从河港变为海港,为广州拓展国际航运提供了条件和空间。2016年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86万TEU,分别位居世界第六位和第七位。

  2012年和2015年,南沙分别获批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则又显著增强其在港口基础之外的“软件”优势,进一步提升南沙在广州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影响权重。

  “南沙撑起广州的未来”——这句话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州官方的话语体系和政策部署中,并成学界讨论的重点。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认为,南沙必须打好港口与自贸区这两张“好牌”,才能解决产业与人口的集聚发展问题,形成真正的支撑力。“南沙不强,广州就会失去珠江口经济带优势地位。”他多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前三季度,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7.41亿元,并且以9.6%的GDP增速,连续15个季度排名广州各区第一。

  而在这组数字背后,是以临港为指向,呈现先进性、高端化特征的新动能的汇聚和崛起。比如,2016年南沙龙穴造船基地实现工业产值124.29亿元,同比高速增长80.2%,并先后造出全国最大半潜船、全球第一艘千吨级纯电动船等。

  今年前10个月南沙跨境电商进口额达38.6亿元,同比增长1.3倍,占全国六分之一。此外,契合临港禀赋的汽车、装备制造业等大工业,以及紧跟全球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的一批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亦在加速发展,如大数据、融资租赁等。

  另一方面,借由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南沙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上也有显著进步,这为南沙构筑了领先的发展环境优势。比如,南沙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体系、诚信船舶通关零待时,以及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和“二十证六章”联办等方面,均在全国领先。

  南沙发展环境与前景的双重利好,也形成巨大吸引力。近年,包括全球规模最大的散货运输船队中远海运散货总部、中国高铁三大“走出去”项目、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巨无霸”项目相继落户。同时,全球科技巨头亚信、微软亦在南沙布局亚信大数据全球总部和微软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孵化平台,这进一步将南沙推向全球的更前沿。

  南沙也因此在广州乃至广东近年来的发展战略中成为重心之一。当前广州提出的“国际航运枢纽”和“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中,南沙被视为重要承载地,并获得大量资源倾斜。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仁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广州面临从简单“门户”向国际“平台”的过渡,因此要强化航运功能,打造面向新格局的新载体、新环境和新优势。

  自贸港新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这轮以“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为目标的枢纽建设行动,再一次与国家开放战略的推进不谋而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也是南沙新的机遇和方向。

  在十九大广东代表团开放日上,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表示,要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推进南沙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

  随后在各地竞相争取自贸港过程中,广州亦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刚刚结束的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自由贸易试验区: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表示,南沙要重点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在服务贸易开放、货物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深度合作、全面风险管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造更便利、更优越的营商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南沙获悉,目前,南沙正组织开展南沙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具体研究编制,计划年内形成相关成果。

  初步工作设想是:对照国际最高水平,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构建更加开放、公平、透明、高效的出入境、投资、金融、外汇管理制度,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金融发展环境,提升广州传统物流贸易和新兴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包括,围绕推动国际中转、国际分拨、国际贸易发展,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最大程度简化一线货物的监管手续,打造货物“自由进出”的管理模式;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放开贸易准入条件,建立离岸型经济管理体制,实现贸易自由;探索基于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金融、外汇管理规则,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深化粤港澳合作,拓展南沙自由贸易港与港澳在通关监管、贸易规则、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对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区域监管制度,包括实施“港内自由”的企业管理制度。二是构建适应国际贸易和离岸贸易发展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税收政策体系。三是打造粤港澳产业深度融合的合作载体。

  “珠三角最有希望建自由贸易港的是南沙。”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一是珠三角货运量集中在佛山、东莞,而二者更靠近南沙;二是广州具备建设自贸港所需的土地空间资源。

  马仁洪同样认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需要诸多落地条件的支撑,包括经济实力,尤其是相对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大型港口为核心的基础设施;通达的内外部交通网络,特别是足够丰富的海上航线网络;具备足够的全球贸易经验沉淀等。

  这些条件,作为“千年商都”、“华南门户”的广州,均有着一定的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毗邻香港仍是广州乃至整个广东探索自贸港的最大优势。

  “我们自己对建设自贸港缺少经验和资源,但香港有,香港就是知名自由港,一批活跃在粤港两地的企业就是珍贵的资源。”马仁洪说,借助香港,既可以加快探索,也能避免走弯路。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丁力持有类似看法,他认为,应在国家强调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这一重要背景下,以合作共赢为原则,推动相关改革,探寻香港帮助建设自贸港的有效途径。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