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美澳日印要联手抗衡中国?

   2018-02-24   来源:人民日报   

  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举行会谈。在特恩布尔行前,两国媒体就开始炒作“抗衡中国”的论调。一段时间以来,美澳日印构建“前线”抗衡中国影响力的做法接二连三。

  两个方面:安全与经济

  在特恩布尔行前,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就指出,中国日益增长的势头将成为特朗普与特恩布尔两人的会谈重点。

  舆论认为,两个议题尤其引人关注:一个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重启的“四方安全对话”,该机制被视为抗衡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的砝码;另一个则是四国正商讨推出一个联合基础设施计划。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18日披露,澳大利亚正在与美国、日本和印度讨论推出一个区域基础设施计划。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说,在特恩布尔访美期间,这项计划仍处于“初期阶段”,“尚未成熟到可以宣布的程度”,但正在认真研讨。随后,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在接受“天空新闻”采访时基本证实了这一消息。

  这项计划的出台背景是:特朗普政府支持日本提出的“自由和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东京大学教授久保文明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6年率先发明了这个短语,此后,特朗普在其首次亚洲之行期间多次使用这个表述。美澳日印四国去年11月在马尼拉东盟峰会期间同意恢复“四方安全对话”。

  “四方安全对话”侧重安全方面,基础设施计划侧重经济方面,在分析人士看来,美澳日印为制衡中国可谓费了不少心机。美国彭博新闻社称,四国有关基建计划的探讨似乎在说明,反制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有了新的“经济前线”。悉尼麦考瑞大学安全研究教授贝茨·吉尔表示,在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四方体系是一种新的尝试,这可能显得与中国对抗性不那么明显。

  一条主线:抗衡中国

  近来,美澳日印四国炒作“中国威胁”的调门明显升高。

  特朗普政府2017年12月以及美国国防部2018年1月分别发表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防战略报告,都直接称中国和俄罗斯是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彭博社文章称,和三个亚太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与特朗普政府不断演变的国家安全政策相吻合。美国CNBC网站称,自去年以来,有关替代性基础设施计划的谈判一直在酝酿之中。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此次访美被看做是从去年的开始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延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孙成昊表示,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的亚太战略已升级为“2.0版”。在此过程中,澳大利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因此,看到这种契机的澳大利亚非常主动地积极推动美日澳印四边互动,并与美国在制衡中国的问题上达成某种默契。

  印度也有自己的焦虑。莫迪最新的财政计划要求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直接针对中国这个世界出口超级大国。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美国锡拉丘兹大学经济学教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访问学者玛丽·洛夫利的文章指出,近来,印度总理莫迪似乎确定了一个新的重点:保护印度制造业不遭受所谓的“中国威胁”。

  日本也很忙。路透社2月21日报道称,3名消息人士说,日本计划未来6年至少再购买20架F-35隐身战机。报道指出,随着中国使用更多包括隐身飞机在内的先进飞机以及半岛推进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增购F-35将使日本更加依赖美国军事技术,以便在东亚取得针对潜在敌人的优势。

  一种结果:得不偿失

  美澳日印四国变着花样地企图抗衡中国的影响力。但是,分析普遍认为,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指出,印度新预算隐晦指责中国延缓了印度制造业的腾飞。事实上,预算实施的高关税对中国进口搭起壁垒,有可能把外国投资者挡在外面,而把世界最大的劳动力大军锁在里面。

  对于美澳日印酝酿的联合基础设施计划,俄罗斯《生意人报》援引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加布耶夫的话说:“四国提出的这一计划旨在对抗中国的战略。然而很难相信,这一计划在特朗普执政时期能够实现。对抗‘一带一路’最有效的方法是完成TPP的建设,但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谈判。”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专家的话称,那些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国家不愿站在美国一边反对中国,它们不想成为美国加强自己在本地区地位的工具。

  不过,各国都留有余地。特恩布尔22日接受澳天空电视台采访时称,中国不是澳大利亚的威胁,“没有任何敌意”。毕晓普也努力淡化与中国竞争的说法,称“任何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倡议不必以牺牲其他任何倡议为代价”。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日前被问到美澳日印基础设施计划时称,四国在各自框架下就“共同关心事宜交换意见”,该计划“不应被视为对抗中国”。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说,所谓的中国威胁毫无根据,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俄等大国不应相互视对方为战略竞争对手或威胁,而应加强对话,增强而非破坏战略互信。这才是世界应该认真倾听的中国声音。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