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开放镇江:因港兴市远接重洋 站位苏南拥抱世界

   2018-09-10   来源:金山网   

   天色大亮,江上波涛又起。桅杆顶端的巴拿马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大连商人”号货轮靠岸了。这是1987年3月18日,镇江迎来1949年后的第一艘外籍船舶。

 
  3天前,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成为长江下游继南京港、南通港、张家港后第4个对外开放港口。在镇江对外开放史上,这是标志性事件:从此以后,在镇江港和世界各地港口间,船舶可以往来直航;直面全球的镇江,俨然立起经济地理意义的国门。
 
  镇江依江而立、因港而兴,江上航船映照城市兴衰。从阻击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到万吨商船远涉重洋,江南古城正以全新姿态拥抱世界。
 
  因港兴市远接重洋
 
  1987年3月19日的《镇江日报》,在头版报道了“镇江迎来第一艘外籍船舶”的新闻。根据当时报道,巴拿马籍外轮“大连商人”号,满载1.1万吨钢铁,从日本运至镇江港大港港区靠岸,然后过驳运往湖北一家大型钢企。而外轮经吴淞口驶入长江航道时,登船代表中国政府行使主权的引航员,也是镇江青年“大引水”花建武。
 
  从12日交通部宣布镇江港将对外籍船舶开放,到15日正式成为对外开放港口,再到18日第一艘外轮停靠,1987年的镇江港,拥有梦幻般的“开放3月”。而这背后,是镇江改革开放近10年后,加快“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生动局面。
 
  镇江港务集团计划管理部业务经理孙文星,恰是1987年参加工作,他成为时代见证者。“镇江因港兴市,镇江港的变迁不仅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某种程度上更是镇江变化的缩影。”
 
  镇江港是一座千年古港,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976年,镇江港大港港区一期工程开工,至1978年底,已建成2000吨级码头1座。1986年1月,一度缓建的大港一期,正式建成投产。自此,老港区日渐式微的镇江古港,肩负“为上海港分流”的国家战略,踏上现代化征程。
 
  同一时期的镇江,同样因国家战略而勃兴。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江南岸边的镇江更得苏南风气之先,经济社会活力涌动。国营单位开始搏击市场,乡镇企业悄然异军突起,后来影响深远的“四千四万”精神,已在镇江人对外部世界的张望中孕育。“镇江港的对外开放,有力推动了一批企业迅速发展。”孙文星回忆,后来龙山鳗联的鳗鱼、锚链厂的锚链、焦化厂的焦炭等,直接从镇江港出口后,成本大大降低。而煤炭、铁矿石、硫黄、木片等原材料从镇江港进口,又为本地经济源源不断“输血”。
 
  时至今日,镇江港年吞吐量1.4亿吨,其中外贸量3400余万吨。国际货轮把镇江和全球众多城市连在一起,港城开放融合发展迈入新时代。
 
  江南古城拥抱世界
 
  开放起于江海,更全域推进。
 
  1985年3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镇江跃升为全国甲类对外开放地区。
 
  这是自1978年被确立为全国乙类开放城市后,镇江对外开放迈上的又一新台阶。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城市的对外开放,是从旅游开始。”市外办主任张国云介绍,升为甲类开放地区,对于当时镇江最大的意义在于,外国人可以不办理旅行证手续,直接来镇领略城市山林和大江风貌。
 
  而外国游客走进来,欣赏这里的风景,对一座城市知名度乃至开放水平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得益于真山真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1984年,镇江结下第一座国际友城——日本津市。如今,已有12个国家的16座城市,与镇江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常住镇江的外籍人士达到3100多人,其中相当数量是留学生。“常住外国人和国际友城的数量,都是一座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旅游往来、文化交流,往往能结出经济硕果。2001年9月,德国曼海姆市,由镇江设计和建设、象征两市友谊的“中国园”正式落成。多年后,承建这座园林的镇江公司,在欧洲已累计承揽上亿欧元工程。而如今备受关注的镇江中瑞生态产业园、中意农业创新示范园等,也都是国际交往的成果。
 
  从1985年镇江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京侨饭店诞生,到目前全市拥有1350家外资企业,让孙文星感受最深的还是项目招引。“当初,镇江如果不是外轮直达的一类开放口岸,金东、奇美等恐怕很难落户。”他感叹,对外开放引来发展活水,拥抱世界就是拥抱未来。
 
  更好变化更大开放
 
  上世纪80年代起,镇江市通过友城渠道,向国外派遣多批研修生。在首批赴日本的研修生中,就有如今已是全国道德模范的农业专家赵亚夫。他用从日本引进的水稻和草莓,改变了数以万计农民的生活。
 
  “国际交往与对外开放,带给镇江的机遇和变化还有很多。”张国云说,多年来,镇江市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很多变化发展都源于对外开放,“如今改革不停步,多元开放更要深化。”
 
  2012年,镇江市150人赴日本友城访问,创下江苏友城交往史上最大规模的市民“走出去”纪录。近几年,民间与基层的“走出去”更加频繁,对外交流和取经的内容,也从过去侧重经济,向规划、环保、城市治理等领域拓展延伸。
 
  同时,多家镇江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前往有关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过去两年,镇江市已连续举办两届国际低碳大会,低碳发展成为了镇江国际交流和对外开放的城市新名片。在美国洛杉矶、在法国巴黎,世界听到了镇江的低碳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镇江的‘开放之门’也会越来越宽敞,供更多人进来和出去。”张国云介绍,当前,全市正在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践行“以人为本,外事为民”新理念,继续推动外贸优进优出,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的镇江,将进一步强化苏南站位,拓宽开放视野,有效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展示更加美好的镇江形象,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2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