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贸易冲突可能持续20年,这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2018-09-21   来源:搜狐网   

   近日,有两条新闻特别受关注。

 
  一是凌晨(当地时间17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2000亿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一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阿里巴巴2018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个持久战,可能要经历20年的时间。”
 
  这两个消息放在一起来看,很有意思。特朗普摆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而马云这位中国当代最知名的企业家则淡然表示,我们迎战。
 
  马云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和特朗普会面多次。以优秀企业家的敏锐,他对特朗普的意图应该有更直接的把握。所以,他的“20年”之说一出口,就引起了全球媒体的普遍关注。“20年”给那些坚持中美贸易冲突“顶多持续一两年”的乐观人士提了一个醒——必须从现在起关注贸易冲突持续下去的长期影响。这对个体尤为重要。
 
  全球化进行到今天,原有的规则、秩序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甚至是颠覆。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长期的动荡与冲突,但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制度的重构、规则的重构、市场主体的重构、增长动力的重构。
 
  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个体,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不仅仅是挑战,也有前所未有的机会。
 
  01
 
  贸易规则要变了!
 
  回顾历史,新兴大国的崛起和老牌霸主的守成,似乎一直是一个不大好调和的矛盾。这是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理论之一,显然,现在的美国就是站在这个柩壳里审视现在的中国的。
 
  美国虽然以贸易立国,但在历史上发起贸易战并不鲜见,很多次都是针对可能威胁到其霸主地位的国家。
 
  提倡自由贸易的里根对“差点买下美国”的日本搞经济遏制毫不手软。美国打击欧元时,似乎暂时性遗忘了它们在冷战中属于一个战壕。
 
  中国人一开始不习惯容易理解,毕竟东西方的差异明摆着,如马云所说,中国人讲“以和为贵”,西方人会更多讲竞争。
 
  对中美关系,邓小平曾有一句话,“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建交四十多年,大体如此,“双方肯定会有看不顺眼的地方”。
 
  更何况,现在是“美国对贸易、欧洲对贸易、中国对贸易规则都有不满……”,不同国家的贸易冲突很难避免,只是中美两个贸易大国之间的冲突把这种不满摆在全世界的面前,无法回避。怎么办?
 
  “我们需要一套新的贸易规则和法律,我们需要去升级全球化。”马云认为,要让过传统上由大公司、大国推动的全球化,变成让小国、小的企业都能加入贸易体系参与规则制定的全球化。
 
  这一点和中国一直坚持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不谋而合。在强调实力的的西方传统逻辑中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我们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它。
 
  02
 
  市场主体要变了!
 
  让更多的小国和小企业直接参加到全球化之中,意味着未来中小企业会成为全球化的主角!许多国家间机制的功能,会由更开放的全球性平台来承担……
 
  这是过去国际经济组织一直想做却很难完全做到的事情。但在当代,信息化的发展却指明了一条可能实现的路径。
 
  越是服务和赋能中小企业的平台,越能够和中小企业一道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者。
 
  阿里巴巴的eWTP(全球电子贸易平台)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成就的平台经济模式,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主体能达成这样的平等,它暗示了一种新型的普惠式全球化早晚会出现。
 
  在这种全球化模式下,中小企业能够以更低地成本使用商业基础设施,更便捷地触达全球市场,“全球买、全球卖、全球运、全球付、全球游”,最终共同制定规则。
 
  这其实就是国际政治经学上所说的“溢出”效应。
 
  不要小看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经济运行方式的重构。对个人职业选择而言,不要再迷信那些“大而不能倒”的传统企业,加入中小企业乃至自己创业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前提是要充分利用好大的平台。另一方面,个人也需要不断进化自己的技能值,中小企业拼的不是规模,拼的是个性,拼的是创意,就像马云说的,“人不能越来越像机器”,机器有力气,而人有的是智慧。
 
  03
 
  增长动力也要变!
 
  贸易战对中国而言,当然是挑战,关于这一点的分析已经很多了。但是贸易战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个机会,机会在于检验我们的内需,检验我们的技术。
 
  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没有变,中国迈向技术型经济的大方向也不会变。中国政府讲供给侧改革已经讲了四五年,现在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怎么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外需驱动转向更健康的效率驱动。
 
  效率、效率,还是效率!中国还能朝那里要效率?答案就是技术。
 
  要说当代企业对中国经济版图最深刻的重构,当然是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兴起,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它们的技术应用和展望。
 
  马云讲“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结合。两年前他还讲过“新零售”,这两者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新零售”是对市场的重构,对需求侧的重构,而“新制造”则是对供给侧的重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历史,一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阿里巴巴最早开始做B2B,再到C2C,再到B2C,现在阿里巴巴非常明确自己的属性是做商业基础设施,而技术就是商业基础设施最重要的环节。
 
  技术变革是当今时代最值得关注的趋势,不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要在21世纪把握系统性的机会,就必须紧紧地去适应技术的革新。对个体而言,路不怕远,关键是方向不要错,无论在创业上,还是在择业上,莫不如此。
 
  贸易战很残酷,它可能断了中国跟在别人后面先慢慢学习然后谋求稳健超越的路,但它也可能会激励你奋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不要再有侥幸,我们注定会经历很长一段全球化的低潮,但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会死在明天晚上。” 每一次低潮都是变革的机会,这对许多人而言甚至是一生一次的机会,就看怎么把握它。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