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宁波舟山港:“港城融合”是一条必由之路

   2018-10-29   来源:宁波日报   

   “港已成为世界一流大港,城正追求东方名城。”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宁波城市与港口翻天覆地的巨变,“港城融合”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也是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

 
  放眼世界,港口与其所在的城市,通常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港因城兴,城因港兴”,没有哪个港口的发展不依托于城市,也没有哪个港口城市不在服务港口发展、分享港口发展成果。不说远的,就说中国周边的新加坡港、日本的东京港、韩国的釜山港等不少世界知名港口,皆是港因城而得名、城因港而“扬名”。这两者的融合,就好比是与时代同行的“共享单车”,要想行稳致远,就得两个“轮子”转起来,而且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回望历史,亦有诸多启示。有本地学者从港口的变迁,梳理出了宁波城市演进的轨迹:从821年到1843年,一座千年宁波府城屹立在三江口一隅;1844年宁波的江北岸出现新的城区,到1982年宁波城市的海曙、江东、江北“三区鼎立”,这种格局延续了一百多年;而从1983年开始到现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宁波的城追随着港的方向,以加速度的方式不断拓展着体量。“向东是大海”——宁波正是在奋楫前行中拥抱大海,在拥抱大海中融入世界。
 
  宁波城市的开放,也是以1979年6月北仑港的开放为序章的。几十年来,宁波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在“港城互动”中快速发展自己。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城市”,到“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再到今天的“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港口在宁波城市发展战略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港与城的深度融合,所产生的“蝶变效应”,使得宁波港口和城市的能量竞相迸发。有研究发现,宁波不同时期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集装箱吞吐量与财政收入等数据之间,似乎总有着某种对应的逻辑关系。这或许从经济内在机理的层面,说明了港城融合的意义。
 
  “港通天下”的“豪气”,来自依托城市发展的“底气”。有人感叹:宁波港口货物吞吞吐吐,但宁波支持港口发展从来没有“吞吞吐吐”。事实的确如此。资源要素向港口倾斜,最好的岸线用于港口开发,生产力、重大项目围绕港口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港口优先……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宁波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建设港口、发展港口、服务港口、保障港口。以平均每年建设2个万吨级泊位的速度,使宁波成为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一大批疏港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使宁波成为沿海地区对外交通条件最好的港口之一。港口沿线的人民群众,也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了这些,宁波的港口才能从沿河沿海到跨越海洋,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你给我一缕阳光,我还你一片灿烂。港口的快速发展,也为宁波城市的“成长”注入了活力。港城融合的成果,不仅可见于国际航运中心、环球航运广场等矗立于东部新城核心区的地标性建筑,更可见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前不久,《人民日报》有篇文章提到,“在宁波,几乎没有人能说与港口没有关联”。这虽有夸张成分,却也反映了一种现状。是啊,无数向海而生的宁波人,把自己的事业与港口紧密相连,在参与港口的建设发展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创造了人生辉煌。
 
  港口兴,产业活。“港城融合”的本质,是港、产、城的融合和联动发展。这些年,宁波依托港口枢纽优势和辐射效应,集聚航运、仓储、集疏运等临港产业和贸易、钢铁、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依存产业,以及包括港口金融、保险、船舶租赁等衍生产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并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在港口后方的聚合,进而带动城市发展。石化、汽车制造、新材料、家电、纺织服装等一批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在港城宁波脱颖而出。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反过来又为港口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今后一个时期,宁波的港与城,如何保持初心、一以贯之做好融合文章,仍是必须着力回答好的现实课题。比如,如何把握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推动港城同频共振、协调发展?如何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做大港航服务业,让“酒肉穿肠过”成为历史?如何统筹完善城市和港口发展规划,使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布局更加清晰合理?如何加快运输方式转变,减少庞大的港口物流对人的影响?如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这些需要我们多领域、多角度、多层面去破解。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就一定能够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就一定能够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东方。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2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