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马士基区块链贸易平台或逢“滑铁卢”

   2018-11-22   来源:星球日报   

   几个月以来,专家们一直在揣度区块链技术能否提高大型企业的效率和透明度。IBM 与马士基的合作则是最引人注目的区块链案例之一。

 
  今年 1 月,世界三大航运巨头之一马士基(Maersk)宣布,其与 IBM 合资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货运公司。该合资企业旨在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实时跟踪货物的移动,并自动处理跨境货运的文件,达到简化全球航运网络的交易成本、复杂性和规模的目的,同时提高交易透明度。
 
  据悉,这家名为 TradeLens 平台于 8 月份正式推出。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记录网络上的所有交易,各个交易方可以获得实时数据的访问权限。
 
  十月有余,或是哗众取宠
 
  区块链技术与航运业似乎是天作之合,但最近的消息表明,这家合资企业虽有巨头撑腰,但依然困难重重。在成立 10 个月后,TradeLens 平台仅吸引了太平洋国际航线(PIL)航空公司。
 
  正如 TradeLens 负责人 Marvin Erdly 所言,这还不够。“这毫不夸张,搭载其他大型运营商是 TradeLens 的绝对必要条件。”
 
  为什么多数航运公司拒绝加入新系统呢?答案很简单,竞争。TradeLens 试图通过将这种安排重新定位为“联合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其看上去比平台最初时更加中立。但实际上,马士基和 IBM 依然拥有 TradeLens 全部的知识产权。
 
  问题在于,马士基的竞争对手担心加入该平台后并不能“一碗水端平”,对于知识产权的归属有所疑虑。航运公司 CMA CGM(排名第三)和 Hapag-Lloyd(排名第五)负责人已公开驳斥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CMA CGM 总经理 Peter Wolf 表示,
 
  从技术上讲,这个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平台,但需要经过调整才能够成为行业平台,而不是马士基和 IBM 一家独大。这也是很多区块链项目的弱点,每一个项目都在声称其提供了一个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行业平台,显然这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特征相矛盾。
 
  传统的集中式组织依然需要中心化系统的控制需要,而这恰恰是企业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主要障碍。
 
  当前,传统行业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其不愿意完全接受区块链,企业已经通过集中式结构构建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这种结构下,数据信息存储、服务管理均收到单一中心机构控制。
 
  纳斯达克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用于股东大会和私人公司股票的发行;微软和 IBM 试图借助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改善其供应链流程;传统金融机构则希望建立一个许可的分布式账本,以便在机构之间实现更高效、安全的资金转移。
 
  传统机构看似对区块链技术态度积极,但多数都强调使用仅涉及内部业务参与者的私链,而不是那些公开、开源、无权限设置的公链。
 
  因此,与 TradeLens 平台处境类似。一旦竞争对手对此并不买账,纵使站在巨人肩膀,平台也有分崩离析的可能性。对于竞争企业来说,虽然加入这种“行业平台”会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依然对存在潜在剥削的网络持怀疑态度。虽然,公链与私链存在共性,但私链依然由架构师集中控制。其有权决定谁有权访问网络、控制 IP,并可能创建后门来规避访问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行业不愿意加入竞争对手开发的私链的原因就显而易见。
 
  私链 VS 公链,孰优孰劣?
 
  如何区分公开“无许可”的区块链和私有的“被许可”的区块链?其主要差异在于谁被允许参与网络。传统行业试水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动机在于,试图利用该技术在不同部门或子公司之间,或者是公司与其他合作伙伴之间创建一个共享且无法篡改的分布式账本。
 
  私链参与的节点只有有限的范围,比如特定机构的自身用户等,数据的访问及使用有严格的权限管理。完全私有的区块链中写入权限权仅在参与者手里,读取权限可以对外开放,也可以任意程度的限制。
 
  由于是私有用户决定事务,其中的数据不存在无法篡改的特性,即依然维持中心化。第三方保障力度大大降低的同时,也遏制使用令牌激励机制来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和构建网络。
 
  相比较私链有限的节点范围,公链则尽可能地涵盖用户,并试图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开发者社区。公链的典型应用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其由全球数千家开发商运营,并通过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PoW)或权益证明机制(PoS)等共识机制确认交易。
 
  开放的公链可能会危及用户安全,但实际上,私链更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影响。交易只需被几个受信的高算力节点验证即可,而不需要数万个节点的确认,因此交易成本会更低。但这些节点集中在一起,增加了单点故障的风险。
 
  公链则更难以拆除,由于公链分布于全球数千个节点之间,因此需要巨大的算力才能破坏。
 
  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价值在于,其允许多方验证数据、货币、运输物品等的交易信息,以防止欺诈或腐败现象。而私链限制公众交易的访问权限,这意味着数据依然可以隐匿在用户无法查询到的位置,并且还可以对数据进行修改。
 
  因此,这些持观望态势的传统机构开始发现,由于缺乏一个全球性社区作为基础,与其说操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倒不如说是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使用谷歌驱动器、box 或其他数据共享工具来实现信息共享。
 
  由于当前区块链还无法处理大量交易,同时大多数区块链供应商不提供兼容软件,因此英特尔、摩根大通等这些行业巨头纷纷放缓甚至搁浅各自的区块链采用计划。“他们更希望看到其他人先失败——他们才不愿意去做小白鼠,”Hyperledge 网站执行总监 Brian Behlendorf 表示。“这就是企业软件的本质。”
 
  利润驱动的集中式组织能够完全接受公链?
 
  在分析过公链、私链的优劣之后,问题随之而来——这些传统机构能否敞开胸怀,完全接受公链呢?
 
  这些集中式组织首先需要扪心自问,其是否愿意去冒险加入一个真正开源且无需许可的区块链网络。
 
  内部创建激励机制的公链为所有参与者创造多层次价值,以便其根据贡献大小获得特定收益。为了使网络真正实现去中心化,公链不由任何人控制,所有人都可以访问,都可以发出交易请求,并通过验证被写入区块链。共识过程的参与者通过密码学技术共同维护公链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而这对于公开交易的“财富 500 强”的目标来说,这些交易很大程度上违反了“竞争优势”的理论法则,并常常延伸或者完全规避管理当前市场体系的规则。
 
  公链的参与节点间的连接状态较好,验证效率高,只需要较低的成本即可维持运行,但也并不意味着私链完全失去可行性。由于私链验证者是内部公开的,因此并不存在部分验证节点共谋进行 51 %攻击的潜在风险。但是,如果私链能够存在并获得发展,则可能需要优胜劣汰,即在私链之间创造竞争关系。同时,每个区块链网络都必须包含一小部分完全受网络编码规则约束的企业。
 
  可以看到,在区块链领域依然存在传统行业结构类似的现象。例如,在区块链协议(以太坊、EOS、NEO 等)之间也存在传统自由市场的“竞争优势”,但在每一个区块链协议中,参与者相互协作的同时,也存在基于一套编码规则的竞争。这些规则的制定并不是为了考虑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而是优先保障网络的健康运行。
 
  也许在未来,马士基、CMA CGM,PIL 和 Hapag-Lloyd 这样的航运巨头不再掌控同一个区块链解决方案的话语权,一些较小的航运公司也可以平等且独立的加入到区块链网络中去。整个行业联合起来,为行业制定解决方案,以确保区块链技术得到合理落地。
 
  换句话说,在当前的市场体系中,传统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一些体量不大的航运公司组成的区块链网络虽然难以与巨头抗衡,但能够勉强立足。在这种体制下,业内第二、三运营商依然不放弃对对首位企业的任何控制。同时,区块链技术的采用可以在竞争对手之间创造更高的效率和透明度,使其在一个更公平的行业环境参与竞争。
 
  宏观层面,私链依然存在中心化实体面临的缺陷(安全性、审查阻力、缺乏完全透明度)。然而,从微观角度上说,只要遵守统一的编码规则的约束,这些私链参与者依然获得公链提供的诸多益处。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2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