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进出口额增幅重庆第一 江津是怎样做到的

   2019-01-23   来源:重庆日报   

   江津区商务局负责人认为:这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厚积薄发的结果——

 
  “厚积”:牢固树立“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发展理念,谋划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
 
  “薄发”:2018年江津进出口额的大幅增长,仅仅只是一个开头,随着江津综保区日趋建设成熟,带来的进出口额还将呈几何级增长。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从江津区商务局获悉,2018年1-11月,江津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18.89亿元,同比增长172.99%,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这是江津历史上第一次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大关,第一次实现100%以上的增幅。在此之前,江津的进出口数据并无特别过人之处。2015年至2017年,该区进出口额分别为35.6亿元、37.9亿元、58.7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9.97%、6.6%、54.97%,增速在全市排名分别为第30位、第13位、第7位。
 
  江津进出口额猛增是如何取得的?其对江津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史无前例的突破
 
  厚积薄发的结果
 
  “去年,江津无论是在进出口总额上,还是在增幅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突破!”江津区商务局局长应健表示,江津能在2018年实现进出口额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快速增长。2018年1-11月,江津共出口101.52亿元,同比增长257.57%;进口17.37亿元,同比增长14.57%。
 
  而该区进出口额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数据显示,江津综保区自2018年7月5日正式封关运行后,到11月底,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累计实现进出口额59亿元,占到了新增进出口额的近八成。
 
  应健认为,2018年江津进出口额的大幅增长,不过是该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厚积薄发的结果。
 
  就“厚积”而言,江津已在推动对外开放上谋划了多年,埋头苦干了多年。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着眼构建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而重庆正好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
 
  从这时起,江津就牢固树立“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发展理念,谋划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
 
  在此背景下,江津于2014年6月启动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建设。该项目由渝黔铁路小南垭站改扩建而成,至今已完成占地1500亩的货场建设,共建成到发线15条、货物线13条,并有6公里的铁路专线与珞璜港连接,实现江铁无缝联运。该货场已于2018年12月28日正式投用,设计年到发货量2000万吨。
 
  2015年1月17日,江津启动珞璜长江枢纽港建设。该枢纽港一期工程将建设4个5000吨级直立式泊位,1个下河滚装泊位,码头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含集装箱60万标箱),预计2019年完工。目前,珞璜港已形成600万吨(2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已建成1个散货泊位,1个集装箱泊位。
 
  2017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江津综保区,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网外配套区面积27.9平方公里。江津综保区获批设立后,江津举全区之力推进综保区建设,于2018年4月23日通过国家验收,2018年7月5日正式封关运行。
 
  就“薄发”而言,2018年江津进出口额的大幅增长,仅仅只是一个开头。据海关总署1月10日发布,2018年1-11月,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值4.7万亿元人民币,以占全国二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实现了约六分之一的外贸总量。
 
  而目前全国总共只有14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中综合保税区96个。随着江津综保区日趋建设成熟,带来的进出口额还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另外,像江津这样集综保区、铁路综合物流枢纽、长江枢纽港于一体的开放平台,迄今在重庆还是独一家,在全国也非常少见。这进一步增强了江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
 
  从全局谋划一域发展
 
  抢占南向开放先机
 
  2018年,江津还做了一件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大事,就是抢占了南向开放的先机,在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重庆的对外开放,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东向开放。第二个阶段是在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重庆),实现了北向开放。第三个阶段就是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推动南向开放。
 
  2015年11月中新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框架协议》。2017年8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签约,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
 
  2018年11月,中国与新加坡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以前的“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事实上,东盟作为“一带一路”的“十字路口”,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双方的双向投资额已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然而,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量在过去并不是通过中西部内陆地区实现的,主要是通过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内陆地区与东盟经贸合作最大的痛点在于,缺少联通东南亚国家的便捷物流通道。
 
  可以说,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就是为中国西部开辟一条最便捷的出海物流大通道,推动“一带一路”在西部地区的有机连接。
 
  从这个层面来说,位居重庆主城南部、拥有综保区和“水公铁”联运优势的江津区,正好位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桥头堡”位置。
 
  2018年10月,江津区委、区政府领导主动到广西防城港市考察对接,双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各项合作协议。2018年11月30日,重庆江津—广西防城港跨区域合作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2018年12月28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江津班列正式开通运行,江津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农副产品分拨中心也正式揭牌运营。两地正式拉开了携手推动形成南下北上、内外联动开放格局的序幕。
 
  从量变累积到质变的开始
 
  “内陆腹地”将转身“开放前沿”
 
  应健表示,江津2018年的进出口数据变化,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标志着江津对外开放已从量变累积进入质变开始阶段,将会成为江津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
 
  下一步,江津将充分发挥广西防城港在供应端的集聚作用,发挥江津在销售端的集散作用,从水果、海鲜着手加快建设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农副产品分拨中心。这两个分拨中心将分别依托江津综保区、双福国际农贸城,将来自东盟十国的商品、农副产品,通过“水公铁”多式联运分拨到西南乃至全国市场。
 
  与此同时,江津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专业市场优势、综保区优势,将重庆的汽车及零部件、机电等产品,经江津集采后通过防城港出口到东盟国家。
 
  另外,江津将加快海外仓的布局。将在东盟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设立海外仓,采取属地和区域集采供应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集中采购、国际拼箱、供应链保障等工作。还将加快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综合性冷链物流聚集区,以满足将来“买东盟、卖全国”冷链物流需求。
 
  应健断言,以2018年为起点,江津将由“内陆腹地”转身为“开放前沿”,将由一个工业型城市加快转型为工业、商贸“两轮驱动”城市。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