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港口—港区—港城 黄石港口70年沧桑巨变

   2019-10-16   来源:东楚晚报   

   黄石,长江港口岸线79.37公里;黄石,因矿立市,因港兴市。

 
  港口是临江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由“内向”转为“外向”的见证者。
 
  70年风雨历程,70年坎坷跋涉,黄石港口发生了巨变。从内贸到外贸,是黄石港口开放的步伐;从人工到机械,是装备制造蓬勃的进程;从漫天煤灰到窗明几净,是环保理念提升的成果……
 
  如果你来到棋盘洲的黄石新港,就会发现,一座现代化港口已巍然崛起。从港口到港区再到港城,如今,黄石这座城市正在加速迈向现代港口城市。
 
  装卸货物肩挑背扛
 
  9月23日,张承良来到上窑长江边,极目远眺,惊涛拍岸、波澜壮阔,船只在江面上穿梭,一派繁忙的航运景象。“曾经有‘西塞山前白鹭飞’,如今是‘西塞山前百舸争流’。”张承良见到江面上航运繁忙,甚是欣慰。
 
  张承良,今年74岁,在黄石港航海事一线几乎干了一辈子。他说,黄石,得水独厚,依港兴市。早在唐、宋时期,道士洑镇便成为长江商埠之一;明末清初,黄石港、石灰窑一带逐渐形成商贾云集、舟船辐辏之地。
 
  “清代晚期,黄石地区兴办大冶铁矿、华记水泥厂、源华煤矿。厂矿的兴起,促进了黄石港口的建设。”张承良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在1950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黄石的港口建设得到了恢复。黄石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49年度的8.4万吨,上升到1952年的 115.6万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辈人,装卸货物的方式是最传统的人力。”张承良说,解放初期,码头工人们都靠体力作业,将货物肩挑背扛进行装卸。那代港口人,压弯脊背,把黄石丰富的矿产资源,通过长江运往全国各地。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随着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黄石港口开始建设码头、库场。1956年12月,黄石港口规划初步方案制定完成,黄石港口码头设施得到有序发展,扩大了港口吞吐能力。
 
  沿着时间的脉络来看,从1950年至1978年,黄石港口在“恢复和发展”“建设与调整”“曲折与前进”等历史阶段中均得到了发展。
 
  黄石第一艘进港外轮
 
  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得以使我市对外经济交流日益增多、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促使黄石港外贸码头建设步伐加快。
 
  1980年11月30日,远洋货轮“新华一号”抵达黄石港,从那时起,黄石港开始办理外贸货运业务。
 
  1981年至1990年,黄石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张承良说,在此期间黄石港口基础建设总投资达到7142.22万元,扩大了黄石港的吞吐能力、提高了黄石港装卸机械化程度。
 
  1992年6月10日,长江集装箱运输公司“集802号”船舶首次停靠外贸码头,装载黄石外运物资。黄石港口正式开通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业务。
 
  1993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黄石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外轮驶入另一个国家被称作“流动的国土”,只要船员踏过船舷下了船,就意味着进入了他国领地。1994年11月1日,黄石港外贸码头接待外国籍船舶巴拿马籍 “三蒂一号”货轮。这一开创历史的外轮停靠黄石港口一幕,揭开了黄石对外开放新的一页。从此,黄石站到了中国沿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第一艘外轮巴拿马籍‘三蒂一号’驶入黄石港,这一天也是我儿子满月,那天的场景依稀记得清楚。”曾参与调度工作的罗传利说,“当时装卸的是黄石出口货物“堡垒牌”水泥,这第一艘外轮驶入黄石港,对进船装卸人员有着严格的管理,必须凭登轮证才能进出,旁边还有武警守候。”
 
  当年的第一艘外轮巴拿马籍“三蒂一号”驶入黄石港,这是建国以来黄石港口首次迎来的外国籍船舶,黄石港实现了向国际贸易港的历史性跨越。
 
  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黄石港为对外籍船舶开放的港口,之后开辟了至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尼等的国轮、外轮直达或中转航线,出口外贸货物到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迈向现代港口城市
 
  黄石港口有1700多年的历史。
 
  站在西塞山上,极目远眺,长江惊涛拍岸、波澜壮阔,黄石新港势如长虹。
 
  2015年9月29日,作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的黄石新港开港,漂洋过海,从蔚蓝走向深蓝,黄石“亿吨大港”扬帆起航。
 
  在黄石新港二期工程建设现场,工地一片繁忙。和新港一期码头泊位设计5000吨级不同,新港二期共包含6个1万吨级泊位。吨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长江航道船舶大型化趋势及长江水道整治、水深条件的不断优化。
 
  今年底,一个升级版的黄石新港将闪亮登场。
 
  2017 年,黄石新港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17年9月29日上午,伴随着阵阵鸣笛声,满载集装箱的火车沿着山南铁路新港货运支线缓缓驶出综合站场,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铁水贯通,标志着黄石新港将从长江中游的“终点港”转型为中转港,也标志着黄石新港朝着全面实现铁公水多式联运、打造“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今年上半年,黄石新港水铁联运近9000标箱,是去年全年的3倍。在铁路港和水运港两港联动的示范带动下,公路港与水运港相融相通,吸引了传化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扎堆黄石;正在建设中的顺丰国际机场,距离黄石新港仅有28公里,依托我市正在积极谋划建设的临空港,将进一步提升黄石新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水、铁、公、空四港联动,港城一体的立体格局,为现代港口城市建设积蓄后劲。今年上半年,黄石外贸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达到147.35亿元,同比增长13.97%,仅次于武汉,排名全省第二。
 
  从港口到港区,再到港城,黄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拓展出一方新天地。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将呈现世人面前,黄石也将依托现代港口的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