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前2月我国出口下降15.9%!海外需求或会严重下跌

   2020-03-20   来源:华交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我国对外贸易开局就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局面。3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2个月外贸数据,我国进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9.6%,贸易逆差达到425.9亿元。

 
  专家称出口下滑可能持续至二季度
 
  据海关总署统计,以人民币计,今年前2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根据海关统计,前2个月,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其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2万亿元,下降14.9%,占出口总值的58.8%;纺织品962.3亿元,下降18.7%;塑料制品569.9亿元,下降14.8%。
 
  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前2个月外贸进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前2个月进出口增速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受到春节假期延长的影响,这是一个常规的现象。另一方面,节日因素之外叠加了疫情的影响,物流、运输出现了滞后,相当于把影响的周期延长了。
 
  张建平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明显大于进口。首先,疫情导致春节后复工缓慢,之前的订单来不及生产,抢出来的订单可能又可能面临物流、运输滞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出口下滑也受到外围国际因素的影响。为防控疫情,部分国家加强检疫,甚至不允许货轮靠港,这些都对我国出口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日韩、欧盟、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一旦疫情延续,不排除海外需求严重下跌的可能性,从而对中国出口、特别是中间品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张建平也认为,疫情对我国中间品贸易影响可能更大,因为中国是原材料出口大国,许多国家生产商品的原材料或者是中间品都来自中国。
 
  沈建光预计,出口下滑可能持续至二季度,企业压力不容低估。张建平则表示,中国二季度出口能否反弹,更多的要看全球疫情蔓延的趋势。尤其欧美国家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对象,如果欧美地区的疫情得不到控制,不可避免会影响到我国的外贸领域。
 
  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密集出台
 
  连日来,从帮助企业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到加大贸易融资支持,扩大外贸信贷投放,确保对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实现应贷尽贷,我国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已密集出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应对疫情影响,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外贸企业送出了更大的政策“红包”:如对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落实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受疫情影响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可协商再延期;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降低费率;做好筹办春季广交会的准备工作等。
 
  会议还专门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大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给予合理信用额度。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预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融资成本。
 
  中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正逐步提高,但目前海外疫情发酵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冲击,如何避免对中国外贸领域产生影响?
 
  对此,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12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产业链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全球共同应对。从中国外贸产业实际出发,商务部正进一步健全稳外贸工作机制,促进政府、行业和企业良性互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是政府提供便利,加强政策支持。商务部专门下发通知,支持企业扩大包括重要原材料在内的货物进口,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做好相关组织工作。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简化进口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便利化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便利企业进口。
 
  二是行业组织优化服务,做好信息对接。积极做好企业供需信息服务工作,努力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
 
  三是企业积极作为,创新业态模式。充分发挥外贸新业态优势,广泛收集国际市场信息,拓展货源,利用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仓储和国际运输资源,提高采购、配送效率。
 
  李兴乾同时指出,世卫组织总干事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全球经贸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
 
  基于对供给和需求形势变化的研判,当前中国政府贸易政策的核心是稳住外贸基本盘。商务部将全力支持外贸制造厂商复工达产,尽快恢复正常市场秩序,重点做好四项工作:加强机制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公共服务,鼓励创新发展。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