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从新加坡港“下一代港口”规划看未来港口趋势

   2020-04-26   来源:中国水运报   

   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近日公布信息显示,2019年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6%至3720万标准箱,全球排名第二,其高密度和全方位的航线保证了新加坡作为国际中转枢纽港的地位。但在航运联盟的布局变动和区域港口的激烈竞争态势下,新加坡港的枢纽港地位不断受到威胁。

 
  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MPA)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谭(AndrewTan)提出的“2030年下一代港口”(简称“NGP 2030”)的愿景,描绘了新加坡港的未来图景。NGP 2030以大士港智能港口建设为核心,将各类先进的港口技术应用于大士港,主要包括自动化码头、智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和港口数字化社区,并关注清洁能源的使用、港口水域生态保护和港城协调发展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一个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港口。目前新加坡港相关管理机构已成立PSA Living Lab基金以及其他扶持政策,探索基于数据分析、AI等新兴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港口的应用。
 
  在智慧港口发展百家争鸣的时代,博采众家之长才是王道。新加坡NGP 2030规划对于我国港口的规划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智慧港口是下一代枢纽港口必然趋势
 
  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港口”已成为港口行业的共识,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均投身于智慧港口的规划与建设。
 
  智慧港口是发展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的要求。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传统模式向智慧物流升级。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是智慧物流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作为现代物流的关键节点,数字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慧物流的水平。
 
  智慧型能够帮助港口提高竞争力。智慧型港口将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与港口的业务深度融合,并拓展到港口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与领域,提升了港口信息服务与协同创新能力。智慧港口能够为靠港的船舶提供高效服务,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从而帮助航运公司降低成本。而航运公司倾向于与长期稳定高效的港口合作,进而帮助港口建立更高效的航线网络,提高竞争力,保持全球海事中心的地位。
 
  智慧型港口将成为区域枢纽港的必要条件。在船舶大型化趋势中,港口通过建设、升级港口设施以匹配船舶的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以及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在船舶大型化趋势的尾声,智能化、自动化船舶将对港口发起新考验,拥有区位优势且发展智慧港口的,其枢纽港地位将得到强化,从而得以在枢纽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配套产业与现代航运服务业,维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港口发展规划应注重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特殊的资源禀赋,在城市经济发展初期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新加坡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依港而生,因港而兴”。
 
  在新加坡独立后的四次经济结构转型中,港口与城市相互联系十分紧密,港口提供的货运服务保障了城市经济转型的顺利实施,使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而城市经济发展为港口提供了充足的货物运输需求,支撑港口企业进行设施设备升级与配套产业发展。但随着城市中心城区的扩张和港口的发展,港口与城市的边界开始出现交集,港口集疏运对城市环境和资源占用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新加坡提出将循环利用土地的指导方针,开发利用城市码头外迁后空置的土地,将大南部滨水区纳入城市住宅、商业和景观规划,重新建造一个未来概念的南部滨海新城。
 
  从新加坡港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城市与港口空间布局将发生以下变化:
 
  首先,港口功能空间将向深水岸线迁移。船舶大型化对城市产业发展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全球围绕超级枢纽港地位的竞争不断加剧,未来港口空间上都将逐步向河流入海口处转移,建造深水码头。所以,城市在发展制定土地使用规划时,应更注重深水岸线资源的保护,为未来港口的迁移预留充足的深水岸线,不急功近利,因其他经济活动成效快就将优质岸线资源挪作他用。
 
  其次,港口空间更加注重集约化利用。集约利用土地、岸线资源,可减少港口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节省出来的土地可为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投入城市其它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増长及进出口货运量的增加。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码头流程再造,或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髙港口的通过效率,最大程度的改善港口的运行环境。此外,对港口布局的的长期规划,可使港口生产作业的的转移顺利衔接,避免因港口阶段性通过能力不足对港口竞争力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强大港口的支撑
 
  应该说,发达的港口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港口产业产生大量经济效益,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会给城市带来浓厚的航运氛围,有利于港航业对人才的吸引,从而帮助航运中心发展。
 
  伦敦曾经是欧洲地区的枢纽港,伦敦国际航运中心也曾经伴随着港口的发展而壮大,只不过当货物运输需求逐步转移后,伦敦留下了高端航运服务业和知识型航运服务业,但这不是伦敦的主动选择,而是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
 
  近年来,伦敦、香港为改变吞吐量持续下跌的窘境,把目光重新放在传统港航业上,并采取各种措施挽回颓势。伦敦2012年开始建造伦敦门户港,香港成立“香港海港联盟”,希望能以此提升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务的竞争力。新加坡大士港的规划则是未雨绸缪之举,提前对可能造成港航业务量下降的问题进行考虑与规划设计,可以避免未来出现同样的窘境。
 
  港口社区平台是智慧港口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港口对港口信息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是现代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对于物流、商流、资金流、人流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其作用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身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海运的基本服务功能。现今,港口信息化平台主要通过对内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和对外的电子数据互换(EDI)系统实现无纸化,而部分较为先进的半自动和全自动则实现了信息系统与港口机械化的结合,拥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但在智慧港口建设的背景下,港口信息平台需要更进一步发展。
 
  建设港口社区平台发挥“群体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信息孤岛、交换互联、整合重构多个阶段,具备了较高的信息化水准。港口社区平台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扩大与整个航运业务链条的参与者之间连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统一的协调平台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从而在全航运产业链上体现出“群体智慧”。例如新加坡大士港将通过JIT系统(零库存管理模式),通过与船舶共享港口关键运营数据帮助船舶优化航行决策。
 
  港口社区平台会出现中小企业数字化不平等的问题。数字化不平等不仅指获取物理设备和互联网的差异,而且也指利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所需的文化认知资源的欠缺。不同企业间创新能力的不均衡分布,将在产业内形成“双重经济”的不良趋势,高端创新、技术先进和高生产率的大企业继续高度发展,而传统的低生产率企业继续落后。继而,薄弱环节的低效率将影响整个海运链条。对于这个问题,新加坡贯彻“共同体”的理念,通过实施PIER71计划扶持初创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帮助中小型企业转型等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让所有海运参与者都有机会获得科技进步的成果。
 
  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港口数字化进程不断推演,港口的作业设备与作业流程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对港口设计、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将发生改变,对拥有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比如工程师需要更多地了解IT治理和网络安全问题,运营和业务人员需要掌握数据分析方法以充分了解业务运作情况辅助决策。但目前而言,港口行业的各个领域还是相对孤立的,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仅执行所负责部分的操作,未来恐怕难以迎接自动化、数字化流程的变革。
 
  另外,现阶段港航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在智能港口的建设中涉及大量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专业人在投身其中。但港航业历史悠久,产业链条与网络绵长复杂,新兴技术在行业内应用需要对行业进行流程结构再造,有较长的研发周期。同时,港航运输服务与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运作距离较远,在现阶段高端人才紧缺的环境下,难以吸引他们加入。
 
  产业要发展,靠的就是人才。港航业应将港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上日程。新加坡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由新加坡港务集团(PSA)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签署谅解备忘录,定向培养数据科学、信息通信和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人才,满足未来大士港设计与运营的人才需求。
 
  此外,港航企业内部培训选拔、设立专项培养基金等方式也能有所助益。中国港口仍处于高速发展期,众多港口争相发展智慧港口,未来对复合型的人才也会大大增长,因此应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为未来港口做好准备。
 
  尽管新加坡港长期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益,但其成为全球枢纽港的卓越地位并非偶然,新加坡政府及海事管理部门敏锐的洞察力、长远眼光和及时落实及调整的执行力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全面的思考与规划设计,新加坡已描绘出未来下一代港口的美好愿景,在规划中融入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特征,为全球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做好了准备,努力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
 
  中国港口近年来发展较快,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也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成熟的运营经验,充分展示了作为航运大国的实力。但在中国港口“走出去”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其他港口在战略规划、港口运营等方面的优秀经验,结合中国港口实际情况将这些经验融入港口发展规划,为中国港口迈向世界一流助力。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