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从生产到全链条 打满“全场”的外贸企业逆势突围

   2020-08-20   来源:人民网   

   7月中下旬,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然而对于在河北省阳曲县从事鲟鱼出口生意的王满生来说,寒冬依旧。

 
  王满生告诉记者,公司今年上半年鲟鱼出口全部停售,何时恢复还不知道。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球经贸的正常运作。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的人数将近1.8亿。稳外贸,事关就业稳定、民生改善以及经济平稳增长,对于疫情防控全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出口转内销成为国内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之一。对于习惯做出口生意的外贸型企业而言,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人民网财经采访了相关企业负责人。
 
  “逆水行舟” 打满“全场”的外贸企业
 
  “国内打完上半场,国外继续下半场,而‘外贸人’要打完全场。”如今这句话在外贸圈里口口相传,戏谑背后透着几分无奈。
 
  “今年2月份,在国内疫情防控期间,国外品牌商纷纷打来电话咨询能否按时交货;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我们又担心对方能否按时收货。”大连鲁湘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聪对此深有体会。作为一家服装外贸公司,鲁湘主攻欧洲市场,常年服务于FILA、Kappa、AERONAUTICA MILITARE等欧洲高端时装品牌。
 
  尽管国内外市场热冷差异明显,面对巨大的内需蛋糕,出口主导型服装企业却面临众多门槛,“转身”艰难。
 
  “外贸企业都是订单式的生产,可以实现零库存。内销则需要从设计款式到组织生产到创建营销渠道。”郭聪说。
 
  多年的“两头在外”模式,使得出口企业只要照着客户设计好的样式,照单生产,按时交货即可赚取制造利润,一般无需接触服装设计与市场开发这两个环节,这使得销售渠道和品牌的建设维护,成为制约出口企业转型内销的瓶颈。其次,产能如何重新分配也是出口企业转型的一道门槛。对于加工企业而言,外贸与内销的出厂价相差不多,企业盈利主要依靠强大的产能优势。
 
  对于王满生来说,摆在面前的困难更加严峻。
 
  “由于出口主要是标鱼(4.5斤以上8斤以下),而内销需求主要是大鱼,8斤以上才好销售。此外,随着养殖成本的增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较大,水产养殖业又不能以物抵押,银行贷款无望。”王满生说。
 
  除了品牌和渠道,对于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还存在交易风险和账期的问题。由于外贸采取的是国际标准的信用证和提前预付订金制度,货到付全款;而内贸则需要供货方先行垫付商品,在一定的账期之后再跟供应商结算。这种类似“赊货买卖”的经营模式,短的账期要半个月二十天,长的可能要一两个月。
 
  说易行难 出口转内销“打铁还需自身硬”
 
  由于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我国今年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出口转内销,是应对当前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被动形势的重要举措。
 
  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我国拥有14亿人口规模的大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升级加快,外贸企业转身搞内销,有充足的市场空间。但内销、外销是两个市场体系,在政府出台各项政策的基础上,企业还需练好“内功”。
 
  在浙江宁波,博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至6月份实现出口外贸销售7000多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了50%的逆势增长。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是博菱多年以来苦练‘内功’的结果。”公司副总经理余韩奋告诉记者,疫情带来的全球变局,让博菱更深刻分析思考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公司过去几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的成效开始显现,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
 
  多年从事服装贸易的郭聪则把目标锁定在国内校服、工装上,并把外贸的传统模式引到内贸上来。
 
  “与国外校服相比,国内大多数校服、工装都存在款式陈旧、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而我们有多年的外贸经历,在服装设计、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上具有一定优势。”郭聪表示,公司正逐步实现冬装、校服、制服,工装定制的路线,尝试私人定制。
 
  企业“调头转向” 线上平台助力几何?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电商平台纷纷设立外贸产品专区,成为“出口转内销”的重要渠道。
 
  但对于王满生来说,自家池塘里的鲟鱼依然无法搭上这艘“快船”。
 
  “鲟鱼要想在网上销售,必须做鲟鱼粗加工,活体鱼无法网上销售。但由于流动资金困难,公司目前对于新建产业链无能为力。”王满生说。
 
  国内外消费者需求不同,缺乏国内“消费者洞察”是企业外贸转内销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企业仅靠自身很难跨过这一鸿沟。因此,和拥有丰富消费数据的电商平台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但同时也要看到,电商平台助力出口转内销并非一蹴而就。是否转得了?能否转得快?如何转得好?这是摆在外贸企业和电商平台面前的必答题。
 
  “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公司尝试电商平台后郭聪的感受,他将原因归结为:所在地域缺乏优质电商公司;平台运营费用较大;线上服装产品退货率较高。
 
  线上“碰壁”后,郭聪仍将目标锁定在线下,通过在商业区写字间开设体验店,利用上班族午餐、下班等时间招揽顾客,并通过让其关注公司公众号,将流量引至线上。
 
  在外贸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王满生也没有失去信心。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询洽有资金能力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深加工项目。”王满生相信,“春天”离自己一定不会太远。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