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无人机能否重塑快递末端配送?

   2021-07-05   来源:中国水运报   

   当前,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超过2.66亿件,日均服务用户超过5亿人次,行业服务民生作用更加凸显,比如,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快递进村在助力农产品出村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谈起快递业的发展,末端配送是绕不开的话题,“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快递行业的心中之痛。末端配送成了派送效率提高的最大障碍,也是物流快递行业的成本瓶颈。数据显示,在中国,末端配送成本已经占到物流行业总成本的30%以上,大量的社会资源消耗在“最后一公里”。近期,乡村快递点萎缩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有的县域,农民取快递不得不跑到县城,看来,快递末端配送任重而道远。正因如此,中外物流快递领军企业不约而同地把眼光盯上了无人机。无人机送货不再是噱头和“故事”,而是物流快递行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最新途径。
 
  炎炎夏日,杨梅迎来丰收时节。由于季节性强、易腐烂,杨梅的运输保鲜一直是困扰种植户的难题。在浙江温州,当地传统杨梅运输模式是上午采摘,然后存储在山顶仓库,下午再统一运输下山,耗时较长。
 
  针对杨梅寄递特点,顺丰提供了基于无人机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让杨梅乘无人机“出山”,将传统运输模式的2小时缩短到8分钟。杨梅搭载无人机下山后,直接被送入预处理中心,通过分拣、预冷、包装、一件代发等全链条服务,实现了实时采摘、极速运输、全程温控。
 
  这一物流解决方案在增强寄递时效、提升杨梅品质方面实现了跨越式进步,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末端配送方式,能否担起改变末端配送的责任,能否重塑快递末端配送?
 
  破解乡村配送困境
 
  破解乡村配送不畅的困境,无人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无人机运输具有小批量、高频次的物流特点,在满足运载需求较低的偏远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效率和成本优势。
 
  目前一些边远山区、农村、海岛用户的快递需求量以及农产品进城的任务,正是靠无人机来完成。
 
  农村电商已成电商发展新“蓝海”,整个双向物流网络的市场空间在万亿元以上,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无人机配送将在农村电商中大显身手。无人机在交通欠发达的地方,是一个优势,特别是行政村到自然村的末端配送。
 
  京东布局无人机,正是看中了无人机运营背后的广阔农村市场。京东无人机积极尝试将海南丰富的产品运出去,把最新鲜的产品送达全国消费者。自2017年6月起,京东无人机在江苏宿迁、陕西省多个地区都实现了常态化配送运营。
 
  顺丰则在物流无人机商业化运营之路上先行一步,有效满足了偏远及陆路交通不发达地区的物流需求。
 
  我国推进“快递进村”工程,2022年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小型无人机将在末端配送上发挥大作用。无人机摒弃了传统陆运线路迂回冗长、高耗低效的方式,优化运输线路,同时也符合国家“双碳”战略及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运力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为陆路交通不便的地区提供站点到站点的物流运输服务,实现对服务覆盖范围的延伸。小型无人机不受陆地交通的影响,在末端物流配送领域能够及时响应,快捷便利。
 
  某种程度上,无人机末端配送模式也为航空领域的应用开拓出了一条新方向,最终扩大物流配送范围,提升物流服务时效,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末端无人机配送破解了由乡到村配送不畅的困境,真正实现“快递进村”。
 
  从成本角度,末端无人机的运营成本主要由3个方面构成,包括无人机设备成本、供能设备成本以及能源使用成本。但考虑到国家对通用航空和无人机发展的大力支持,相继出台政策提倡发展,加上科技进步,无人机运营成本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无人机配送为物流企业降低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也使其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更有效保障了物流配送工作的时效性,有效的末级路径网络规划和分流配送,极大地降低物流企业的配送负担和工时冗余。
 
  无人机可以同时在边远地区配送、跨海岛物流、边防哨所、应急救灾等场景开展立体应用。无人机或将逐步改变整个末端配送的物流格局,未来在山区实现空中物流网络的搭建,让交通不便地区的用户,可以同样享受智慧化物流带来的便捷。
 
  走向全覆盖应用
 
  谈无人机的末端配送应用,应走出末端来谈。
 
  “末端+支线”无人航空物流体系是快递物流行业发展动力源泉中强劲的一支。与传统陆路、航空货运及物流配送模式相比,支线无人航空货运与末端无人机物流配送相结合的模式具备较强的经济性和适应性优势。
 
  支线无人运输机200—500公里的短途运输到达智能物流中转站点,再无缝衔接末端配送无人机设备至最终货主,货物自干线货机开始由整套无人航空物流系统独立地完成支线运输和投递工作。
 
  据悉,目前,京东将推出500公斤的支线无人机和800公斤的支线无人机,正积极打造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通航”智慧物流体系。
 
  顺丰推出了“无人机+基站+指挥调度中心+无人机接驳柜+车载平台”的无人机物流生态系统,从而加快了无人机商业化运营进程。
 
  在顺丰集团的经营战略中,包括逐渐搭建起“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三段式空运网。
 
  顺丰的无人机接驳柜既是一个配套齐全的“无人机场”,又是一个应用于特定业务场景的快递柜,能够辅助无人机自动精准降落,完成包裹的自动装卸和电池的自动充电,还能够完成快递自助收寄,包裹自动检测和运单自动生成。
 
  顺丰科技还正在尝试使用车载平台对接无人机,在道路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由车辆完成运输;如果遇到陆路交通受阻的区域,无人机便能发挥作用,翻越地面障碍完成运输。
 
  无人机配送已经构建起了一个从点到线,从软件到硬件的多功能、全覆盖的无人机末端配送网络,而不是仅仅站在末端说末端配送。
 
  通过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无人机将使物流配送的精准度和速度提升到极致,为消除物流盲区,实现边远地区、不同场景“有需要就能飞”的全覆盖打下基础。
 
  高海拔、低温度,都成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再有门槛。方舟无人机可在温度低至零下20°C、海拔4000米以下环境中飞行,这意味着无人机运输今后能够服务更寒冷的北部地区及高原地区。
 
  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域、地貌末端场景下普通物流、医药冷链、生鲜水产等多种物流需求,就有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为无人化智慧物流的关键一环,无人机将探索更多运营模式和运行标准。不但提供了精确导航、通讯、任务规划的能力,还可以自动在起飞及降落平台之间流转,并在流转过程中自动完成充电、货物装载、位置校正等全流程操作。
 
  最初,我国企业一直致力于无人机在末端配送上的应用,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而如今,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成长,支、干线的运输应用已在不断增多。
 
  未来,随着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商用普及的加速实现,人们的购物、订餐和邮寄等都将迎来更快、更好、更便捷的优质体验。将无人机的场景使命从“送到”进化为“更快送到”,最大化地发挥无人机的价值。
 
  安全问题绕不过
 
  行业中排名前十位的快递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无人机,然而,对于社会来说,最关注的还是无人机的可靠性,毕竟安全可靠高于一切。
 
  不少无人机在偏远的深山中飞行,包括跨海飞行,荒无人烟,并不影响公共安全。但在城市,在人口密度大的平原乡村,对飞行安全要求很高。在安全问题全社会关注的当下,采用多旋翼进行末端配送面临诸多限制。
 
  另外,无人机的配送应用中,噪音污染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难题。噪音大,容易影响居民生活,不解决这个问题,将导致无人机无法规模化落地。
 
  目前,无人机行业发展上处于无序状态,标准与规范的缺失一方面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让无人机伤人、隐私泄露等乱象不断发生,这些都对商用普及带来负面影响。
 
  极端场景下,飞行的安全性标准就更加严格。顺丰针对性地在两款产品上设计了机载降落伞紧急迫降系统,可大幅减少安全隐患。并且关键的航电系统都经过了严格的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测试,使得两款无人机在可靠性、安全性均满足大规模商用化业务场景水平。
 
  比如,顺丰的“方舟Ark”无人机采用多冗余度设计,能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而且,它还装载了机载降落伞紧急迫降系统,可大幅度减少无人机对地面人员和关键设施的安全隐患。而菜鸟使用最新技术,全程后台监控与控制飞行动作,确保了飞行安全。
 
  从政策角度看,不少省市已对无人机运营企业发放了牌照或批文,顺丰已获得江西省部分区域无人机飞行的牌照,但业内均认为,政策性风险还是无人机运营绕不过去的坎,而这将从根本上影响无人机研发。随着消费级无人机“黑飞”频频,各地都在加强监管,政策有趋严倾向。
 
  以京东为例,虽然其已取得部分地区空域许可批文,但每次无人机飞行均需报备。
 
  2020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将达到560亿,正改变着邮政快递物流的组网方式、商业运行模式。
 
  针对行业内无人机发展存在的服务无标准、服务流程不统一、民航空管部门关注的安全隐患各企业都在努力中,总之,无人机的末端配送,最重要的是安全、合法、合规。
 
  物流无人机的落地应用将更加成熟。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引导、规范,国内企业的进一步布局、注资,未来我国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发展和探索还将迎来进一步提速与成长。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2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