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走过十年的中欧班列,面临成长的“烦恼”

   2021-08-23   来源:新华社   

   今年是中欧班列运行十周年、统一品牌五周年。疫情下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运量不断刷新纪录,但与此同时,中欧班列也面临集装箱紧缺的烦恼。

 
  专家指出,“一箱难求”是中欧班列迅速发展成果的体现,凸显企业对中欧班列的信任,折射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旺盛需求。
 
  众多企业排队候箱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累计开行7323列,同比增长43%,发送70.1万标箱,同比增长52%。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通过中欧班列向国外运送货物,以致集装箱紧缺,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集装箱价格由此持续上涨。中亚宝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海外部工作人员杜华说:“以40尺大箱运价为例,疫情前每个大箱运价维持在3000美元到5000美元,而现在的价格已上涨到一万多美元。”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中欧班列的仓位大多需要提前一个月预定,绝大部分企业会选择租赁而非购买集装箱,以降低运输成本。如果企业所需运送的货物量不足40尺高柜,可以选择和其他企业“拼箱”运往国外。
 
  中白商贸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负责人张隆介绍说,当前许多国内生产企业急需向海外输送货物,但由于集装箱供应紧张,只能“排队候箱”。
 
  中欧班列独具优势
 
  众多企业青睐中欧班列的原因在于,与空运或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独具优势。
 
  空运虽快,但成本较高,再加上受疫情影响航线通行管控严格,企业较难通过空运进行货物运输。海运虽运输量大,但当前世界范围内诸多海港拥堵严重,港口工作人员处理货物效率低下,大大降低了海运的时效性,加上海运本身存在人员接触、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中欧班列这一“钢铁驼队”逐渐分流海运所承载的运输压力,尤其是在今年3月苏伊士运河航道遭遇“世纪大堵塞”后。
 
  与海运相比,目前中欧班列运价虽不断上升,但总体仍低于海运运价或与其持平。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际班列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车探来说:“在运价接近的情况下,中欧班列时效性高、安全性强,且有利于疫情防控,其集装箱自然成为各企业争相竞争的对象。”
 
  “中国制造”需求旺盛
 
  “一箱难求”的局面不仅充分展现中欧班列的独特优势,更折射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强大需求。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主任许英明指出,新冠疫情背景下,国外制造业生产恢复缓慢,而中国制造业持续复苏,实现正常生产,中国的市场供给恰好满足了世界市场的需求。一方面,防疫物资是中欧班列向国外运送的重要物资。根据国家铁路集团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共运送国际合作抗疫物资1232万件、9.6万吨。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制造业良好发展态势,机电产品、IT产品、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粘胶纤维、日用品、装饰材料、建材、钢材、化工品等制造业产品仍是中欧班列的主要出境货源。
 
  车探来说,当前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已接近饱和状态,但海外市场对中国加工业产品仍然需求旺盛,尤其是中东欧国家和一些西欧发达国家,如德国需要中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等,很大程度上对中欧班列的集装箱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箱难求”如何解决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采取措施,努力缓解“一箱难求”的局面。
 
  车探来表示,提高口岸换装能力、避免集装箱滞留、让更多集装箱回到国内,是解决集装箱紧缺问题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国的二连口岸、阿拉山口等口岸都在扩能改造;进出欧盟的重要站点,包括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波兰马拉舍维奇、匈牙利扎霍尼也在加快新场站建设,从而提高口岸的通过量,促进集装箱的流通。
 
  专家提出,要解决“一箱难求”,还需要努力发展回程货源,带动集装箱回流。
 
  目前一些国内集装箱生产企业已开足马力生产,在兼顾企业利润、评估未来国内外市场对集装箱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做好中欧班列集装箱供应保障工作。
 
  许英明认为,“一箱难求”虽是中欧班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更是中欧班列在疫情之下逆势上扬的标志,体现企业对中欧班列的认可和信任,折射沿线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旺盛需求。中欧班列需要在未来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朝着效率更高、需求更旺盛的下一个十年出发。
 
  身在白俄罗斯的张隆预测,随着年底西方圣诞节的到来,“中国制造”将迎来国外市场新一波的采购需求,中欧班列也有望迎来新的忙碌季。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