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陷入政治漩涡的北溪管道

   2022-09-2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气体泄漏点在海面上造成巨大动荡,最大的泄漏点在直径1公里的海面上产生湍流,最小的绕一圈大约200米,现场大片区域泛白——当地时间9月26日,“北溪—2”天然气管道附近发生天然气泄漏,相隔仅仅一天,“北溪—1”天然气管道也被曝出发生泄漏。

 
  “北溪”天然气管道是一个离岸天然气管道,由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负责营运,从俄罗斯起步,一直延伸到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该项目包含1号、2号两条平行管道。预计建成运营后,“北溪—2”将与“北溪—1”共同向欧洲运送110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
 
  对于“北溪”管道遭受的“前所未有”破坏,各方有何反应?在欧洲能源危机和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北溪”管道遭破坏将带来哪些后果?一条从俄罗斯起步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的海底管道,为何会深陷地缘政治博弈的漩涡之中?
 
  “北溪”天然气管道3条支线同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受损情况空前,目前正在调查原因
 
  瑞典测量站9月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两次爆炸分别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26日零时03分和17时04分,瑞典海事局随后发出有关气体泄漏的警告。
 
  据了解,其中一次爆炸产生相当于2.3级的地震,瑞典南部30个测量站都探测到此次爆炸。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副教授比约恩·伦德说,能清楚地看到事发水域的海浪如何从底部反弹到水面,这意味着“发生了爆炸”。
 
  丹麦能源署确认,在“北溪—1”和“北溪—2”管道中共检测到3处泄漏。“北溪—1”有2处,“北溪—2”有1处,分别发生在博恩霍尔姆岛的东北部和东南部。
 
  针对突发的事故,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表声明称,“北溪”天然气管道3条支线同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受损情况空前,何时恢复供气无法预测,目前正在调查原因。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9月27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根据丹麦相关机构的综合评估,“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丹麦能源署署长在新闻公报中说,天然气管道出现泄漏是极其罕见的。
 
  俄罗斯驻丹麦大使馆当天在社交网站发表声明称,该使馆认为有关机构应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并公开调查结果。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7日对媒体表示,不排除管道事故是破坏活动所致。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9月27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她与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讨论了当天发生的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行为,欧盟将全力支持有关国家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冯德莱恩表示,任何对欧盟国家在用的能源基础设施的有意破坏都是不能容忍的,并将招致“最强烈的反应”。
 
  “根据目前各种报道的消息,此次事件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一般水下长输天然气管道因技术故障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不高,此次事件更像是人为破坏。尽管管道相关各方都没有披露事故原因,但从现场照片看,管道受破坏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了天然气的泄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刘乾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称,从目前情况看,“北溪”3条管道发生水下爆炸不太可能是自然原因。“油气管道的外层往往包裹很厚的钢壳和混凝土,非常坚固,何况三处在短时间内接连发生爆炸。”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作为欧洲能源大动脉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一直备受瞩目。
 
  “北溪—1”管道于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9月2日,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最大股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表示,由于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
 
  “北溪—2”是“北溪—1”的后续项目。北溪二号线公司官网称,“北溪—2”建成后进口天然气价格将下跌13%,可为欧洲终端消费者节省79亿欧元;对“北溪—2”的投资刺激了工业经济发展,来自27个国家的1000多家公司将从中获益;相比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每年可减少89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北溪”管道的破坏,或将预示着至少在欧洲的冬天到来之前,这条主要的天然气动脉将无法恢复运营。
 
  刘乾分析,“北溪—1”和“北溪—2”管道虽然暂时都没有正常运营,但有一定的注气和气压来保持管道状态。但这次爆炸导致两条管道在短期内都无法运营,而管道的维修需要俄罗斯和过境各方的协商,这在当前形势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9月27日,欧洲天然气价格的标杆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在跌至两个月来低位后暴涨19.65%,反映了市场对“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的风险定价。
 
  “目前来看,由于‘北溪—1’和‘北溪—2’事实上处于断供状态,‘北溪’管道泄漏对欧洲的心理冲击大于实际影响。”徐刚说,对比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TTF天然气期货价格的波动,可以看到受战争进程和俄欧能源博弈影响,类似的大涨大落经常出现,市场对此有心理准备。
 
  美国和欧盟等方各有盘算,“北溪—2”管道深陷地缘政治博弈漩涡
 
  自实施之日起,“北溪—2”管道项目就成为各方争论焦点,其建设过程一波三折。
 
  该管道从2018年开始建设海底部分,但2019年底特朗普政府进行的制裁严重影响了管道建设进程。由于美国制裁,俄罗斯不得不凭借自身能力完成管道建设。在克服更换铺管船、重新申请建设许可等一系列困难后,2021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完成“北溪—2”管道建设,并表示可以在2021年底使其投入运营。由于美国等国反对,“北溪—2”一直未能获得运营许可。
 
  “当前,‘北溪—2’管道深陷于地缘政治博弈的漩涡之中,不是单纯的经济项目。”刘乾说,围绕该管道的博弈者,不仅有位于管道两端的俄罗斯和欧盟,还有抱着政治和经济双重目的的美国,急于投入北约怀抱的乌克兰,以及希望摆脱对俄天然气依赖的波罗的海和东欧国家。美德作为博弈直接参与者,其国内政治力量对“北溪—2”的立场也存在严重分歧。
 
  尽管“北溪—2”管道是一条对欧洲供应天然气的管道,但美国却是俄罗斯建设该管道最重要的博弈对手。
 
  美国坚决反对建设“北溪—2”管道,并对该项目实行制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抛出“俄罗斯用‘北溪—2’管道将德国变成俘虏”“欧洲用数百亿的天然气管道美元资助俄罗斯”“谁建设‘北溪—2’管道就制裁谁”等言论。2019年6月,美国国会出台《保护欧洲能源安全法案》,要求制裁“北溪—2”项目施工方。2019年12月,特朗普签署《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提出将对30天清盘期后仍参与“北溪—2”项目的公司和个人进行制裁,包括吊销其赴美签证及冻结其在美资产。此后,美方将针对“北溪—2”项目的新制裁纳入《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俄罗斯坚持建设“北溪—2”管道,在制裁条件下坚持完成了项目建设。俄罗斯方面强调,在供应量上,美国不可能大规模满足欧洲增长的进口需求和替代俄罗斯;在价格上,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也难以同俄罗斯低廉的天然气成本相竞争。
 
  “‘北溪—2’不仅仅是一条天然气管道,它是俄欧能源合作进一步密切与加深的表现,从而导致美国的反对并加以制裁。”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军分析,美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破坏“北溪—2”项目,减少欧盟对俄能源依赖,防止俄罗斯在美欧同盟内部施加影响,控制欧盟能源供给,增加美国能源对欧出口,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加深对欧洲的能源控制。
 
  除了美俄,围绕“北溪—2”管道博弈的主要力量是欧盟。但欧盟内部对该管道的立场存在分歧。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勇慧称,该项目将使输往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绕开乌克兰,经过波罗的海海底直接连通德俄两国,德国由此成为俄罗斯天然气最重要的转运国。以德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希望该管道建成投产,而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则坚决反对并要求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乌克兰、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认为,该管道的建成运营将大幅提高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直通管道将使俄罗斯不再顾及过境运输国的利益,从而可以随心所欲“讹诈”欧洲。有分析称,“北溪—2”管道一旦建成通气,乌克兰将损失巨额天然气“过境费”,斯洛伐克、奥地利、捷克的“过境费”收入也会大幅减少。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则导致围绕“北溪—2”管道的博弈形势发生了新变化。欧盟倒向美国,采取了坚决制裁俄罗斯和放弃“北溪—2”管道的政策,同时削减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采购量。俄罗斯则以卢布结算天然气和减少“北溪”管道供应量作为反制手段。复杂形势下,“北溪—2”管道几乎不存在投入使用的可能性。
 
  “任何跨境长输油气管道都具有地缘政治属性,这与油气资源的稀缺性、管道运输改变政治经济版图的能力紧密相关。”刘乾分析,整个亚欧大陆的任何跨境长输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背后都有大量的外交斡旋和大国博弈,“北溪—2”管道也不例外。而“北溪—2”管道之所以陷入更为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是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替代性管道,其目的是代替乌克兰的过境管道,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关系,并改变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地位。
 
  “北溪”管道遭到破坏所处的微妙时空节点,预示着欧俄能源博弈恐进一步升级
 
  今年6月以来,随着乌克兰危机进入僵持期,俄欧双方都加大了对能源筹码的使用。因受到美欧制裁,俄罗斯先在6月中旬宣布将“北溪—1”供气量削减至40%,又在7月以检修为名中止供气十天,9月初宣布无限期中止“北溪—1”输气。
 
  欧盟除了指责俄把能源作为武器继续加码对俄能源制裁外,亦展开积极行动试图挣脱俄气短缺造成的能源困境。欧洲多国宣布重启煤电、核电并推迟碳中和计划,满世界“找气”推动能源进口多元化,推动对俄石油限价并加快储气步伐。
 
  刘乾分析,欧洲在能源供应方面有几个特点,首先是欧洲能源自身不能做到自给自足,能源对外依赖性比例高;其次是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程度较高,俄罗斯是欧洲最主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国;三是在能源转型方面走的比较急,此前大举去煤电、关停核电,这些因素导致其能源安全形势比较突出。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其能源供应紧张形势。管道事故则使“北溪—1”和“北溪—2”恢复和投入运营的难度更大,俄罗斯和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形势更加复杂,欧洲在短期内特别是今年冬季的能源安全形势更加恶化。
 
  徐刚称,“北溪”管道遭到破坏所处的微妙时空节点,预示着欧俄能源博弈恐进一步升级,“从时间上看,破坏发生期间乌克兰东部四州入俄公投落下帷幕,欧盟新一轮制裁蓄势待发;波兰举行了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开通仪式,该项目被波兰视为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重大战略项目;从地点看,爆炸发生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公海海域,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同样从这里经过。”
 
  “从长期看,欧洲寻找新的能源供应来源会更加积极坚定,而俄乌能源关系恢复的难度会更大。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在当前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背景下,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各国都会从自身角度评价利用此次事件,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刘乾说。
 
  徐刚注意到,对俄罗斯来说,遭到破坏的油气管道属于俄油气公司资产,俄海外利益安全受到新的威胁。油气管道受损也使俄的能源筹码失去弹性和转圜空间。对欧洲来说,“北溪”管道被破坏意味着继能源短缺之后,能源基础设施也不再安全,这无疑将加剧欧洲能源安全恐慌和环境忧虑,迫使其重新评估自身能源安全水平,审视对外能源布局。“目前欧洲其他方向的油气管道也大多经过海底,都面临类似安全风险。无论后续调查结果如何,北约与俄在周边海域,尤其是波罗的海恐将加大安全部署和投入。”
 
  “该事件只是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危机和通胀危机的一个侧影。这场危机不但削弱欧洲的经济前景,也正在深刻改变欧洲政治版图,加速欧洲民粹势力的崛起,加大欧洲政策的不确定性。”徐刚说。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
 
  刘乾认为,要坚定“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我国的能源安全必须立足于独立自主,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工作,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在我国油气进口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要做好进口来源和进口通道多元化工作,“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依赖单一进口来源和通道;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转型道路,在能源转型目标上坚定不移,在能源转型策略上稳中求进。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0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