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产油国减产体现双重趋势

   2023-04-06   来源:工人日报   

   随着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国宣布自愿减产,国际油价近日出现大涨。产油国宣称此举是为了稳定原油市场,美国方面却指责此举不明智。

 
  在分析人士看来,产油国此次减产既是基于当前原油市场趋势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措施,也凸显出沙特与美国的关系渐行渐远,未来全球能源和经济格局或将受到影响。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4月3日发布公告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联合技术委员会在当日的会议上注意到,欧佩克成员国2日宣布从5月开始进行规模为日均115.7万桶的自愿减产计划,加上俄罗斯宣布至今年底将日均减产50万桶,由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机制的减产总规模达到日均166万桶。
 
  根据各国此前发布的信息,沙特将日均减产50万桶,伊拉克日均减产21.1万桶,阿联酋日均减产14.4万桶,科威特日均减产12.8万桶,哈萨克斯坦日均减产7.8万桶,阿尔及利亚日均减产4.8万桶,阿曼日均减产4万桶。
 
  产油国的减产决定刺激国际油价大涨。4月3日,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6%。4月4日国际油价继续上涨,5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0.71美元,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4.94美元。
 
  减产措施也抬高了国际油价预期。瑞银集团发布报告,将6月和9月的国际油价预期分别提高到每桶100美元和105美元。高盛集团也将2023年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的预测提高到了每桶95美元。
 
  由于“欧佩克+”去年10月刚刚宣布日均减产200万桶,且该机制并未召开部长级会议,各产油国纷纷自愿减产的现象还是令市场颇感意外。
 
  对此,沙特能源部表示这是对去年减产决定的补充,是为了稳定市场。欧佩克方面也表示,减产是为稳定石油市场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则表示,在美国和欧洲银行业危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一些国家出台短视能源政策的背景下,减产对确保石油市场的可预测性很有必要。
 
  不少分析指出,产油国减产与近期国际油价走低密切相关。受美国硅谷银行关闭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在今年3月一度跌至过去15个月的最低点。欧佩克3月预测,全球石油市场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小幅供应过剩,该组织还将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测日均下调20万桶。在此基础上,欧佩克此次减产其实并不意外,其目的是通过“先发制人”措施将国际油价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不过,产油国此次集体减产,令身为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的美国颇为不满。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表示,在市场面临不确定之际,此次减产并不明智。柯比还说,美国在各国宣布减产前已收到通知,当时美国政府告诉沙特,不同意减产决定。美国财长耶伦也表示,产油国此次减产“没有建设性”,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并使抗击通胀变得复杂化。
 
  一些外媒报道称,沙特宣布减产可能正与美国有关。美国之前曾施压沙特增产,并承诺油价下跌后美国将购买石油以补充其战略储备。然而,美国能源部长3月底表示,美国今年不会补充战略石油储备,这引发沙特不满。
 
  在分析人士看来,无论是去年的减产还是这次减产,产油国的主要出发点仍然是稳定油价、维护各国的利益。这体现出产油国扩大石油定价主导权和寻求政策自主性的双重趋势。这一趋势与美国要求各国服从其利益的主张背道而驰,因此才会遭到美国的反对。
 
  在国际能源市场,此前是欧佩克、俄罗斯、美国三方博弈,现在则形成了俄罗斯和欧佩克等产油国组建的“欧佩克+”与美国的博弈。“欧佩克+”的集体行动能力和对油价的影响力都在增强,美国干预油价的手段则趋于有限。
 
  而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沙特等国追求外交政策自主性。随着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减弱,中东国家普遍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来制定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最近中东上演的和解潮,包括沙特和伊朗的和解,打破了美国对中东地区秩序的干预,也有利于各国追求其发展战略。
 
  有美国媒体评论称,减产决定表明沙特在美沙关系中正在实施“沙特优先”的经济政策,优先考虑本国利益。分析人士则认为,产油国的减产措施可能会对美国抑制通胀的努力产生负面效果,进而影响美联储的决策。而从长远来看,产油国自主性的增强,包括沙特与一些国家在石油交易中抛弃美元,很可能会对形成近半个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产生冲击,美元霸权和美国霸权或因此遭到进一步溶解。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