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后疫情时代 航运业如何行稳致远

   2023-05-29   来源:中国水运网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进入尾声,全球迎来后疫情时代,航运业发展也迎来新变局。5月17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国际航运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大型航运央企国企的领导嘉宾以及全球港航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后疫情时代中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当日的论坛上有7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不少涉及铁水联运的项目。如海舜供应链项目就将依托宁波国际物流航运资源和平台,进一步做强做深海运、拼箱、国际铁路、海铁联运运输业务。
 
  发展高质量铁水联运是推动航运业向稳向前的应有之义。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杨华雄指出,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水联运的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网规划纲要》,均提出了要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的建设,提升多式联动的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推动铁水联运发展。
 
  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发展不断加速,“十三五”期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23.8%。2022年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6%,远高于全国货运量的增长速度。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已全部改由铁路和水路运输,2022年全国港口的散改集作业量同比增长14%,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的进港率均超过80%。
 
  杨华雄介绍,近些年来,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相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铁路、港航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国沿海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大宗货物等铁水联运的发展。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实施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促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加快基础设施联通,“十三五”以来,利用车购税资金、中央预算类资金,投资建设了全国20余个集输运的铁路进港项目。推动市场主体创新探索,货运物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加快铁水联运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智能化集装箱和冷链、商品车等专业化物流装备已取得广泛的应用。建立标准体系框架,发布了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等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地开展了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探索建立标准规范,并将多式联运提单适用范围从国际单一运输扩展到海铁、公铁联运的领域。
 
  “我国铁水联运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着铁水联运基础设施连通不畅、运输组织效率不高、联运产品竞争力不强、政策法规标准衔接不够等问题。”杨华雄介绍,今年初,为了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推动沿海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大宗货物等铁水联运的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聚焦提升联运畅通水平、提高联运服务效能等4方面13项具体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15%等目标,意味着我国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构筑智慧低碳世界强港
 
  “我们必须总结这次疫情冲击的教训,要提高港口的服务韧性,快速恢复,更好发挥对经济、贸易的保障。”亚太港口服务组织秘书长贾大山认为,要提升码头的等级,强化专业化的改造,提升大型专业化码头的能力,同时应当加速推动数字化港口、绿色低碳港口的建设开发,以在航运发展中赢得先机。
 
  “航运数码化、智能化成大势所趋,加速智慧港口发展的步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香港付货人委员会执行总干事何立基看来,后疫情时代被形容为“勇敢的新数码世界”(数字化)。
 
  论坛上,诸多专家认为,面对后疫情时代,应当加快建设智慧低碳的港口。
 
  贾大山指出,从1994年开始第一代的自动化码头开始,到现在的第四代,中国成为世界自动化码头最多的国家,今后仍然需要强化数字赋能港口建设,让我们的效率优势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提升远程控制和超远程控制的水平;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由原来的专家规则进一步向大数据驱动进行转化,这样我们的码头服务才能真正地带来经济效益。
 
  他认为,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数字化来推动单一窗口的建设,取得不错成效,但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贸易和物流环节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一站式的外贸和进出口服务。
 
  除了实行数字单一窗口、自动化码头以外,贾大山认为还要构建港口生态圈,建立数据共享系统,让上下游企业之间能够充分地挖掘数据,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提高港口服务可依据性、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共享,“降低社会综合成本,使港口更好地融入到整体的供应链当中。”
 
  在打造低碳绿色港口方面,宁波舟山港已有不少成功实践。宁波舟山港集团北三集司科技部国重项目核心成员张乾能介绍,2007年该司开始推行龙门吊的油改电工程,效果非常明显,三年左右的时间收回成本。在2010年之后,该司对部分集卡进行LNG设备改造,现在又推动电动集卡应用,未来可能会采取部分的氢动力集卡、氢叉车等。同时,该司11个泊位已经实现低压和高压船舶岸电的全覆盖。
 
  张乾能表示,未来宁波舟山港将从建立碳管理体系、完善能源装备、加强基础建设,以及建立数字化管理等四个方面,加快绿色港口发展。
 
  打造国际一流航运中心
 
  专家们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航运绿色低碳要求逐步提高,数字化赋能航运业新格局等多重趋势下,抢抓机遇打造国际一流航运中心,也是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表示,随着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正成为推动未来国际航运中心大变革的核心力量,并导致未来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配置的载体、内容和功能都将发生大的变革。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不仅是以港口城市为载体,也会以虚拟的航运类“淘宝”为载体。资源配置向数据中心转变,通过数字化过程获取大量的数据,数据将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资源,在国际航运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将上升到甚至超过货物与资本,并据此实现数据的商业化,成为未来国际航运中心新的产业集群。
 
  宋宝儒表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一直坚持基础设施和航运服务双轮驱动,充分利用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的政策创新平台,对航运业的发展制度进行不断优化,至今已发布优化营商环境5.0版本方案,从市场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十个方面提出了172项改革举措,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上海港全球港口班轮服务连通性指数连续12年全球排名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新阶段,全球排名第3位。
 
  宁波也在加速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宁涛认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是国际航运的船舶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聚规模整体位于世界前列、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魅力的全球港口城市。宁波具备非常良好的发展基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还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石的中转基地、原油的转运基地,2022年完成铁矿石和原油吞吐量分别为1.48亿吨和1.25亿吨,分别占沿海港口比重为19%和20%,船舶流的汇聚基础已经形成。
 
  “但是在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聚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宁涛表示,不仅仅是宁波,我国在航运服务业应该还是存在着一些短板和弱项,如国际海运保险等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宁波在发展航运服务业时重点关注。
 
  “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重要目标,离不开港口枢纽建设和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海事仲裁作为高端航运服务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推动国际航运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陈波介绍,处理涉外航运纠纷一直是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院的优势,所受理的海事海上案件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化的程度较高。中国海仲受理的案件中,超过65%属于涉外案件,当事人涉及24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裁决的独立性、公正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参与全球航运发展。”陈波表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将继续勇于开拓,砥砺前行,为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打造形成更高层级、更高水平的枢纽型自贸区等重大战略事实贡献积极力量。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