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报》网站8月2日发表该报副总编叶连娜·别列津娜的文章《即使全球经济危机,中国仍保持稳定》,全文摘编如下: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并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GDP位居世界第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并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中国的GDP快速增长。在此期间,数亿人摆脱贫困,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人民日报》为欧亚地区主要媒体代表组织的参访活动,让《俄罗斯报》记者能够一探究竟。
即便短短几天时间,也足以让人了解到,中国的GDP是如何从1978年的200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7.9万亿美元。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打开国门和引进外资在加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设立经济特区推动吸引外资和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经济活动,调控重点产业,扶持战略性企业。这使得中国哪怕在全球经济危机之下也能保持稳定。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大量生产活动集中于此。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使中国能够大规模生产从服装到高科技产品的各种商品。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与各国建立广泛的贸易联系。对国际市场出口商品为中国带来巨额收入,并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国家在经济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其中包括投资基础设施、出台企业扶持计划和开发新技术。近年来,中国一直强调科技创新。
助力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一带一路”倡议。它为贸易路线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开辟了新机遇。
中国早已意识到,物流在确保经济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正因如此,“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改善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这应当有助于商品和服务在各国间更加高效地流通。《俄罗斯报》记者也参观了其中一个最具创新性的物流中心——青岛港。
青岛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省,是中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港口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该港口已成为新贸易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助于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青岛港的先进基础设施、战略位置和对国际项目的积极参与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港口。
“一带一路”倡议是雄心勃勃的,它有能力改变全球经济版图。但它不仅仅旨在打造新贸易走廊和深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该倡议还涉及文化价值观的交流,这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然而,顺利落实该倡议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包括金融风险、地缘政治紧张和生态问题。西方媒体经常散布这样一种言论:与中国进行工业合作会导致环境污染,中国的技术“不干净”。然而,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亲眼所见的是中国人对环境保护有多么重视。
西方往往企图给其他国家制造负面形象。记者和专家一致认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是重大威胁。出路是揭穿关于西方生活方式吸引人的神话,并根据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描绘自己的世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