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换个角度看粮价上涨 过度恐慌是不必要的

   2008-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粮食问题不值得过分忧虑,更不必恐慌。粮食是充分竞争的产品,一旦粮价上升到盈利水平,就可以立即诱发出大量的供给。因为世界粮食的总产量太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操纵粮食价格。并且,粮食的国际贸易和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继续发挥作用。

  最近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不断上涨的粮价上,多个国家的领导人、IMF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都对高粮价发出了严重警告,部分国家还发生了社会动荡。

 
  对于粮价上涨的原因,人们有不同的解读。大体归结为四个原因:一是干旱;二是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富裕起来之后,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三是粮食被用作制造生物能源;四是高油价造成粮食运费上升。

  虽然去年澳大利亚这个粮食大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粮食减产,但是,俄罗斯、美国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生产情况良好,结果世界的粮食总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增加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粮食产量一直持续增加,中国还出口了991万吨粮食;高油价造成粮食运费上升是肯定的,但是,粮食国际贸易的规模很大,平均每年2亿多吨,运费上涨对单位粮食价格的作用很有限。

  所以,此次粮价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等40多个国家用粮食制造生物能源,特别是用玉米炼制乙醇。玉米价格上涨,引起了连锁反应,波及其他品种,造成粮价全面上涨。

  总体来说,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不在于供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出现了新的需求,即石油替代品对粮食的需求迅速增加。跟高油价相似,低粮价的时代也许过去了。但我认为:粮食问题不值得过分忧虑,更不必恐慌。

  第一, 世界粮食尚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高价格其实并不是最让人忧虑的,真正的威胁在于,粮食供给能否在需求强劲增长时相应增加。

  粮食是充分竞争的产品,种粮本来无利可图。但现在粮价持续飙升,一旦价格超过其平均成本,种粮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粮食的生产并不困难,任何一块普通的土地都可以生产出粮食,并且可以年复一年地生产。一旦粮价上升到盈利水平,就可以立即诱发出大量的供给。比如种粮的土地供应会增加。现在,世界粮食土地供应增加进而产量增加的潜力不但存在,而且比较大。以美国为例,由于农产品供应长期过剩,美国一直对部分土地实行休耕;美国的大部分土地每年仅播种和收获一次,实际上,完全可以做到耕收两次。欧洲粮仓乌克兰,以及新兴的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都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一旦粮价上升到赚钱程度,这些处于闲置的土地,将会被投入到生产中去。

  第二, 人为操纵粮价的难度很大。

  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美国等八个主要出口国,联起手来,控制生产和出口,必然造成粮食价格不可遏止的上升,出现人为的粮食短缺甚至人道主义灾难。这个担心有道理,也不排除个别国家有这种阴谋,但是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世界粮食的总产量太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垄断粮食的生产,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国家能完全控制价格。这是粮食安全的市场制度性保证。

  操纵粮食价格的前提是进行串谋,统一行动。但这些国家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相互之间存在冲突。即使是欧佩克,也常常不能达成控制产量提高价格的协议,就是有了这样的协议,也难以得到实际执行。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每个国家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的,包括自己的农民的利益。

  另外,也许有的国家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和能源战略的考虑,确实想把粮食作为一种“武器”来使用,但是粮食跟石油不一样,石油可以长期封存,石油生产具有某种垄断性。而粮食不能长期保存,久了就会腐烂失去价值;粮食有千千万万的个体生产者,如果粮价高企,出口可以赚钱,政府最终难以阻止国民对粮食出口的需要,否则会付出过高的政治经济代价。

  第三, 生物能源生产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是平稳的。

  乙醇等石油替代品的前途并不是很明朗,比如它的成本就现在来说还是过高,而且粮价越高,成本也就越大,所以用于生产乙醇所需要的粮食的总量是有限的,并且增加也将是平缓的。在制造乙醇需求的刺激下,玉米价格上升,导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其他作物面积减少,最终,玉米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价格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乙醇需要的玉米量会下降,其他不需要粮食为原料的石油替代品的开发也会被试验和发展,所以,由于生物能源需求导致的粮价上升将逐渐趋于平稳,不会无限制的上涨。

  第四, 粮食的国际贸易和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继续发挥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新的需求出现,造成的粮食供给暂时缺乏,曾经多次发生过。但是以最近半个世纪为例,其间世界的人口翻了一番,但世界粮食总产量却不断增加,人均占有粮食从1961年的277公斤,提高到2006年的358公斤。除了供求的自动调整,还有两个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是粮食的国际贸易,粮食的国际贸易,使得适合生产粮食的国家不断增加粮食产量,通过出口盈利,交换到所需要的其他产品。二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比如袁隆平教授的超级杂交稻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单产。

  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所说,目前世界粮食的总产量足以供世界食用;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的粮食基本能自给,特别是中国的粮食储备充足。日本和韩国等粮食进口大国仍然能买得起粮食;国际的救济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比较健全,而且运转正常,可以帮助饥荒国家缓解困难;而能源需求造成的粮价上升,将会随着粮食供给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以及粮食的国际贸易而趋于平缓。总之,形势虽然严峻,需要认真应对,但是过度恐慌是不必要的。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