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饥饿的地球,吞噬着每一个灵魂

   2008-04-29   来源:中国国际海运网   

  刚刚过完世界地球日也只有一周的时间,2008年的地球,到处都张着饥饿的大口,粮食危机,石油、铁矿石等不可再生能源严重短缺,由此所带来的全球恐慌,如一场暴风雨,正吞噬着每一个饥饿的灵魂。

  【粮食危机】全球面临粮食危机越来越大

  联合国今日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一次重要会议,讨论全球粮食危机日益扩大的趋势及联合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大约20多个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代表将出席本次为期两天的会议。这次会议是联合国于近期应对粮价升高危机所采取的重要步骤之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紧急呼吁各国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粮价的上涨。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披露,自今年年初以来,基本的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的报告也警告说,目前需要粮食援助的穷人新增大约1亿,全球所面临的粮食危机正越来越大。 

  此外,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他们正在筹集资金以应对粮食上涨的问题,但目前还需要7.55亿美元,这是一个不小的缺口。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表示,在食品短缺时,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孩子。目前全世界每年有500多万儿童死于可预防的因素,其中主要的一条因素是营养不良。这还是在食品涨价之前。

  联合国负责救援的机构认为,粮食一涨价,一个苦苦挣扎度日的家庭首先从购物清单上削减的往往是孩子们成长最需要的奶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这对儿童所造成的影响最大。 

  面对日益升高的粮食价格,作为粮食出口大国的亚洲各国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继泰国政府作出了暂停大米出口的决定之后,马来西亚政府28日宣布,采取一切措施鼓励扩大国内的粮食种植与生产,同时采取保护性措施以满足低收入阶层的粮食需要。

  菲律宾政府则给低收入家庭发放“大米卡”,确保以现行市场价低一半的价格将粮食供应给低收入者或贫穷阶层。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则发出警告,如果商人趁机哄抬粮价,那么将面临“严厉的处罚”。越南政府声称,它拥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本国市场的大米供应。


  【原油危机】原油延续强势再创新高 燃油维持窄幅震荡行情

  尽管尼日利亚和英国罢工导致全球原油日产量降低150万桶,加之尼日利亚原先因骚乱减产,全球原油供应减少2.5%。周一亚洲交易时段,纽约商品交易所恢复电子盘交易后十几分钟内,轻质原油6月期货上涨到每桶119.93美元,创下盘中历史新高。然而由于英国和尼日利亚事件导致的原油产量损失已经计入油价,许多分析师怀疑美联储可能保持利率不变,因而在随后的交易中欧美石油市场交易商谨慎入市,收盘油价仅小幅上涨。周一收盘时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油6月期货每桶118.7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23美元,交易区间118.16-119.93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6月期货每桶116.74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40美元,交易区间116.07-117.51美元。

  英力士公司与工会就退休金争端谈判破裂,苏格兰格兰奇茅斯炼油厂如期进行48小时罢工。由于该厂为附近的一家原油加工厂提供电力,因而随着格兰奇茅斯炼油厂关闭,这家加工北海原油的工厂就得停工。通过福蒂斯原油管道输送的北海原油不经加工不能出口,福蒂斯原油管道也被迫关闭。福蒂斯原油管道日输送量70万桶,接近英国原油日产量的一半。

  埃克森美孚公司驻尼日利亚石油分公司与工会之间的劳资纠纷没有得到解决,目前该公司工人继续罢工并关闭了部分产量。埃克森美孚公司经营的阿夸伊博姆州埃凯特出口港每天原油船运量达到86.6万桶左右。

  至此,全球石油日供应量可能减少优质的轻质低硫原油200万桶,除去尼日利亚原先中断的50万桶日供应量,仍然在短期内降低日供应量150万桶左右。约占全球日供应量的1.7%。然而,英国炼油厂罢工计划仅有两天,福蒂斯管道系统很快将恢复运行,因而对世界石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市场交易商在密切注视美联储周二和周三举行的会议,一些分析师认为美联储可能再次将利率削减0.25%,但是也有许多分析师预计美国利率将稳定,甚至有的分析师认为美联储可能提高利率以防止通货膨胀。如果美联储继续降低利率,美元将进一步疲软,刺激投机者将资金投入商品期货以对冲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但是如果美联储保持利率不变甚至提高利率,势必提振美元市场,油价也可能随之暴跌。

  路透社援引TradIndex公司高级商品交易员Ben Coleman的话说,尼日利亚骚乱以及苏格兰炼油厂关闭持续下去,我们可能看到本周美国原油目标在每桶121-122美元,长期图形趋势指向每桶130美元或者更高。

  阿尔及利亚国家报纸《圣战者报》在其网站上援引该国能源矿业部长兼欧佩克主席哈利勒的话说,不排除油价有上涨到每桶200美元的可能性。他还说,油价过高是因为美国经济滑坡和经济危机影响到了许多国家,而且美元受其影响而下跌。当前基本面情况是,库存较高,需求缓解,供应充裕。因而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地缘政治问题,没有美元下跌,油价不会达到现在这样的价位。每当美元下跌1%,油价就相应地上涨4美元。但是哈利勒同时说,如果美元上涨10%,有人会赌油价下跌40美元。如果美元仍然处于当前的水平,油价预计会停留在每桶80-110美元之间。如果美元经济形势从现在到年底能够得到改善,则有助于市场稳定。但是增加产量并不能有助于降低油价,因为供应和需求之间平衡,美国汽油库存处于5年来最高水平。

  卡塔尔石油部长阿提亚星期日对记者说,油价上涨不应归咎于欧佩克,其主要原因在于投机交易和地缘政治紧张。阿提亚说,没有发现世界上任何地方加油站排队加油,因而市场原油供应充裕。现货市场原油没有出现短缺,市场需求都可得到满足。欧佩克对当前油价高企的现状没有神奇的解决方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为其承担责任。他还说,如果卡塔尔能够接到更多的订单,就会卖出更多的石油,但是今年的订单与去年持平。

  【能源危机】闵乃本:人类最终能克服能源危机

  当今世界,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代表的能源危机引起的焦虑困扰着各国,已经并正在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该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昨天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大学教授闵乃本,在《新华日报》举办的“思想业务作风建设报告会”上,从一个自然科学家的视角,解说了和平发展的机遇与能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及未来人类的理想能源等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令人思路大开,备受鼓舞。

  化石能源危机困扰世界各国

  闵乃本院士介绍说,人类经历了两个和平发展机遇期。第一个机遇期是蒸汽机发明与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第二个机遇期始于晶体管、集成电路发明与信息产业革命兴起。

  第二个机遇期的约束因素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是能源。闵院士则认为,目前所谓的能源危机只能说是化石能源存在危机。化石能源是指石油、天然气和煤。地球上经过数亿年形成的化石能源,只能维持人类工业社会四五百年的需要。据估计,世界化石能源可维持的年数是:石油46年,天然气65年,煤169年。美国能源部信息局乐观地预计,石油极限产量最早将出现在2021年,最迟是2112年,距今还有105年。而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25年到50年之内,不会出现极限产量。

  闵院士认为,中央将中华民族复兴的机遇期确定在本世纪前20年,到2020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之时,这个决定是非常科学的。保持这段时期的平稳发展,抓住和平发展的机遇期,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

  化石能源让人类付出“环境代价”

  在迄今255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已让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闵院士解释说,化石能源的形成过程,相当于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光合作用和化石作用深埋于地下;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则相当于将深埋于地下千万年的温室气体释放回大气层,由此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255年的工业化,相当于使“大气层温室气体的进化” 退回42.5万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到21世纪末,由于温室效应,地表平均温度将升高1.1-6.4℃。地表温度升高1.5℃,就会有20%的物种灭绝,升高3.5℃,就会有40%-70%物种灭绝;无休止地使用化石能源,必然危及人类生存环境。

  利用核能是新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但今天所有的核电站均为裂变核电站,裂变需要的原料是铀235。世界原子能协会的报告指出,铀按目前消耗的速度,仅可供开采使用250年,而且产生的核废料半衰期非常长,并不是一个清洁的能源。

  “人造太阳”用之不竭且最清洁

  闵院士介绍说,最清洁的能源应该是核聚变。核聚变能源又称“人造太阳”,是宇宙间所有恒星包括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核聚变的好处,就是无污染、无长半衰期的废料。核聚变而且没有爆炸危险,什么地方一出毛病,马上自动熄火。

  核聚变的原料是氘,从海水里面可以提炼。一升海水提炼出来的氘可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的汽油。地球上海水总量非常之大,因此氘的总储量估计可以满足人类500万年到1000亿年的能源需求,这对于人类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核聚变的另一种原料是3He。地球上3He的储量一共只有不足几百公斤。3He大量存在于太阳风——太阳喷射的高能粒子流中和月球表面。分析月壤样品得知,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月球表面大约沉积了5亿吨的3He,而20-30吨就足够人类一年能源所需,这样大的储量可供人类使用达2000万年。

  闵院士说,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用来发电,不仅可满足工厂、家庭等等需要;还可以利用核聚能电解水制氢,也可以光解水制氢,满足车辆、飞行器等动力的需求。估计核聚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仅需要30年到50年的时间,而25年到50年内尚不会出现化石能源危机。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