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政协委员建议:灾后重建规划中 地震避难公园当先

   2008-05-29   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人民公园内迅速搭起数百顶帐篷;成都妇产医院内的产妇、婴儿被迅速转移到医院楼前绿地内。这充分反映出,公园绿地在地震发生后的重要作用。因为它们是受灾群众安身立命、避难的重要场所。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场所,所有后续救援工作也无法迅速开展。

  上述现象充分说明,一是灾后确实需要地震公园,二是一些地方、尤其是山区还十分缺少这种地震公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的公园绿地都在迅速增加。但如何在规划建设这些公园时,把防震减灾的功能考虑进去,使他们同时成为“地震公园”,却有许多功课需要我们去做。

  作为防震减灾的避难场所,地震公园有明显区别于普通公园的独特要求,而不只是在已有公园中多加块牌子、增加点标识那么简单。

  首先,地震公园的选址布局应该匀称。在居民出门最多不超过500米 的任一方向,便能找到一个避难公园。二是地震公园的构建应以疏林草地为主,便于集中搭建帐篷和安置更多的人员,也有利于救援及善后工作的开展,而不应是密林、灌木林和月季等木质花卉园地。三是地震公园应该出入通畅、地势平坦,不能有水面和绿篱阻挡。四是公园内不应栽植有毒、有刺植物,以免人们受害、受伤。五是公园内应有水电设施,能提供应急照明和方便生活用水取用。对于地震避难公园这些特殊的要求,我们现在的公园不但无法担当,有的还恰恰相反。

  我们在争分夺秒进行灾后重建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地震避难公园的建设。过去大家对山区城镇建公园不理解,认为山区城镇寸土寸金,周边有森林,生态环境较好,本就不多的平地,应该用来建房或耕种。但通过这次地震灾害来看,山区其实更需要避难公园,因为它不仅供群众休闲娱乐健身,更重要的是在灾难降临时,群众能迅速逃生。

  山区如此,大城市更是如此。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担心的不是什么时候发生地震,而是地震来临时该往哪儿跑,而现在很多城市小区都是高楼林立,空旷场地很少,有些小区附近有广场,主要用来供人们休闲、健身,道路硬铺装过多。一旦地震来临,倘以此场所避难,搭帐篷钉个楔子也费劲。何况硬化的路面在地震中也容易造成破坏,既影响受灾群众入住,又容易伤及受灾群众。

  任何基础设施的建设,功能都是第一位的。公园不仅要好看、美观,更重要的是功能的拓展延伸要做到实用。因此上说,灾后重建规划,地震公园当先。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