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灾后重建应注重生态效益考量

   2008-06-11   来源:农民日报   

  在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的时候,灾后重建成为社会各方热议的重要话题。无论是经济发展规划、工农业结构布局、居民社区建设等等方面,都受到从学者到官员、从业内人士到普通民众的重点关注。这其中,生态效益的考量无疑是灾后重建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注重生态效益的考量是善待灾区固有自然生态的需要。地震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大量发生,给灾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让一个村、一个镇原有的面貌彻底改变。地震的破坏力人力无可控制,但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否却是人力可以掌控的。如果在不宜开发的地区过度开发,损害的将是自然生态,一旦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自然以次生灾害的方式惩罚人类就变得无可避免。灾区重建需要善待自然,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重建才能站稳脚跟。

  注重生态效益的考量是修复灾区固有自然生态的需要。地震不仅导致大量生物死亡,而且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生态结构,其结果是造成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几率上升。为阻止这种危险的出现,大量消毒药剂被广泛用于灾区,加之尸体腐烂和地下病菌,地下循环系统被污染的可能性增大,灾区的自然生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如何把这种局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尽快予以修复,是灾后重建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既关系到短期的生活恢复,更关系到今后长久的生活重建。

  注重生态效益的考量是修补灾区固有生态循环的需要。灾区多处于山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地震将原本和谐的生物链条打断,不仅使大量动植物遭到损害,而且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受到破坏。从系统学上来讲,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作基础,人类社会的架构稳定将是一句空谈。生态循环的稳定在灾后重建中摸得着、看得见,诸如工业厂房选址、村庄建设等等都要合理进行,给自然生态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急功近利。

  注重生态效益的考量是保障灾区其他重建效益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传统、特色均是生态的一种反映。灾区很多地方属于少数民族居住地,长久以来,无论是房屋结构、耕种方式,还是其他一些生活习性,他们都保存和延续着本民族的习俗特色。例如住房,他们和汉族房屋的建筑材料和模式可能都不一样,如果仅按照汉族模式重建,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又例如厕所,如果农村重建房屋均使用马桶,不仅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也会对农户生产积肥和沼气利用带来消极影响。

  如此种种,生态效益的考量需要放到灾后重建的宏观层面上予以全盘考虑,这也是生态文明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日前国务院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国家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作为灾后重建的一条原则加以明确,这也说明生态重建在整个灾后重建工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