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经济放缓将是中国长期现象

   2008-07-02   来源:金融界   

  很容易总结出引发这30年高速增长几个主体要素:一是基数太低;二是大大放松了对内管制,主要资源基本交由市场配置;三是快速而全面的对外开放,中国已成为最开放的经济体;四是巨额资本投入,支撑这一投入的储蓄率在过去十多年里高达60%,亦为世界之最,这还不包括7800亿美元外资;五是持续增大且素质不断改进的劳动投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处于上升(由1978年的54%上升到70%)并趋于最高水平,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由1978年的5.33年提高到目前的10年多;六是资源利用效率快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近3%。

  显然,今后中国经济是否还会以过去30年间的速度增长,也正取决于以上六个要素会发生何种变化,以及能否出现中国独特领先的新要素。

  现在看来,以上六个要素中可能会发生相反方向变化的有以下三点:一是基数已经较高;二是无论对外开放空间,还是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与扩散效应,都会不可避免地小于过去,这决定了资源利用效率增长幅度也在降低;三是伴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来的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消费总水平与结构的提高,决定了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长幅度也将走低。

  不过,鉴于行政管制领域仍有很大改进余地,特别是诸如铁路运输、电信、金融等服务业,以及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等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推进;加上中国的教育发展还有相当空间,技术自主创新已渐成气候,从而决定了全要素生产率,亦即资源利用效率仍会上升。

  综合这些变化可以推论,今后中国经济可能不会再有过去30年那么高的增长率,但仍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上。其实,类似增长速度的转换,在其他追赶型经济体中也多次出现。

  就过往最具追赶特征并取得成功的美国与日本看,就1820年至1952年、1952年至1978年、1978年至2003年、2003年至2030年间GDP年均增长率看,美国的轨迹是3.76%、3.61%、2.94%、2.56%,日本是1.74%、7.86%、2.53%、0.95%,不仅都呈逐步放缓趋势,而且美国从1952年、日本从1978年开始的增长率都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国人均收入和经济生活质量的放缓,反而其经济社会结构更趋于完善,科学发展领先世界。

  作为追赶型经济体的中国,随着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增长放缓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既没有必要为了非得维持过去30年的增长水平而过于透支未来,造成经济与社会的过度紧张,也没有必要为增长放缓而过于担心并滋长悲观情绪。只要潜在增长率维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现实增长率不低于潜在水平,就说明中国的经济社会还在以较快速度进步,在中国的各项投资就会有比较高的回报。

  所以,无论是民众,还是宏观政策掌控者,都应该正视中国经济增长水平逐步放缓的长期化现实。必须清醒的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积极推进各种可能的改革开放,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即便到2030年中国真的成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仍比1820年的水平低了近10个百分点,人均收入顶多也只相当于西欧1990年的水平,仅相当于同期美国的三分之一,仍没摆脱追赶者的身份。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