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出口加工区装上发展双"引擎"

   2008-08-07   来源:人民网   

 

  寸土寸金的出口加工区面对纷至沓来的投资者颇感无奈,因为现有2.86平方公里已经不够用,尽管亩均投资强度已达到70万美元,居全国前列。“只有扩区才能为出口加工区装上飞速发展的‘引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宗元说,“在积极向上争取扩区的同时,出口加工区以拓展保税物流功能为起点,努力建成综合保税区,实现功能创新,装上又一个飞速发展的‘引擎’。”

  经济总量翻番的底气

  截至今年上半年,出口加工区引进外资项目110个,总投资额达18.43亿美元;完成销售额675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64亿美元。

  2000年封关运作以来,出口加工区走过了8年的发展历程。在8年发展过程中,出口加工区始终把集约化投资作为引进投资项目的第一标准,亩均投资总额从60万美元上升到现在的70万美元;企业厂房从一层“长”高到四层,今年建成的标准厂房90%达到四层以上。

  “可以自豪地说,昆山出口加工区投资强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已得到海关总署、商务部和国土资源部领导的多次肯定。”陆宗元曾在多个场合介绍道。然而,2.8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功能创新的需要。

  “想进入出口加工区投资的项目具有投资额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出口加工区招商部门负责人介绍道,“如果仅仅因为现有区域招商载体的限制而项目不能落户,对发展经济是不利的。”为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扩区决定,目前已上报国家有关部委。

  按保守计算,且不考虑项目和功能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如果出口加工区顺利扩区,在未来数年时间内定会实现经济总量翻番。

  72亿元内销的思考

  今年3月,沪铼光电(昆山)有限公司在昆山设立了内销公司,产品通过昆山的内销公司向国内销售。此前,沪铼光电必须把产品送到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申报进口,再通过设在上海的内销公司向国内销售。这是因为昆山出口加工区在拓展功能前不具备保税功能和贸易功能,无法满足区内企业的内销需求。

  2007年,出口加工区开始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的试点。开发区积极动员区内企业在昆设立内销公司,在昆山实现内销。今年上半年,除沪铼光电外,仁宝电子、昆达电脑均在昆山设立了内销公司,另外还有大批物流企业也因加工区具有保税物流功能而进行加工贸易结转,实现了72亿元的内销额。“通过鼓励区内企业在昆进行内销,出口加工区对地方财税的贡献就会更大。”出口加工区负责人介绍说。

  虽然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后,加工区内的物流企业已具有贸易功能,但按有关政策规定,区内未能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为打破这一制约因素,开发区正在努力争取把出口加工区建成综合保税区,集研发、加工、维修、检测、仓储、分拨、配送贸易、展示、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推动更多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内实现内销。

  “72亿元内销让我们更加理解了功能创新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努力把出口加工区建成综合保税区的信心和决心。”陆宗元说。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