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4万亿巨元资挺进更得注重效益

   2008-11-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未来2至3年,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环保投资占有重要席位。在过去的两年中,为确保“十一五”计划中主要污染物消减10%的环保目标实现,我国已经在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电厂脱硫等方面投入了3000多亿元。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环保投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通道,也是解决过去多年来我国环保欠账的黄金时期,但如果这些治理设施不能有效发挥效益,监管者将愧对百姓。

  一些资深环保人士担忧,4万亿元的投资态势,会不会减缓已经紧绷了两三年的节能减排势头。一位环保官员今天就透露说,南方某省在总结本地区经济下滑因素时,就将“环保部门强劲监管势头”列入。

  120亿能撬动多少社会资本跟进

  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表示,今年四季度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其中120亿元用于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

  今年的120亿会花在哪些领域?曾参与编制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的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吴舜泽研究员认为,应该和“十一五”环保规划中的“十大”骨干工程一致。根据专家的测算,要完成以“污染物削减10%”为主的环保目标,我国至少需要在环保领域投资15300亿元。

  120亿元投资有可能撬动多少社会资本跟进,吴舜泽说,目前还没有太明朗的计算结果,但现在社会各方对生态环保领域哪些钱该政府拿、哪些该企业解决,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界定。比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公益性,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但未来也需要利用市场机制,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而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的污染必须自己埋单。

  吴舜泽说,还有一些情况不属于政府事权,但政府也应该投入从而带来社会资本进入。比如,为了促进电厂的二氧化硫脱硫进程,政府可以采取贴息贷款的模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除了引导性资金的投入,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营造环保市场的氛围。

  还有一些专家比较看重中央投资的拉动作用。一位多年研究环保投资的专家说,按照“十一五”规划,这5年中央政府应该在生态环保领域投资1500亿元,平均每年要有300亿元,但实际上前3年的投入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份额,在剩下的两年中应该着力补足中央投资,因为环保设施的建设工期长,如果投资迟迟不到位会影响环保减排目标的实现。

  应向设备、人员捉襟见肘的基层倾斜

  在吴舜泽看来,如果未来还有相当的资金能进入环保的投资领域,那么在十大骨干工程之外,还有一些方面亟待关注。比如,当前环保国际履约的压力越来越大,还有农村小城镇的水污染,都需要投资倾斜。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则特别提及环境监管、监测能力,是因为在他看来,我国已经上马一大批环境治理工程,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监督、监测队伍,就很难确保这些治理设施发挥效益。

  环保界的共识是,监测和督察队伍设备、人员配置捉襟见肘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环保执法。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多次指出,污染事故发生后,很多地区的监测人员只能靠鼻子去闻,很多环保部门的检测设备甚至比不过当地中学的实验室。

  环保部门的一份调查显示,由于体制原因,目前一些地区的环保执法经费还没有纳入财政拨款的范围,执法部门不仅没有配备精密分析仪器,就连执法的车辆都没有,很多基层环保执法人员骑自行车赶往污染事故现场。在县一级环保部门,人均只有0.08辆执法用车。有数据表明,设备缺乏已经被执法者认为是影响环保部门执法公正的主要因素。

  至于占国土面积16%、面积已经达到100万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马中说,那是我国最基本的生态屏障,如果弄糟了,我们就失去了最后的生态底线。但过去若干年来,保护区虽然划定了面积,但却是管理最薄弱的区域,很多地方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多年来只是任其自生自灭。如果以前我们更多的目光投向工业的污染防治,那么现在应该给生态保护更多的关注。

   巨资挺进更得注重效益

  尽管环保投资的盘子相比过去已经扩大了不少,但吴舜泽还是表示,目前环保投资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投资总量不足、绩效不高,这也是未来高速投资背景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马中也认为,绩效不高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了,但最后却成了晒太阳工程。另外,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远远超过了当地的排污能力,造成了投资的浪费。

  最近,环保部就对山西省吕梁市污水处理厂等十余家污水处理厂闲置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并表示说,这些污水处理厂必须在年底前整顿完毕,否则环保部门将停止审批当地的新建项目。

  4万亿元投资的背后,环保界也在担心一些地区会不会借发展经济之名放松环保监管紧绷的弦。环保部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建议说,4万亿元的投资应该成为绿色投资,注重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比如铁路、机场、甚至是电厂的建设,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能落掉环评这个重用环节,4万亿元带动的应该是绿色GDP。

  一些国际机构也在关注中国的4万亿元投资。美国环保协会北京办公室最近准备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建议书,希望在未来的投资采购中执行绿色采购。这家机构的项目官员秦虎说,水泥、钢铁等将是今后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但这些工业往往也蕴含着污染的危机,政府投资在采购这些物质时应该考量相关的生产企业是不是做到了绿色生产。

  在最近由环保部召开的,数百名国内外专家参加的环境国合会上,不少专家都建议,我国应该抓住此次投资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能耗低、污染少的低碳经济。

  国合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课题组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对低碳经济做出了一个通俗的解释:低碳经济包含3个核心要素,即发展目标、减排和成本。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这三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也就是在保证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做到低排放和低成本。

  国合会的副主席、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任布兰德指出,尽管经济发展减缓了,但环境保护不能减缓,在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前,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不能以再次牺牲环境为代价。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