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加快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要素市场建设

   2009-06-08   来源:文汇报   

  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着重朝着以服务要素型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去努力。新的航运中心将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中心,而是在此基础上主要由知识化服务和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支撑的智能型的高层次航运中心。这种新型的航运中心应该由多元化的综合航运业务市场集成,具有协调、服务、辅助、支持以及支撑等多种功能。

  新型的航运中心应该由多元化的综合航运业务市场集成,具有协调、服务、辅助、支持以及支撑等多种功能

  自1995年以来的14年间,以货物集散为特征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上海港已成为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货运港口和第二大集装箱运输港口。但是,与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相比,上海港在集疏体系、航运金融和航运服务业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航运要素集成功能薄弱。在由运输中心向航运商贸、信息和相关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已经到了瓶颈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航运业的影响,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针对建设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体系、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金融体系和建设上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体系三大问题作出了规划。

  就航运中心的服务体系来说,《意见》立足产业集成,规划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功能,其内容涵盖了航运服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建立航运综合试验区;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延伸发展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拓展洋山保税港区的功能,发展北外滩、陆家嘴、临港等航运服务集聚区;充分发挥上海航运交易所的船舶交易和运价信息发布功能,加快建设全国性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形成便捷高效的长三角区域及长江干线港口、航运信息交换系统等。

  从《意见》所规划的发展目标来看,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着重朝着以服务要素型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去努力。新的航运中心将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中心,而是在此基础上主要由知识化服务和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支撑的智能型的高层次航运中心。这种新型的航运中心应该是一个由多元化的综合航运业务市场集成的中心,具有协调、服务、辅助、支持以及支撑等多种功能。可以设想,该中心的未来业务与市场功能,将重点围绕着对海上运输工具―――船舶、海上运输对象―――货物以及货物换装平台―――港口及其所连接的多式联运系统等三个运输基本服务功能展开和发展。

  相应的,航运服务集成的功能分类主要取决于以上述三个运输基本服务所派生出的海运、港口装卸、外轮和货物代理、外轮理货、引航、船舶拖带、船舶供应、物流延伸、航运物流信息等服务功能,循序渐进地向较高层次、门类逐步齐全、各类服务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包括船舶交易、船舶检验及注册登记、海事处理等相关的各类服务业;还包括航运金融与保险、航运经纪人、公估公证、船舶检验、海事法律咨询和海事仲裁、船舶交易信息等服务功能。

  上海航运服务要素市场虽然已经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是还要努力缩小与国际成熟的航运服务要素市场的差距

  一个产业集群的产生,其最初一般都是由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引起的,市场需求的扩大导致大量相关的当地企业进入该行业。由此可见,市场需求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某种程度来讲,上海航运服务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得益于其强大的腹地经济。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具朝气的三大经济区域之一,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触觉,并且正积极地与国际接轨。它是中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非常活跃。我国国际贸易量的40%以及外商投资的60%集中在本地区。随着国际资本和产业大举向中国转移,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制造业企业纷纷抢滩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此迫切希望当地能提供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也纷纷看好长江三角洲市场,有60%的国际知名公司将其中国的总部设在该地区,带动了当地物流、国际运输业水平的提升。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的“口”(对外窗口、枢纽港口)和“心”(航运、金融、贸易、经济中心),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货源需要通过上海港口实现进出口,这给上海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规范化的服务系统;现代化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良好应用;先进的服务技术和手段,以及专业化的辅助服务设施,是上海航运服务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从上海航运服务要素市场孕育和成长的过程来看,虽然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尚未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航运服务体系,尤其是在航运交易、航运信息、航运咨询、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商务、海事法律服务等行业还存在不少空白点,与国际成熟的航运服务要素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

  航运服务业集群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形态作为载体和平台,同时,制度环境等软件要素更是产业集群的重要保障

  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要素市场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航运服务业集群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形态作为载体和平台,如中央商务区、商业圈等等,其发达的现代通讯设备、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都是吸引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前提,通过改善区位、环境等非流动要素状况这样的硬件条件,来吸引人才、资本等流动性要素。为此,上海要积极吸引各种资本参与航运功能性项目的建设。

  同时,制度环境等软件要素更是产业集群的重要保障。如法律完善、宽松自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究信誉、等价公平、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是集群发展的重要方面。而集群内的组织管理优势,集群内各主体之间形成的竞合关系和文化认同感,以及政府与非政府部门对集群内企业的规章制度作用,也使集群内部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

  基于此,就目前情况看,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极地探索和努力:

  首先,需要政府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开发和培植各类航运要素市场,如散杂货租船市场、船舶买卖市场、船舶融资市场、船舶与船员交易市场……建立、完善和调整相应的制度和运作机制,为这些市场在上海的发育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特别注重对复合型高端航运人才的培养,使培养目标集聚到航运要素形成完整航运服务产业链、航运与贸易、生产制造业、现代物流融合、航运集成服务及航运金融集成创新服务以及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方面来;鉴于近期上海国际航运人才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如何实现现有国际航运人才的转型,应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加强对高层次航运人才的培养。因此,高端人才培训院的建立迫在眉睫。

  应注意汇编国际上有关航运的法律、法规、案例,并且组织力量对它们加以释义、评注,并进行比较研究,努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法律环境;同时,加大参与国际航运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的话语权。

  建立海上保险市场和赔险市场,可以先从亚洲地区的业务做起,逐渐吸收世界其他地区的业务,以不断向外延伸,扩大市场覆盖的范围;海事仲裁院的成立是一个积极的起步,应推动并创造条件,使上海逐步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国际的海事仲裁中心。

  此外,还要吸收世界航运界知名人士进入上海市长咨询会议;开辟高层次的国际航运论坛;承办国际航运(研讨)会议;吸引和邀请国际海事组织在上海设立有关的机构;责成专门机构加强与世界各有关机构、组织以及各国业界之间的联系;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将其总部设在上海,或者发起成立覆盖亚洲甚至世界范围的有关航运业的各种协会、组织,增强和发挥上海对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为实现以上目标的一项非常重要和带有根本意义的工作,是建立上海自己独立的航运基础信息库。这就需要海事、海商、贸易、司法等各个领域有针对性地收集、统计、整理和积累有关数据及资料,并且定期公布。

  总之,借《意见》颁布的大好时机,以航运产业集成、服务要素整合为特征,重新定位后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空间与潜力很大,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人们去共同关心,积极地研究和探讨,献计献策,共同努力开发。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