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李盛霖: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2010-02-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交通运输部门如何沉着应对,取得了什么具体成效?

  李盛霖: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制定了保持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平稳较快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全社会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万亿元,据测算,拉动GDP增长约0.5%,消耗钢材超过1300万吨、沥青约2000万吨,创造就业岗位约1200万个。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19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新增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96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192公里;新建和改扩建民用机场竣工35个。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有哪些?

  李盛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逐步趋好,为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运输企业摆脱困境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中央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拓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提供了机遇;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绿色交通运输提供了空间。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而且又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组建交通运输部以来,按照大部制要求,不断强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您刚才谈到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盛霖: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共同组成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 去年,部党组结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三定”方案的落实,对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了工作部署和安排。我们要按照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结合实际,继续探索,扎实推进,逐步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框架下集约的基础设施系统、现代的运输装备系统和科学的组织保障系统。要统筹规划衔接,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一要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通道资源,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二要加强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三要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四要把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举措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制订“十二五”时期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完善政策导向和法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内河航运运能大、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效益高的优势发挥,提升内河航运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记者: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对此将采取什么措施?

  李盛霖: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存量进行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现有公路、航道、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和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的运营效能和管理水平。新建基础设施要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推广应用,努力在公路建设、桥梁建设、机场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上设施建设、内河航道整治、邮政物流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不断提高运输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加大决策支持、智能交通、安全保障、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我们将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消化吸收信息前沿技术,加大创新,重点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信息应用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公众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开放、兼容的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更好地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记者: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关系紧密,如何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李盛霖: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在物流业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履行好“三定”规定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的相关职责。一是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甩挂运输、滚装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二是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重点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健全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物流的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基础设施衔接和运营衔接。三是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植入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衔接。四是引导交通运输企业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五是健全完善有关物流市场规章制度,推进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

  记者: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打算?

  李盛霖: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效能。交通运输行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要认真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继续推动“两型”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沥青、钢材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发展,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等评估审查,在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优化结构,提高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指标和相关法规标准体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继续抓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四是加强引导,倡导公众选择节能环保的公共交通出行。

  记者: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重大疫情等突发性事件频繁出现,对交通运输安全构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如何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李盛霖: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关键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方面。要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探索建立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安全责任链。要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监管。要加快实施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加强水上安全监管设施和搜救基地建设,健全监管网络,强化队伍素质,提高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国家路网应急处置中心和平台建设,推进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加强客运站安检设施建设和提高城市公交安全监管水平。要突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监控和布防,特别是要严加监管客运车船、客滚船、危险化学品车船等运输,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在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方面。要完善公路水路应急预案和配套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和区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在重点水域建设船舶溢油应急处置基地,依托大型公路施工、养护单位,建设区域性公路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协调机制和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应急保障机制。要建立应急运力的储备和征用制度,完善应急船舶、车辆登记备案制度。推进建立应急资金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各方面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