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统计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2001年公路水路交通统计分析报告

添加新百科 获积分奖励【我来添加
   2005年05月31日   来源:交通部网站
2001年公路水路交通统计分析报告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央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交通系统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和港口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十五”交通工作的良好开局。

  公路交通

  一、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时期,公路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公路建设牢牢把握了这个难得的机遇,趁势而上,加快建设。从1998到2001年,连续四年完成投资突破2000亿元,其中2001年超过26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公路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增加,使公路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1.公路总量接近170万公里,桥梁、隧道建设取得新成果

  2001年是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继续增长的一年,全年新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8036公里;改建公路里程5.3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1.4万公里。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69.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

  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全年公路桥梁比上年增加了0.53万座、33.8万延米;其中特大桥梁比上年增加123座、9.9万延米。全年公路隧道比上年增加98处、7.7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3处、1.2万延米。

  2.高速公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国道主干线建设步伐加快

  从90年代起,在国道主干线总体规划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近年来,每年建成的高速公路达几千公里。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全年新增通车里程3152公里,使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9437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青海和内蒙古分别有26和151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全国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通了高速公路;河南省全年新增高速公路569公里,通车里程超过了1000公里,使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省上升到了7个。从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看,中国高速公路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年才能走过的进程。

  尽管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地区分布情况看,东、中、西各地区高速公路总量以及所占比重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10878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56%;中部地区5014公里,占25.8%;西部地区3545公里,仅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8.2%。在各地区的公路总里程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所占比重为2.0%,中部地区为0.9%,西部地区仅为0.6%,中部地区所占比重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不足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在全国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的7个省中,东部地区有5个,其中山东超过2000公里,达2077公里,河北、广东分别超过和达到1500公里,而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的省各只有1个,分别是河南1077公里和四川1144公里。

  我国高速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总量仍显不足,需进一步加快建设。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高速公路总量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水平,占公路网的比重也大大低于一些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总量同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的建设任务相当艰巨。

  2001年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重点的国家公路主骨架建设步伐加快。到年底全国共建成国道主干线21576公里,占规划里程的62.6%。其中高速公路13533公里。在国道主干线建设中,继全长658公里的京沈和全长1262公里的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后,2001年全长1709公里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又顺利贯通,标志着国道主干线中“三个重要路段”的基本建成。

  3.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不断提高

  2001年在保证总量继续增加的前提下,交通部门通过加强改造,不断改善公路基础设施的技术状况,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从技术等级情况看,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等外路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占13.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等外路占21.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从路面等级情况看,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里程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无路面里程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有路面里程占91.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里程占39.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无路面里程占9.0%,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4.以县乡公路为主体的农村公路里程持续增长

  县道和乡道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县乡公路建设,对保证全国公路网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促进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县乡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县道、乡道里程127.7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5万公里。县乡公路的技术等级状况逐年改善,等级公路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全国县乡公路总里程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5.4万公里,占4.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级公路19.2万公里,占1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四级公路71万公里,占55.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等外路32.1万公里,占25.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随着县乡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以及村级公路建设的加快,技术等级状况逐步改善,使我国广大农村出行难、生产和生活资料运入难、产品运出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对改善农村地区公路交通条件,加强城乡交流、开拓农村市场、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和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相比,县乡公路总量和技术等级状况仍十分落后,总量少、质量差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国县乡公路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5.公路密度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公路基础设施总量的不断增加,全国按国土面积计算的公路密度逐年提高。2001年底,全国公路密度达到17.7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提高0.2公里/百平方公里。

  近年来,针对一些偏远乡镇和行政村不通公路的问题,各级交通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逐步解决上述地区居民的出行问题。到2001年底,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通公路的行政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91.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6.西部地区公路总量增长较快,技术等级有所提高

  如果以加快公路建设开始时的1998年为基期进行比较的话,自1999年起,西部地区公路投资总量逐年增加,在此基础上,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总量也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1999~2001年,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增长了50.9%,而同期东部地区仅增长了18.5%,中部地区增长了32.2%,西部地区增幅远远高于东、中部地区。到2001年底,西部地区公路里程达57.38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3.8%,西部地区公路总量已与东、中部地区平分秋色。

  从公路技术等级情况看,西部地区高等级公路不断增加。1999~2001年,西部地区增加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1.7万公里。从高等级公路所占比重看,1998年加快公路建设初期,西部地区为6.3%。到了2001年,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达7.1%,比1998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从公路密度看,西部地区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是7.0公里,2001年上升到10.5公里,提高了3.5公里。

  自98年加快公路建设以来,尽管西部地区公路总量增长较快,但公路技术等级状况和公路密度明显不及东中部地区,以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增长较慢,公路密度和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有同东中部地区有拉大的趋势。当然,这也是同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但公路密度低、高等级公路总量不足,仍影响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今后的建设任务将任重而道远。

  二、公路运输装备进一步改善

  2001年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的一年,客货运力不断增长是全年公路运输装备发展的主题。年底时,全国在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公路运输汽车比上年增加61.6万辆。其中载客汽车增加38.3万辆、177.2万客位,载货汽车增加23.3万辆,65.9万吨位。

  “结构调整”继续成为全年公路运输装备发展的主线。运力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加快运输车辆的更新步伐,淘汰一批老旧车辆,不断发展高档客车、箱式货车、大型拖挂车,使公路运输客车不断向大型化、高档化发展,运输货车不断向专业化迈进。年底时,全国大型运输客车比上年增加1.1万辆,增长7.0%。大型普通运输货车比上年减少5.4万辆,下降2.8%;大型专用载货汽车比上年增加1.9万辆,增长17.2%,其中集装箱车增加0.6万辆,增长30.7%。

  三、公路运输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巩固

  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快捷方便的特点,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有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运输装备不断改善,城乡经济持续增长,客货运市场治理整顿不断取得成效,以及假日旅游的不断发展,都为公路客货运输总量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1年全国公路运输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客运增速高于货物运输。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140.3亿人,比上年增长4.1%,旅客周转量7207.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3%;完成公路货运量105.6亿吨,比上年增长1.6%,货物周转量633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公路集装箱运输发展较快,全年公路运输集装箱1115.6万标准箱,重量12356.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9.7%和19.9%。

  公路运输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1年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为91.7%、55.4%,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4和1.1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为77.2%和13.6%,其中货运量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

  近年来,以中长距离为主的高速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迅猛,公路运输平均运距不断延长。2001年全国公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为51.4公里,比上年增加2.0公里;货运的平均运距为59.9公里,比上年增加0.9公里。

  水路交通

  一、港航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1.港口码头泊位数量继续增加

  2001年底全国沿海、内河港口拥有的生产用码头泊位比上年净增583个,其中万吨级泊位净增26个。

  从全国沿海港口万吨级生产用码头泊位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北方沿海的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共有万吨级泊位261个,占全国沿海港口万吨级泊位数的38.6%;中部沿海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共有万吨级泊位197个,占全国沿海港口万吨级泊位数的29.1%;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省(区)共有万吨级泊位219个,占全国沿海港口万吨级泊位数的32.3%。全国拥有沿海港口万吨级泊位数最多的省(市)是广东和上海,分别为138和112个。

  全国内河港口万吨级泊位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和珠江水系上,其中长江干流万吨级泊位121个,全部在江苏省;珠江水系11个,全部在广东省。

  沿海港口码头泊位不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全国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1-3万吨级泊位比上年增加了14个,3-5万吨级泊位增加8个,5-10万吨级泊位增加1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3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用泊位达到349个,其中煤炭泊位和集装箱泊位分别达到86个和83个。

  2、内河航道有所改善

  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继续增加,特别是库区航道增加较多。年底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达12.2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4万公里,占52.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0.8万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6.7%;五级及五级以上航道2.3万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19.1%。库区航道9739公里,比上年增加3228公里,增长49.6%。

  二、水路运输装备继续呈结构性调整

  1、船舶不断向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

  2001年,全国水路运输装备结构继续调整,老旧船舶淘汰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内河老旧船舶的淘汰尤为明显。全年减少的1.9万艘运输船舶几乎全部为内河运输船舶,全年比上年多减少7000多艘,是近年来减少幅度较大的一年。从各省内河运输船舶的增减情况看,传统内河水运大省江苏、浙江、安徽等船舶淘汰数量较多,而西北、西南一些省份为发展旅游,相应增加了一些客运船舶。

  全年在加快老旧船舶淘汰的同时,水上运输装备重点发展了一些大型船舶和专业化船舶,从全国水上运输装备的各项主要运力指标看,运输船舶不断向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尽管全年船舶艘数比上年减少了8.2%,但净载重量比上年增长6.3%;集装箱运力增长43.7%;船舶功率增长7.9%。

  在水上运输船舶中,集装箱船运力增长明显。全年水上运输装备增加集装箱船156艘,比上年增长14.2%;增加集装箱运力14.0万标准箱,增长44.8%。

  2、内河、沿海、远洋货运能力均有提升,远洋船舶集装箱运力增长明显

  全国内河运输船舶净载重量比上年增长了4.6%;沿海运输船舶净载重量比上年增长7.6%;远洋运输船舶净载重量比上年增长7.3%。

  全年内河运输船舶拥有集装箱运力比上年增加0.07万标准箱,增长9.2%;沿海运输船舶拥有集装运力比上年减少0.23万标准箱,下降11.3%;远洋运输船舶拥有集装箱运力比上年增加15.54万标准箱,增长47.9%。目前,全国内河集装箱运力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江苏和重庆,沿海集装箱运力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山东和海南,远洋集装箱运力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广东。

四、水上运输客降货升局面仍在延续

  1.水路客运继续呈结构性下降

  由于水上客运航速慢、周转环节多,与现代客运“安全、高速、便捷”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其他运输方式的“替代”作用对水上客运的冲击比较明显,水上客运总量进一步呈结构性下降。全年全国水路完成的客运量比上年下降了4.1%,旅客周转量比上年下降了10.5%。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均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

  2.货运总量继续增长

  与客运相比,水上货运在大宗物资、集装箱、受道路运输条件限制的大重件物资的长距离运输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外贸货物运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的外贸物资都是由水运来承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全国水上运输货运量持续增长。全年全国水路完成的货运量比上年增长9.0%,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5%。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为9.7%和55.7%,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和2.3个百分点。

  在内河运输中,江苏和浙江内河航运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01年完成内河货运量分别为2.1亿吨和1.3亿吨,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47.5%。沿海运输中,上海市内各航运企业共完成货运量1.1亿吨,占全国沿海货运量的三分之一。远洋运输中,上海、天津和广东处于前三位。

  在水路货物运输中,集装箱运量增长较快。全年共完成集装箱运量1057.2万标准箱,货物重量10910.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22.1%;其中远洋运输集装箱842.6万标准箱,货物重量8123.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12.8%。

  3.内河货物运输主要集中在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京杭运河

  全年长江水系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占全国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43.6%和55.1%;京杭运河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占19.8%和19.3%;珠江水系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占15.2%和10.0%。

  4.水路客运趋向短途,货物运距持续延长

  近年来,随着传统长距离水上客运的萎缩,特别是海上客运的全面退出,以及以中短距离为主的陆岛运输和水上旅游的不断发展,使水路客运日趋短途化。在远洋运输不断增长的带动下,水路货运的平均运距不断延长。2001年全国水路客运平均运距48.2公里,比上年减少3.7公里;货运平均运距1958.8公里,比上年增加19.6公里。

  5.矿建材料、煤炭和石油运量超过总量的一半

  从分货类情况看,矿建材料、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是水路运输的主要货类,三大货类占全国水路运输货运量的56.5%。其中矿建材料占水路货运总量的21.5%;煤炭及制品占19.1%;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占15.9%。在水路货运量中,石油、天然气及制品比上年增长了近2倍,增幅最大。其中原油货运量增长了3.6倍。

  四、港口生产成绩显著

  1.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沿海增幅高于内河

  2001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0亿吨,比上年增长8.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5亿吨,增长12.4%,内河港口完成9.5亿吨,增长3.6%。沿海港口增幅高于内河港口8.8个百分点。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较高。全国港口全年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长了14.1%,高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5.3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增长14.4%,内河港口增长11.6%。从五大货类情况看,集装箱和滚装车吞吐量增长较快,件杂货吞吐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年全国港口完成的液体散货吞吐量增长了0.7%,干散货增长了11.8%,件杂货下降了6%,集装箱增长了20.5%,滚装车增长了52.8%。

  2、综合性大型枢纽港吞吐能力不断增加

  继上海、广州、宁波三个港口之后,2001年又有天津、青岛、秦皇岛、大连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这样全国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大港增加到7个。其中上海港连续2年超过2亿吨,2001年达2.2亿吨。全年7个亿吨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9亿吨,占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63.7%。

  从主要港口情况看,列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前十位的港口年货物吞吐量都在3000万吨以上,全年共完成10.4亿吨,占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72.8%。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比上年增加了3个,达到12个。其中南京港货物吞吐量居内河港口第一,为5789万吨,占内河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2%。

  从主要港口完成的外贸货物吞吐量情况看,列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位的港口全年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5亿吨,占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67.7%。其中上海、青岛、天津和宁波外贸货物吞吐量均超过5000万吨。十大港口中,天津、青岛、深圳和连云港以外贸货物为主,四个港口的外贸货物吞吐量占本港货物吞吐总量的一半以上,青岛港达67%。

  3.主要货类以煤炭、石油、金属矿石和矿建材料为主

  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第一大货类是煤炭及制品。2001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4.5亿吨,占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23.6%。煤炭吞吐量以“北煤南运”为主,秦皇岛、天津、青岛、日照和连云港等一批北方港口以煤炭输出为主。其中秦皇岛港全年完成煤炭吞吐量1亿吨,占全国港口煤炭吞吐量的22%,基本上全部为出港煤炭吞吐量。而上海、广州、宁波等南方港口主要以煤炭入港吞吐量为主。全年全国主要港口共完成煤炭外贸吞吐量1亿吨,其中外贸出口0.98亿吨,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的秦皇岛、天津和日照港。

  2001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3亿吨,占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6.1%,其中大连、宁波、广州和南京港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超过了3000万吨。全国主要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2亿吨,矿建材料1.9亿吨,分别占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0.3%和9.8%。

  2001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的水泥、矿建材料、有色金属和金属矿石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0.8%、30.1%、29.8%和22.3%,大大高于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2.7%的增幅。

5、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势头不减

  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全年完成比上年增长17.0%,高出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8.2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海港口全年完成2470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20.7%,内河港口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下降7.9%。

  从港口所在地区看,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主要集中在广东和上海,两省(市)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60%。其中广东完成829万标准箱,占34%,上海完成634万标准箱,占26%。另外,山东和天津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超过了200万标准箱。全国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江苏,其中广东完成173万标准箱,占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62%,江苏完成86万标准箱,占31%。

  从各港情况看,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厦门、广州、宁波和大连等八个集装箱干线港,八个港的年集装箱吞吐量都超过100万标准箱。上述港口全年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53万标准箱,占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80.7%。其中上海港突破600万标准箱,达634万标准箱,居世界第五位,深圳港超过500万标准箱,达508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八位。青岛、天津、广州、厦门、大连和宁波的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64、201、174、129、122和121万标准箱。

  从航线情况看,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主要集中在国际航线,全年国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较大,内支线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下降明显。全国主要港口共完成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113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了16.9%;内支线集装箱吞吐量131万标准箱,比上年下降了21.6%;国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425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46.9%。

  从主要港口完成的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情况看,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厦门、广州、宁波和大连八个集装箱干线港共完成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1779万标准箱,占全国主要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的84.2%,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这八个集装箱干线港中,除大连港外,其他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都超过了100万标准箱,其中上海港为511万标准箱,占本港集装箱吞吐量的81%。深圳港465万标准箱,占本港集装箱吞吐量的92%,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中国际航线所占比重达到了97%。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取得新的突破。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提高10.9个百分点。在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中,公路建设完成2670.4亿元,占90.0%;水运建设完成174.3亿元,占5.9%;其它建设完成123.3亿元,占4.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国家对西部地区投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其中中部地区增长尤为突出。2001年在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完成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7.9%;中部地区完成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6%;西部地区完成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投资分别占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4%、28.8%和22.8%,其中东部地区比上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提高了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与上年基本持平。

  一、公路建设投资增势强劲

  2001年全社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比上年增加355亿元,增长15.3%,增速提高了9.5个百分点,投资额和投资增速都是近三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路网改造投资增长迅速,完成投资四年来首次超过重点项目。2001年公路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6.0%;路网改造完成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县乡公路完成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重点项目、路网改造和县乡公路完成投资分别占公路建设投资总额的43.0%、43.6%和13.4%。

  中部地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增长迅猛。2001年东部地区完成公路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5.9%;中部地区增长31.3%;西部地区增长16.6%。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投资分别占公路建设投资总额的45.2%、30.6%和24.3%。

  全年公路建设投资额比上年增加较多的省份是山西、福建、河南、黑龙江、贵州、内蒙古、上海、陕西、湖南和青海等,增加投资均在20亿以上,特别是山西、福建和河南三省,投资额增加分别为42亿元、35亿元和34亿元。全年投资增幅较大的是西藏、青海、山西、北京、贵州、黑龙江、上海和福建等省,增幅都在50%以上,其中西藏和青海翻了一番。东部地区的一些省的投资额比上年下降幅度较大,河北、广东和山东的投资额均减少了10亿元以上,特别是河北,投资额减少29亿元,降幅为27.7%。

  2001年,新建公路35855公里,其中新建二级以上公路8036公里,高速公路3149公里。全年改建公路53218公里,其中改建二级以上公路14348公里。

  二、沿海港口建设加快,内河航运建设略有下降

  水运建设特别是沿海港口建设增长较快,全年水运建设完成投资174亿元,比上年增加40亿元,增长29.7%。其中沿海港口建设完成124亿元,比上年增加44亿元,增长54.6%;内河港口及航道建设完成50亿元,比上年减少4亿元,下降7.5%。

  沿海港口新(扩)建码头泊位49个,新增吞吐能力6066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新增吞吐能力5705万吨。内河港口新(扩)建码头泊位39个,新增吞吐能力479万吨。全年新增及改善内河航道里程639公里,其中五级以上航道489公里。

  三、资金到位率仍有待提高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841亿元,资金到位率为95.7%,比上年略有提高。从资金构成看,全年到位国家预算内资金26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7亿元,是上年的6倍,这部分资金基本投向农村公路建设,主要用于扶持西部地区以及贫困县公路建设;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到位133亿元,比上年增长42.3%,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公路项目建设。国内贷款到位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利用外资到位95亿元,比上年增长7.6%,部专项资金到位2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4%,自筹及其他资金1113亿元,比上年减少7.1%。

  从公路建设到位资金情况看,中部地区资金到位率偏低,路网改造和县乡公路建设存在较大缺口。2001年公路建设到位资金2547亿元,资金到位率为95.4%,其中东部地区资金到位率为96.2%,中部地区资金到位率为92.2%,西部地区资金到位率为97.9%,中部地区资金到位率低于东部地区4个百分点,低于西部地区5.7个百分点。公路重点项目资金到位率为102.2%,路网改造资金到位率为90.5%,县乡公路资金到位率为89.6%,路网改造和县乡公路资金缺口比较明显。

  从公路建设资金构成看,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仍是公路建设资金的两大支柱,二者占到全部到位资金的四分之三以上。全年公路建设到位国内贷款1048亿元,占全部资金的41.1%;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912亿元,占全部资金的35.8%;国家预算内资金256亿元,占全部资金的10.1%;利用外资82亿元,占全部资金的3.2%;部专项资金249亿元,占全部资金的9.8%。从各类资金的增减情况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占全部到位资金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9个百分点,国内贷款提高了4.7个百分点;自筹及其他资金所占比重下降较多,共比上年下降11.3个百分点;部专项资金和利用外资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增加2.2和减少0.5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公路建设资金构成情况看,东部地区筹资能力相对较强,国家投资明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01年自筹及其他资金占东部地区到位资金的44.2%,国内贷款占42.6%,国家预算内资金占4.5%,利用外资占1.4%,部专项资金占7.3%;中部地区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9.7%,部专项资金占10.3%,国内贷款占41.2%,自筹及其他资金占32.9%,利用外资占5.9%;西部地区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20.7%,部专项资金占13.6%,国内贷款占38.3%,利用外资占3.4%,自筹及其他资金占24.0%。西部地区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和部专项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34.3%,而东部地区这两项资金的比重仅占11.8%,反映出国家和部对西部地区资金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也反映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国家和部进一步扶持,同时还需要引导和培育西部地区拓宽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

  四、县乡公路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从县乡公路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1998年全国县乡公路总里程92万公里,1999年99万公里,2000年103万公里(公路普查数据为126万公里),2001年达到128万公里,截止到2001年底,县乡公路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75.3%。1998至2001年,全国县乡公路建设历年完成投资额分别是373亿元,331亿元,307亿元和358亿元,均不到各年公路建设投资额的五分之一。从近年来县乡公路里程的增长情况以及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看,县乡公路建设的投资额明显偏低。

  另外,县乡公路建设筹资情况也不容乐观,筹资能力不足,资金渠道单一,贷款比重低等是当前县乡公路建设资金状况的集中体现。目前县乡公路建设主要依赖于自筹资金,很难得到国内贷款,2001年县乡公路到位资金中贷款比重仅为10.1%,远远低于国内贷款在公路重点项目和路网改造建设中所占的比重。全年县乡公路建设资金到位情况为:全年资金到位321亿元,资金到位率为89.6%,低于同期公路建设资金到位率5.8个百分点,在县乡公路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24亿元,国内贷款32亿元,利用外资1亿元,部专项资金9亿元,自筹资金及其他255亿元,上述资金分别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3%,10.1%,0.4%,2.8%和79.4%。

  2002年交通发展展望

  2002年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公路、水路交通事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交通部门将继续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同时,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通过重点加强国道主干线系统、西部省际通道和通县油路建设,加强主枢纽港口和内河水运主通道建设,预计全年新增公路里程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00公里,沿海港口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1004万吨,改善内河航道570公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40万吨的预期目标将顺利实现。依靠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促进运力结构、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和改善,同时继续整顿和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为公路水路运输、港口生产等创造良好的条件。预计除水路客运继续下降外,其他运输生产指标都将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2年,交通系统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水路客货运输,港口生产等各项交通工作的预定目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以崭新的业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备注:

  1.公路基础设施上年对比数据为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数据,有关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数据见2月5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

  2.按照属地原则,原部直属运输企业(集团)运力、运量资料包含在相关省(市、区)内;

  3.涉及的综合运输体系对比数据为2001年快报数;

  4.主要港口是指年货物吞吐能力沿海港口100万吨及以上,内河港口200万吨及以上,或经营外贸货物运输业务的港口。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数据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