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对话 » 详细页面

本期话题: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挑战者”

收藏 关闭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洪先

港口管理界的“挑战者”陈洪先

 
---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系列报道

  广州港取得了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60万标准箱的好成绩。广州港在东有厦门,西有湛江,南有深圳、香港形成的铁壁合围的情况下化压力为动力,纵横捭阖,从一个老港、内河港变为年吞吐量2亿多吨的大港、新港。2006年加快了集装箱码头泊位建设,浚深航道,提高港口科技含量,使广州港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的综合性主枢纽港。

  有着“南拓”战略“引擎”之誉的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建成试投产,标志着广州港开始了由河口港向海港的跨越。同时,也标志着南沙港区粮食等散货泊位建设的开始。鉴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积极带领集团公司全体职工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挑战者”。

  陈洪先,男,1962年生,高级经济师,曾任广州港务局副局长,2004年2月起为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中国港口协会副理事长、广东港口协会会长等职,获得“2002--2003年度全国交通科技英才”、200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金锚奖”、2006年广州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记者: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在2006年取得哪些成绩?

  陈总: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改革的决定,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26日。集团公司成立的三年,正好处于沿海港口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期和努力适应港口体制改革的重大变革期。广州港集团牢牢抓住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带动港口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牢牢抓住各级政府特别是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发展、高度重视南沙港区建设开发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港口企业的宏伟目标,克服各种困难,真抓实干,努力促进港口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06年,港口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成果和质量尤为显著。

  一是港口生产高速增长,攀上新的高峰。货物吞吐量从集团成立时的1.19亿吨增长到2006年突破2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从集团公司成立时的180万TEU增长到2006年的460万TEU,南沙港区开港不到三年,但是年吞吐量已经达到220万TEU,实现快速起步经营。预计广州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50万TEU。广州港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综合性主枢纽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开始由过去的支线港、喂给港向集装箱干线港的目标发展。

  二是码头建设捷报频传,港口发展后劲大幅提升。今年可以说是广州港有史以来码头投产数量最多、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有4个10万吨级、3个3万吨级和1个2万吨级共大小16个专业化码头泊位投产,新增能力超过2000万吨。国内最大的汽车专业码头――南沙沙仔岛汽车码头建成投产、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码头――小虎石化码头建成投产、南沙港区二期2个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以煤炭、散粮为主的珠江东岸主力码头建设改造进展顺利,不断形成新的能力。内港区开发转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原黄沙码头改造开发的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现已成为全国交易量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与此同时,我们还抓紧做好南沙港区粮食码头、大型散货码头、南沙三期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前期工作,为今后港口建设做好能力储备。通过近几年超常规的建设改造开发,港口通过能力和发展后劲大幅提升,为广州港参与新一轮的港口建设和竞争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三是按照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稳步推进企业改革调整,取得新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董事会、党政联席会相关议事、咨询、顾问机构,成立了投资发展、预算、改革管理、工程技术、薪酬、审计等六个专业工作委员会。按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后勤服务单位社会化”的总体改革思路,在去年中小学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基础上,今年基本完成了港湾医院的移交工作,原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包袱在逐步减轻;同时对客运有限公司、生活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技工学校、建设工程公司等困难和后勤服务单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并且按照定位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和人员精简工作。以定岗定责定员“三定”为原则,建立人力资源需求与开发模型,稳步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富余人员精简工作。

  四是根据现代港口发展趋势,加快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正从传统粗放式向科学精细化平稳过渡。经过反复酝酿研究,历时一年多完成的集团公司十年发展战略(2006~2015年)正式出台实施,提出了成为“世界级综合性港口经营人”的目标,对集团今后10年在主营业务、多元化方向、投融资、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工作提出了发展战略。以健全内控机制为重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一个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规章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按照集团内部授权管理模式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推行单船、单机和主要货类成本控制考核,完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以薪酬改革为突破口,规范和改进对高管人员、外派人员、生产一线员工的绩效考核,较好地调动了各层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措施的出台,企业内部管理正从传统粗放式向科学精细化管理过渡。

  我感觉更为突出的是,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努力适应现代企业运作和港口激烈竞争的需要,扎实工作,很好地形成了建设国际一流港口企业的强大共识和整体合力,集团公司三年来的建设发展成果和港口的地位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港航界同行、广大货主客户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交通部在全国沿海布局规划中,明确广州港为集装箱干线港,煤炭、石油、进口铁矿石、粮食、汽车等货类接卸及转运重要港口;广州市政府更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广州港“十一五”发展规划。马士基、中远、中海、NYK等世界知名航运集团纷纷加盟广州港,合作参与广州港的建设发展。广州港正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广州港集团也正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 广州港位于珠江出海口是典型的河口港,自然条件不足,你们对此有何对策?在港口建设和规划布局方面有何打算?如何解决港口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

   陈总: 港口发展和地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州港位于珠江出海口是典型的河口港,与沿海一些港口相比,自然条件特别是水深条件确有不足,但是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港口区位优势明显,广州港地处全国外向经济最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经济腹地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港口集疏运条件优越,特别是位于珠江出海口,珠江水网发达,水转水和江海联运便利。南沙港区的开发为广州港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建设发展空间,随着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的完工和三期工程的开工建设,长期制约和影响港口发展的航道水深不足的问题也将会得到根本解决。

  对于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而言,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按照“高起点规划、超常规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南沙港区建设。南沙港区的开发不仅实现了广州港由河口港向海港的空间跨越,而且还可以满足广州港未来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经过近几年超常规的建设,南沙港区现已建成投产了6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港发、小虎、建滔等多个石油化工码头,沙仔岛汽车码头,明年9月还将有4个集装箱泊位建成投产,南沙港区初步形成了以集装箱、油品、汽车为主要货类的专业化深水码头格局。现在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南沙粮食码头、集装箱三期、大型散货码头建设的前期工作。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到2010年南沙港区建设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广州港。与之配套,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已经完工,航道有效宽度250米、水深-13米,满足5万吨级船舶双向乘潮通航南沙港区;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分二步已经开始实施,第一步到2007年航道浚深至-15.5米,满足5万吨级船舶双向不乘潮通航,兼顾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单向乘潮通航南沙港区,第二步到2009年满足20万吨矿散货船单向乘潮通航,同时兼顾10万吨级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全天候对遇通航,届时长期制约港口发展的航道问题将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对珠江东岸的主力码头实施扩能改造。近三年来,我们投入近9亿元对珠江东岸的主力码头实施扩能改造,西基码头煤炭系统改造、新沙码头煤炭系统改造、黄埔集装箱系统改造、洪圣沙码头升级改造、新港散粮系统改造等工程基本完成,新增能力达3100万吨,其中煤矿系统2700万吨,散粮系统180万吨,老码头重新焕发青春光彩。珠江东岸码头与南沙港区形成比翼齐飞的码头格局。

  三是根据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和广州城市发展规划,对位于广州市区的内港片码头实施功能转换和开发转型。原黄沙码头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市场培育,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黄沙”已是全国水产界首屈一指的知名品牌;大沙头地区作为今后广州港集团和广州港务局总部所在地,智能化的办公大楼将于明年10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河南公司的内一、内二码头开发转型方案已经明确,现正准备对外招商经营。

  四是围绕集团十年发展战略提出的打造世界级港口经营人的目标,对于港口主营业务,在巩固传统装卸主业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实施了两项发展策略:第一,从客户内在需求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完善和创新营销策略,努力实现从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向以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优质品牌服务转变,努力实现从以引货进港方式向对大宗货源的市场培育转变,致力于建设大宗货类的交易中心和物流基地,大力培育港口核心竞争力。譬如,今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第二,大力拓展港口物流延伸服务,提升集团综合竞争力。从整体物流链的角度,积极探索与货主船公司建立不同形式的业务联盟,寻求更高层次、更深广度的合作,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现在港口经济的发展趋势正在由以前的前港后厂向港厂(港企)合作联盟和区港联动方向转变。特别是在南沙港区,油品和汽车码头都是与后方的库区和丰田汽车厂实现了无缝对接和战略合作。南沙集装箱码头后方紧挨港口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保税业务。用广州市张广宁市长的话说,港口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再谈一谈广州港规划问题。今年11月份,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州港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广州港计划投资200多亿元,重点推进南沙港区三期工程(集装箱)、粮食码头、矿石煤炭码头、油码头等项目建设;航道方面将完成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南沙港区出海航道拓宽工程、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和南沙30万吨原油码头航道配套工程。预计到201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5亿吨、集装箱达到1000万标箱。

   记者: 加快南沙港区建设是广州港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请介绍一下南沙港区的建设和生产情况?

   陈总: 南沙港区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外界可能更多的是关注集装箱的发展,其实还包括了油品和汽车等专业化码头。南沙港区建设作为南沙大开发的龙头和广州港未来的希望所在,正在前所未有的速度建设发展。南沙港区一期4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码头水工按照10万吨级设计)历时两年零九个月于2004年建成投产,创造了我国建港史上的“南沙速度”。南沙港区二期工程6个集装箱泊位前不久(12月8日)已有两个泊位建成投入使用,明年9月份全部建成投产。南沙汽车码头3个3万吨级汽车泊位今年6月投产,华南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码头――小虎石化码头也于今年9月建成投产。前面我说过,今年可以说是广州港码头投产数量最多、新增能力最大的一年。这些码头投产以来经营态势不错。南沙港区集装箱码头2005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万TEU,今年预计可达到240万TEU。现已开辟了外贸航线11条,覆盖欧美、地中海、韩日、东南亚等地区,内贸航线5条,覆盖国内主要集装箱港口,并且马士基、中远、中海等航运巨头都已参股加盟南沙港区合作经营。为了促进南沙港区集装箱的跨越式发展,今年我们实施了“珠江战略”,充分利用珠江水网发达和江海联运便利的优势,加强与珠三角小码头的合作,加快以南沙港区为龙头的驳船集疏运网络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今后,这将是南沙港区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记者: 广州港地处珠三角经济区,港口密度高,港口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请问,贵公司对此是怎样看待的?在正确定位和发展壮大集团企业上有何重要举措?

   陈总: 广州港地处珠三角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圈内,紧临货源、箱源生成地,具有地缘比较优势。依托珠江三角洲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再加上广州南沙深水码头的建设,为广州港加快发展、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货源和能力基础。

  当然,珠江三角洲区域还活跃着像深圳、珠海等港口以及相毗邻的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港,近年来各大港口在大型深水码头建设方面都投入很大,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对货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从交通部印发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各个港口的定位及各港口的经营实际来看,应该来说,各有优势,各有发展侧重,相互依赖的直接经济腹地虽有重叠,但不具备相互替代的条件;另从不断增长的经济运输总量来看,也需要各大港协调持续发展来满足日益扩大的运输需求,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的持续快速发展也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点。我认为,珠三角港口群之间的优势互补是主要,竞争是次要和积极的,港口间“大合作、小竞争”的发展态势将日趋明显和突出。至于在发展和壮大广州港口企业举措方面,我在前面已基本作了说明,在此不多说了。

   记者: 有人说,广州港的口岸环境建设比较薄弱。请问,实际情况究竟怎样?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应当从哪些方面去解决?哪些需要政府部门解决?

   陈总: 现在的广州港是在1987年原广州港和原黄埔港合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合并后,广州港仍分属于广州和黄埔两个关区,港内作业点相对较多且比较分散,历史上因“一港跨两关”问题确实曾一度给港口货物通关尤其是集装箱转关操作上带来不便。但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口岸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口岸环境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我们分别与广州、黄埔海关建立了关港战略合作关系,取得明显成效,并且我们正在努力将这种战略合作在检验检疫、海事等其他口岸查验单位中进行延伸和推广。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广州港口岸通关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改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这已经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充分认可。

  当然,广州港集团成立才三年时间,是相对比较年轻的老企业,许多工作仍在逐步理顺和完善中,尤其是随着南沙港区的开发建设,新投产码头的口岸正式对外开放还需要政府部门和口岸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协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建设一流港口、营造一流口岸环境”的目标,继续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广州港介绍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2005年货物吞吐量全国第三,世界第五。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系广东省企业100强,拥有总资产111亿元,在册职工1.33万人。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两年以来,是广州港建设强度最大、港口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经济效益最好、港口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集团公司的经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货物吞吐量从转制前2003年的1.19亿吨增长到2006年11月的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180万TEU增长到440万TEU,年均增长17%和36%;完成利润更是翻了一番,超过2亿元。

  按照广州市政府“南拓”战略,广州港集团投入近40亿元发展南沙新港区,码头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沙港区一期、二期先后建成投产,其中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创造了我国建港史上工期最短、同类工程费用最省的业绩,获三项全国企业新纪录,并在投产的第二年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万TEU。南沙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有力地带动了广州市汽车工业、石油化工、钢铁、物流等临港工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集团公司重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工作,强化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广州港集团正全力以赴加快港口建设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港口企业,将把广州港集团建设成为“立足华南,服务世界,以国际一流的设施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港口及综合物流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集团价值和员工价值,成为值得信赖的世界级港口综合物流服务经营人。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
嘉宾简介

1962年生,高级经济师,曾任广州港务局副局长|2004年2月起为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港口协会副理事长|广东港口协会会长

嘉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