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对话 » 详细页面

本期话题:李克麟:中国集装箱之父

收藏 关闭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原中海集团总裁李克麟

  他,是中国海运60年青史人物;他,被行业界誉为中国集装箱之父,从事海运40多年来,为中国的集装箱运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见证、发展了中国集装箱运输事业;他,又是卓越的企业领导者,如翱翔苍穹的雄鹰,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与把握力,三大历史发展机遇的把握,将资不抵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无人不知的海运巨头。他就是原中海集团总裁(现任中海高级顾问)李克麟。

 

 

 

李克麟:中国集装箱之父

 

  他的人生——倾注蓝海

  19岁开始工作就从事与海运事业相关工作,从船员到船长;从船长到公司总裁,如今,在海上已工作40多年的他还是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余生交给他心爱的事业——海运。

  记者:李总,您从19岁工作开始,就一直从事着与海运事业相关的工作。40多年过去了,请你向我们广大读者简要讲述一下你的海运人生。

  李克麟:我是1959年开始从事海运相关事业的。1961年才开始正式上船,开始了我的海上生涯。在海上我一共做了20年,当了10年的船长。

  1980年,我从海上登陆,被调到上海远洋公司做副处长。1983年做了上海远洋公司的总经理。

  1993年,上海、广州、天津远洋运输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发展集装箱运输,组建成立了中远集装箱运输总公司。

  1993年8月的晚上18点,我离开上海到北京,去担任中远第一副总裁兼集装箱公司总部的总经理。通过组建,扩大了船队规模,共有船只84条,运力达15万箱,中远成为了世界规模第四大的集装箱远洋运输公司。

  1997年,交通部把我调到上海来组建中国海运集团,中国海运集团由上海海运集团、广州海运集团、大连海运集团等五家小的企业共同组建。当时组建的时候资产250亿,亏损6亿多。当时的船队条件是很差的,大多是货代船。没法跟人家进行竞争。我去了之后就进行了改革,成立了油轮,散货,集装箱等五个分公司。重点是发展集装箱运输。

  2006年,由于年龄的问题,我退出了中海集运,虽然不在其位,可10多年的感情让我无法割舍,更主要的是我舍不得心爱的海运事业。现在我担任中海的高级顾问,还在中海工作。还在关注着中海的成长与发展。

  记者:从1959年到2006年,您从事海运的40多年,也是中国海运发展的40多年,您见证了中国海运事业的发展。在您眼中的中国海运是如何发展的?

  李克麟:中国的海运事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949年到1960年,那时我们没有自己的正式远洋船队,需借助合资企业来发展中国的远洋事业。第二阶段是1961年到三中全会(1978年),是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起步发展阶段。当时成立了很多的远洋公司,如1961年成立了中国远洋运输管理局,重点发展远洋事业,当时以广远为主。1964年成立了上海远洋,后来天津远洋、大连远洋等远洋公司相继发展起来。第三阶段是三中全会之后到现在,是中国海运快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阶段。

  他的最爱——集装箱

  从当船长刚接触到集装箱,李克麟就对集装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在中远还是在中海,李克麟都不遗余力的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也同样在海运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集装箱选择了李克麟,还是李克麟选择了集装箱?

  记者:李总,你对集装箱产生兴趣是在什么时期?

  李克麟:上个世纪70年代,在我担任船长的时候,经常驾船停靠在日本、欧洲的港口码头。看到别人的码头可以停靠3000箱集装箱船,先进的港机作业已全部代替了码头工人的肩背手扛时,我很羡慕。

  当时我国的集装箱船很少,有的也是半箱船(在散货船上装载少量的集装箱)或几百箱的船。在国内的码头,我看到的是出口国外的纺织品被装在一个个纸箱中,装船时,再把纸箱放到托盘上,由门吊吊装到船上。这个场景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决心要发展中国的海运事业,而发展的目标就是集装箱航运。

  记者:为什么将发展目标定在集装箱上,而不是其他的航运项目上呢?比如散货、油轮或是其他呢?

  李克麟:当初之所以选择发展集装箱运输,是因为看到了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巨大市场空间及海运业发展的趋势。集装箱运输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先进生产力在海上运输的体现,装卸快,效率高,成本低,代表了海上先进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可以带动码头建设、驳船运输、集卡运输、港口物流等相关产业;搞集装箱运输资金流量大,可为企业发展做大空间;此外,还可以促进并提高航运企业信息化水平。

  他的成功——稳抓三大发展机遇

  三大发展机遇被他稳稳抓住,三大发展机遇造就了现代中海神话。机遇的抓取靠的是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机遇的抓取更需要莫大的胆魄与智慧。

  记者:从中远到中海对集装箱的发展您都有涉及,而您最大的贡献是在中海发展集装箱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中海的集装箱运输呢?

  李克麟:中海的发展靠的是我们抓住了三次发展机遇,三次机遇的抓住,不但壮大了中海的发展规模,同时,为中海市场份额的占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公司成立时刚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世界航运业惨淡经营,大批船公司被迫卖船、拆船或低价出租船舶。曾经有一家国外船公司,就以一天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要把一条很好的集装箱船出租给中国海运(现今的租价是4万美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船停在锚地有较大成本,象征性租出去至少有人帮你摊销了这部分成本。

  我们首先把自己的一些老旧船改造成集装箱船,同时低价租了一些船跑起来。有了资金马上大量造船,而且是造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由于是在航运业低谷期,造船厂不景气,因此船价非常低。结果,过两年世界航运业一复苏,运价、船价马上上扬。当别的船公司开始下订单造船的时候,中国海运的船已经开始纷纷下水,并大把赚钱。不仅如此,由于船价上涨,中国海运的新船成本比别人低了上亿美元,竞争力大大增强。

  第二次是2001年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航运市场一落千丈,造船市场低迷。我们大胆决策,以每艘近7000万美元的价格订造了5艘8500箱集装箱船,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不过才5600箱。不久,中海集团又订单建造了8艘9600箱的集装箱船舶。当航运市场开始复苏、其他船公司急着为建造大型集装箱船寻找船台之时,中海集团已手握一大批优质低价的新船订单了。

  第三次是2002年的美国西海岸码头工人大罢工。中海集团在罢工前两个月调空箱回远东,并斥资订造了8万个集装箱。罢工结束后,一下装运了满满13艘船,在短短28天里就赚了6.5亿美元,成为全球班轮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唯一赢家。

  记者:好的,谢谢李总接受中国国际海运网记者的采访。海运网记者:兰娟/于开峰

 

2014-09-24天马行空
李克麟在上海远洋机关工作期间,他手拿大棒,试行的一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拉帮结派,大搞一言堂,听不得他人的意见,搞个人崇拜,正因为如此,有一部分机关人员为了达到其个人的目的,拍马溜须,最典型的哈巴狗就是王耀凌。多年的“多年的努力终于在李克麟的保护伞下成了付经理。许多机关干部都是敢怒而不敢言,担心自己被穿小鞋,发配去意想不到的地方去。物以类聚,鸟语群分。这俩人真是是天生的一双,各自在机关你都找到了小三,而这俩为小三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得到了两位“领导的特别关照”。无论从分房还是职务提升,都是那么一帆风顺。据说李克麟在远洋宾馆有着他长期包用的套房,供他与小三幽会。机关人员机会人人都知晓。为了给他自己脸上贴金,他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肆贿赂国家二级企业评审人员,使上海远洋在80年代中期成为国家二级企业。
2014-09-23天马行空
看了上述,作为上海远洋的一位老员工,总感到在这个世上不知道羞耻的人还很多。文中的李克麟就是这么一个厚颜无耻的下等人!!!。中国远洋的集装箱业务始于80年代初,当时上海远洋派了部分老船长和机关的相关技术人员以及航运处的业务人员前往丹麦进行集装箱业务的培训,后丹麦又派专家来上海远洋进行技术讲座,当时的机关人员都参加了讲座,了解集装箱运输,对这种新型的运输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李克麟本人没有患失忆或健忘症,当时的李克麟还是在船舶工作,应当是上海远样公司日本航线一条小船的所谓船长。中国远洋集装箱业务是当年公司总经理钱永昌领导下开始的,与李克麟半点关系都没有。这个荣誉不属于他。中国远洋具有许多优秀的航海专业人员,如: 贝汉庭,鲍浩贤等老一辈的船长,他们为中国远洋的集装箱业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我们可以回头看看李克麟是何许人也。李是一个没能考上大学的社会青年,他的学历弹性至最高点也只能是初中。家住闸北区滚地龙附近。要看下文,请稍后。
2014-09-23天马行空
2012-12-23海员
我要成为轮机长
2011-05-01小宇
我也觉得是
2008-12-02依一
如果每年都亏损,又怎么可能还有中海的存在?
3页 总计15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
嘉宾简介

原中海集团总裁,现任中海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