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美欧自贸区谈判进入倒计时 计划于2014年完成

   2013-02-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微博]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发表联合声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有望在6月底展开。美欧联手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低迷的美欧经济注入新动力,为“冷战结束后一直缺乏生机的美欧关系带来新活力”,另一方面以退为进,试图为停滞的多边贸易进程更新标准。TTIP将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一起,成为美国力图彰显全球领导力的重要举措。

  1995年美欧首次谋划跨大西洋自贸协定,后因美国通过带有歧视性质的赫尔姆斯—伯顿法惹怒欧盟而搁置,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降低了美欧自贸区的吸引力。后经多次反复,仍难以出台。当前,大西洋两岸空前的经济困境成为促成美欧认真考虑自贸谈判的重要原因。次贷危机已过去四年,美欧经济形势难以乐观。初显亮色的美国经济再次陷入阴霾,2012年四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收缩0.1%,为3年首次。欧洲经济龙头德国2012年经济增速从上年3%降至0.7%,2013年增速预计仅0.5%;法国2012年四季度经济增速环比萎缩0.2%,全年仅增0.1%。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已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美欧均需新动力为经济注入信心。

  此前美欧应对危机的举措集中在金融和财政手段上,收效有限,副作用明显,经贸政策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英国首相卡梅伦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积极推动美欧达成贸易协定,作为提振经济的“低成本方式”。此举也获得了美欧商界的一致推崇。据欧盟计算,美欧若达成自贸协定,欧洲经济可年增650亿欧元(875亿美元),相当于GDP的0.52%,甚至高出欧盟2013年0.5%的GDP预估增幅。巴罗佐说,我们在一起将形成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无需花费纳税人一分钱,我们的经济将得到刺激。

  2001年启动的多哈回合至今无果,美欧都积极寻求双边和区域经贸谈判来扩大本方经贸利益,也驱动了美欧自贸区的出台。美国目前签署了约20个自贸协定,绝大部分都是多哈回合停滞期间签署的。受到多哈回合有始无终的提醒,美国其后的自贸谈判都是准备好一个再启动一个,争取做到善始善终。2012年美国相继签署了与韩国、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的自贸协定,并争取在2013年完成TPP谈判。但为了实现奥巴马提出的出口倍增计划,美国还需要更有力的自贸协定。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焦点一直被美国主导的TPP所占据,实际上欧盟在此也动作频频。

  欧盟委员会2010年11月对外公布了新5年贸易战略,将推动签署自贸协定作为拓展贸易增长空间的重要途径,希望至2015年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覆盖其50%的对外贸易。2013年将成为欧盟推动贸易战略的关键年份。2013年春,欧盟将正式签署与新加坡的自贸协定,同时将启动与日本的自贸谈判。欧盟—印度自贸协定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有望在今年举行的欧盟—印度峰会上结束谈判。而欧盟即将与加拿大签署自贸协定,也让美国产生一定压力。美欧自贸区是它们区域经济合作新的努力方向,同时将显著增强它们在与其他贸易伙伴谈判中的竞争优势。

  美欧希望借自贸区树立国际贸易新标准,并应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压力。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指出,美欧自贸协定将通过制定针对一系列问题的规则和原则,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巴罗佐直接把美欧自贸协定称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美欧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一半,双边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三分之一,由此组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经贸规则的影响力显而易见。

  美欧自贸协定最大的亮点不是消除所有关税,而是“美版”与“欧版”标准的统一,进而力争成为国际标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负责人指出,美欧统一的安全标准能使每辆车节省数百美元。美国强调将增强美欧各项贸易法规和产品标准的“兼容性”,消除具有歧视性的地方贸易壁垒,同时增强中小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近日,中国超越美国成为2012年全球最大贸易国的消息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巨大的国际贸易实力,目前还无法有效转化为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力。美国仍担心新兴大国将主导全球贸易,威胁一直以来由其占优势的多边贸易体系,因此要抢先制定新的国际经贸规则。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认为,欧盟和美国一起制定标准,这套标准将成为国际标准,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美欧将在投资、政府采购、非关税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环境与就业、竞争性政策、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贸易标准。美欧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重要的出口市场,其规则单方面的调整势必带来新的冲击,威胁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

  美欧自贸协定谈判计划于2014年完成,主要考虑到2014年现任欧盟委员任期届满,美国也将进行中期选举。但能否在两年内完成仍存疑问。美欧双方在转基因食品、含激素肉制品、波音和空客补贴等方面的分歧,仍给谈判前景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北美自贸区谈判进行了4年,美韩自贸协定谈判用了6年,规模空前的美欧自贸协定谈判有捷径可走吗?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