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网络暴行频发促英国社会反思

   2013-09-16   来源:新华网   

  今年以来英国连续发生网络暴行。施暴者多是通过社交网络出言谩骂、侮辱或威胁,使受害人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自杀。英国社会对此反响强烈,从网民、媒体到政府、专家,加强网络监管的共识愈发明确。

  一位名叫汉娜·史密斯的14岁女孩自杀,将社交网站Ask.fm推上风口浪尖。史密斯在这家网站注册本是为了湿疹而寻求帮助,却遭到恶意网民的谩骂,在回击一段时间后,她终因不堪压力而上吊自杀。此前,这家支持匿名评论的网站已引发至少3起青少年自杀事件。

  无独有偶,女权活动人士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因说服英国央行将10英镑纸币上的达尔文肖像换成简·奥斯汀的肖像,在社交网络推特上遭到恶意网民的侮辱和攻击,甚至受到强奸威胁。

  网络暴行一时间成为英国各大媒体的关注热点。一贯崇尚“言论自由”的英国媒体上,呼吁加强网络监管成为主流观点。颇具影响力的老牌报纸《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接连刊登专栏文章,呼吁在网络空间“除恶”,净化网络环境,管理和反击在网上肆意发表恶性言论的“暴民”。

  英国是互联网发展较早的老牌国家,但网络暴行随着社交网络发展而日益严重,却属于新问题。《金融时报》就认为,社交媒体降低了网络暴行成本,而互联网的匿名性则推波助澜,让一些人更容易变成“网络暴民”。

  英国主流媒体此次普遍反思,认为针对互联网之“恶”,除了舆论谴责,还需要恰当的监督管理,“骚扰和威胁不会因为发生在网络世界就能变得合法”。

  受害少女史密斯的父亲公开呼吁政府设立法规加强网络管理,他发起的请愿迅速得到数以万计的网友支持。英国首相卡梅伦回应说,针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暴力行为,网站运营商必须“开始行动”,确保上网者免受网络暴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卡梅伦强调,网络行为同样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煽动他人造成伤害,或引发暴力行为,无论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属于违法行为。他还呼吁网民共同抵制那些有类似劣迹的网站,“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参与的举措”。

  英国议会技能委员会联合主席巴里·希尔曼则认为,政府在这一领域的确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领导力,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跨党派委员会,专门处理网络暴行给青少年造成的伤害等问题。

  同时,网民们也自发组织各种抵制运动,如“推特静音”(Twitter Silence)。该运动呼吁推特使用者在8月4日当天停止发文,以抗议这家社交网站上近来多次出现的侮辱和恐吓女性的声音。这项“和平抗议”响应者众,持不同意见者也仅是质疑这种作法的实际效果,认为面对暴行威胁不应以沉默来应对。

  伦敦互联网交换中心的马尔科姆·赫蒂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网络自由不应只是网络服务商给受众提供内容的自由,更要赋予网络用户充分的工具和手段来自由选择、自我保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淘汰那些负面的、不健康的网络内容。

  面对来自全社会和政府的压力,一些网络公司也开始行动。在超过12万名网友呼吁之后,推特公司终于发布了带有“举报”功能的最新版客户端,用户点击一个按钮就可直接举报网络内容,而不用再去帮助中心填写繁杂的举报表格。

  此外,推特英国分公司负责人还向受到威胁的女性公开道歉,称“推特应该使用户感到安全”,并承诺继续加大力度监控网络暴行。不过有人指出,推特这类社交网络平台做得仍远远不够,仅靠举报软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社交网站还应该对恶性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并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