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IS的“光环”即将逝去?

   2015-04-07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通过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宣布,伊拉克军队成功收复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伊拉克军事专家阿卜杜拉·朱布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提克里特大捷是对“伊斯兰国”的“沉重打击”。此前,德国《明镜》周刊刊文分析认为,目前“伊斯兰国”组织似乎正陷入危机,其不可战胜的光环到此为止了。被称为西方大敌的“伊斯兰国”真的遭遇“穷途末路”?圣战分子的“光环”又真的到此为止?

  内外交困 问题频出

  有分析认为,“伊斯兰国”此次在提克里特之战中失利,与其自身近期内外问题频出不无关系。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组织扩大和资金实力的增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腐败、意识形态差异和叛逃问题。

  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近日发布消息称,仅去年10至12月,就有120名成员因企图逃跑被处死。为应对逃兵问题,“伊斯兰国”还设立了“军事警察”。今年1月,为了更好地控制居民和组织成员,避免叛变势头加剧,该组织在拉卡引入法规,50岁以下男性禁止出城,并在巴卜实行宵禁。

  对于“伊斯兰国”组织来说,其意识形态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一方面,领导人巴格达迪用“哈里发国家计划”和依此做出的乌托邦式承诺,吸引了几千名外国支持者;另一方面,现实状况却漏洞百出,与计划相差甚远,引发组织内部出现众多叛逃者。同时,随着其内部阴暗面被叛逃者逐渐披露,组织号召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不仅如此,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伊斯兰国”正经历一场严重的“人才危机”。大批预备人弹临阵脱逃或转投竞争对手;美国主导的空袭行动力度加大,令“伊斯兰国”军事领导层遭到重创。

  面对紧张战事这个“外忧”和叛逃不断这个“内患”,巴格达迪陷入了“将才衰微”的窘境。

  中东乱局提供“土壤”

  地区冲突难解,经济利益复杂,外部势力不断插手,教派矛盾升级……中东乱局的持续,为“伊斯兰国”的产生和坐大提供了“土壤”。

  德国媒体报道分析说,“伊斯兰国”首先控制了逊尼派聚居的伊拉克西部,在权力真空之地发展,又在叙利亚因内战而没有国家机关维护秩序的地区实施扩张。此后,“伊斯兰国”又在逊尼派阵营反抗什叶派的背景下迅速崛起。正如法国《费加罗报》报道所说:“逊尼派国家似乎已经意识到,因为它们曾用“伊斯兰国”对付什叶派阵营,所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个战争怪物的出现。”

  有分析称,“伊斯兰国”异军突起,固然是中东国家治理失败的产物,但更是大国博弈尤其是美国“翻云覆雨”的中东政策造成的直接后果。

  伊朗总统鲁哈尼在联大发言时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兴起,是西方在中东地区的错误战略所导致的。

  长期以来,美国深谙“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惯行扶植对手的对立方,靠纵容伊斯兰极端势力来打击自身对手,实现自身在中东战略“野心”。不断插手中东事务,挑动局势,时不时地给“伊斯兰国”发展的这块“土壤”松松土,这也为其坐大提供了更大空间。

  “恐怖力量”仍不可小觑

  法国《费加罗报》分析认为,“伊斯兰国”的组织架构,所掌握的军事和财政资源、其征服广袤土地以及吸引成千上万外国志愿者的能力都是史无前例的,其所蕴含的危险当然不容小觑。

  自2006年以来,“伊斯兰国”实力壮大迅猛,影响力迅速蔓延。虽有反恐联盟,但执行乏力,虽有多国参与,但各怀心思,打击具有一定力度,但反恐合力难凝。不久前,“博科圣地”宣布向“伊斯兰国”效忠。伊斯兰问题专家马蒂厄·吉代尔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专访时表示,“伊斯兰国”事实上正在替代“基地”组织。

  但与“基地”组织不同的是,“伊斯兰国”组织结构更为分散化。所以,有分析认为,若“伊斯兰国”控制的大城市失守,游击战就很有可能打响,这对于国际反恐联盟来讲更加困难,也对反恐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国《回声报》分析指出,我们既不能高估“伊斯兰国”所代表的威胁,也不能低估需要攻克的困难。

  也有学者认为,虽然该组织面临着内外问题,但不可否认,“伊斯兰国”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恐怖力量之一。如果认为“伊斯兰国”已是“穷途末路”之势,那就过于乐观了。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