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马士基勒布”号漂泊10天终脱险

   2015-10-21   来源:南方日报   

  10月18日16时,因主机发生故障丧失动力的“马士基勒布”号集装箱终于结束在海上近十天的“漂泊”,被广州港5艘拖轮引领到南沙港区,稳稳地靠上广州港南沙港区6号泊位。这是广州港的海事、港务、调度、引航、拖轮、救助和码头等部门协同作战的漂亮战役,标志着广州港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和码头接卸能力紧贴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成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力支撑。


  10月9日12时34分,马士基航运旗下一艘荷载量为885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马士基勒布”在香港—新加坡航线区间段运营时,于中建岛附近海域因主机发生故障,导致船舶失去动力。


  南海救助局接报后,根据救助基地的值班部署派遣“南海救116”船前往协助救援,把“马士基勒布”轮由“南海救116”船拖船至桂山锚地等候下一步的救援。


  14日上午,马士基公司经过综合平衡相关港口的综合救援能力后,向广州港正式提出救援请求,计划应急靠泊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进行全船卸空作业,待完货后拖往中船澄西远航船舶(广州)公司船坞修理,并委托广州联合国际船舶代理公司代理该项业务。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南海救助局、广州海事局、广州港务局、广州港集团等港航和口岸单位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展开救援。


  拖航作业是一项高风险,操作难度大、技术性强的作业。救援的最大问题就是“马士基勒布”轮船长299.9米,宽45.2米,排水量为10万吨,船上载有5301个集装箱,而珠江航道底宽只有243米,稍有意外就会造成船舶在珠江航道“打横”搁浅,造成整个珠江航道交通的中断。为确保所经水域的通航安全和该拖航作业能顺利完成,广州海事局牵头,广州港集团及属下的联合船代公司迅速组织专家成立课题组,根据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本次拖航作业的通航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从通航环境、通航安全评估、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整个拖航过程进行评估,出具了详细的评估报告以及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为救援行动提供决策的依据。


  10月16日上午,广州海事局召开了该轮拖航至南沙港区通航安全评估报告专家审查会议。会议认为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可安全拖航靠泊南沙港区。16日下午,广东海事局大桥办召开临时会议,为进一步提高本次应急救援的安全系数,应急开通伶仃洋航道3小时给该轮通过。16日晚,引航站与广州港集团召开进港引航拖航方案,广州港集团连夜制订船舶搁浅等船舶进港应急预案。

 

  救援行动于10月18日约6时正式开始。广州海事局VTS全程监控。救援牵动广州港港务局和广州港集团公司领导的心,他们坐镇港口指挥中心,指挥拖带救援行动。广州港集团拖轮公司、船务公司的领导加强值班强化沟通,以便随时应急行动。本次拖航由“南海救116”轮(功率为9000KW)提供主拖航服务,并配备五艘大马力港作拖轮协助拖带进港。本次拖航距离约36海里,拖航速度5—6节,需时约8个小时。广州海事局安排2条海巡船清道护航,广州港集团安排5条拖轮协助,广州港引航站站长、副站长等8名高级引航员进行引航。在各参战单位密切配合下,“马士基勒布”轮按计划成功靠泊到南沙港区二期6号泊位,经海关和国检查验后立即开展卸船作业。19日7时,船上5301个标准箱高效卸下,15时顺利拖到中船澄西远航船舶(广州)公司船坞进行修理。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