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通达欧洲23国180城 中欧班列成国际物流“金字招牌”

   2022-08-19   来源:中国水运网   

   8月18日,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编写的《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9万列,运输货物443.2万标箱,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物流服务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成为沿线国家广泛认同的国际公共物流产品。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其发展。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在各有关方面协同联动、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一条凝聚共识、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焕发出了合作共赢的强大生命力,构建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运输新通道。
 
  开辟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
 
  中欧班列作为国际陆路运输的新型组织方式,为亚欧国际贸易提供了除海运、空运之外的物流新选择。
 
  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不断加强既有口岸能力扩建,开辟新口岸,提升国际联运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中欧班列运输需求。中国对阿拉山口等五大边境铁路口岸设施设备开展系统性挖潜扩能,2021年,霍尔果斯站通过增设到发线和换装线,日均增加进口集装箱换装能力3-4列,全年通过中欧班列2710列,同比增长32. 8%。波兰和白俄罗斯加快提升马拉舍维奇一布列斯特口岸的换装能力,新开辟布鲁兹吉一库兹尼察、斯维斯洛奇一谢米扬努夫卡口岸,换装口岸从1个增至3个,缓解既有口岸能力紧张的状况。
 
  中国积极推动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在运输组织、货源组织、金融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的现代物流枢纽,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2021年,上述五大集结中心 共开行中欧班列8469列,占中欧班列开行总数的56%。德国在汉诺威铁路物流枢纽建设了专门用于集装箱列车作业的编组站,中欧班列在西欧地区集散和转运能力明显提升。
 
  中欧班列还极大带动了多式联运快速发展。在海铁联运方面,中欧班列拓展了经波罗的海、里海、黑海的国际海铁联运新径路,实现了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沿海港口无缝衔接,构建了联通东亚、东南亚与欧洲的海铁联运新通道,以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等沿海港口为起点的中欧班列线路已达29条。在公铁联运方面,中吉乌、中吉哈、中尼公铁联运班列相继开行,有效缓解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的通行压力。在空铁联运方面,广州、成都等城市依托中欧班列打造了“空 铁联运”跨境电商出口新模式,推出了铁空精品联运线路,推动了“铁海公空邮”综合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
 
  搭建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
 
  8月16日上午,浙江义乌铁路口岸,中欧(义新欧)班列义乌平台2022年度开行的第1000列列车鸣笛启程。此趟X9017次“义新欧”中欧班列满载100个标箱五金器具、日用百货等货物,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奔赴中亚五国。
 
  中欧班列的开行,优化了区域开放格局,扩大了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通,促进了沿线国家民生改善,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国家发展改革委开放司司长徐建平介绍,经过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的十余年,中欧班列已被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其企业、民众广泛接纳和利用,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结晶和重大成果。随着开行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中欧班列应中欧投资贸易的不断扩大而产生,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而壮大,是我国与共建国家经贸联系最为紧密的路径。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运送货物530万标箱,重箱率达98.3%,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已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渐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涵盖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中欧班列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的开行,开辟了广大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通道。例如,我国河南郑州、重庆等城市的外向型产业在中欧班列开行后,实现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新疆依托中欧班列进一步增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助推了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高质量建设。波兰罗兹、德国杜伊斯堡等城市伴随中欧班列的发展,国际物流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当地生产的特色产品搭乘中欧班列大量销往中国。
 
  维护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欧班列充分发挥国际铁路联运“分段运输”、人员接触少的优势,全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源,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向欧洲发运防疫物资1420万件、10.9万吨,成为了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增强了国际物流应急保障能力,凸显了安全、稳定、富有韧性的优势,已成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支撑,生动诠释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徐建平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中欧班列畅通运行,牢牢坚守疫情防控的底线,有效维护了中欧班列安全稳定发展大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欧班列逆势而上,全力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有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物资的通畅运输,为沿线国家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 12406列,运送货物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 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15183列,运送货物146. 1万标箱,同比 分别增长22%、29%。针对长虹、TCL、戴尔、联想、吉利、沃尔沃 等400余家企业,中欧班列提供定制化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产经营的运输需求。同时,中欧班列也为 欧洲和沿线国家的有关企业送去了生产物资和原料,改善了相 关企业的生产条件。
 
  中欧班列在充分发挥“平时”贸易运输通道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急时”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作用,成为构建安全、稳定、富有韧性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初苏伊士运河货轮搁浅事件发生后,亚洲至欧洲的海运航线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受疫情影响的国际供应链遭受进一步冲击。中欧班列及时发挥应急战略通道作用,展现了陆路贸易运输的韧性和潜力。
 
  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给沿线国家送去了“中国制造”“中国机会”,也捎回了“欧洲产品”“欧洲希望”,“中欧班列+贸易”“中欧班列+口岸”“中欧班列+园区”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中外各方对开行中欧班列的需求不断增长。徐建平表示,下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巩固稳定提升”这条工作主线,统筹做好“五个着力”。
 
  着力强化中欧班列设施保障能力。以瓶颈路段和拥堵口岸为重点,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国内“卡脖子”路段升级改造和重点口岸站扩能改造,积极拓展与中东欧、中亚、西亚等国家之间的运行新通道。不断优化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内布局,增强集结能力,加快中欧班列国内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转变。
 
  着力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大力拓展回程货源,促进运输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完善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中欧班列运行评价体系,更好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更多运输资源向开行质量好的企业和线路倾斜。
 
  着力创新中欧班列运行管理和发展模式。加快中欧班列运行监测评估预警信息平台和铁路智慧口岸建设,努力打造“数字班列”。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多式联运服务,推进中欧班列与丝路海运、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联动发展,打造“精品班列”。充分挖掘沿线国家和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开行“旅游班列”。
 
  着力构建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继续用好由国铁集团牵头组建的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国际合作平台,在运输组织、运价协调、线路拓展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全力建设好、维护好、运营好中欧班列统一品牌。
 
  着力加强中欧班列运行风险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中欧班列运行,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加强中欧班列运行安全预警。用好公安部牵头的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执法安全合作会商机制,加强安全运输技术体系建设,引导国内外参与企业不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防措施,为中欧班列安全稳定畅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count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