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加征关税是美国经济政策不合逻辑的又一体现”

   2024-05-2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

 
  舆论认为,美方这一扭曲市场的行为无助于其本土相关产业繁荣,真正惩罚的是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
 
  “真实目的是捞取选票”
 
  一段时期以来,美国持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动用出口管制、加征关税、长臂管辖等手段,限制中国在先进制造和高技术领域的发展。
 
  联合国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阿莱娜·杜晗17日发表声明强调,单边制裁不得用作针对他国的外交政策工具和经济胁迫手段。
 
  “(美国)针对中国、中国公司或个人的单方面制裁不符合国际法,也不符合《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第48(1b)条关于‘集体反措施’的标准,因此构成单边强制性措施。”
 
  有分析认为,出口管制、加征关税等保护主义行径不但会让美国丧失在先进产业中的结构性优势,未来还可能导致先进制造业企业离开美国。
 
  数据显示,面对美方的多重限制,电动汽车、医疗用品和半导体产品当前在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为5.9%,远不及中国整体出口总额的1%。
 
  具体到电动汽车,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数量仅超过一万辆;而到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更是降至不足2000辆。
 
  《外交学者》杂志:2023年,中国对美国的电动汽车直接出口额仅为3.68亿美元,美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仍主要由本土品牌主导。
 
  针对这一现象,有分析明确指出,中国相关产业并不过分依赖美国市场,因此美方追加的关税措施很难对中国企业产生实质性的经济影响。
 
  彭博社认为,美国政府在绿色科技领域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动作尽管看似强硬,但实际效果可能仅具象征性,几乎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
 
  既然如此,美国政府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16日解释得很明白: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方之所以打着公平竞争的幌子搞保护主义,真实目的是打压中国新能源等产业,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通过竞相对华示强捞取选票。
 
  谢锋进一步指出,美对华贸易战打了六年,结果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2000亿美元,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到头来买单的是美国消费者,吃亏的是美国企业,冲击的是国际经贸秩序。
 
  “(美国)在全球化时代开倒车不得人心,升级贸易战、产业战、科技战,阻挡不了中国的发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经济政策不合逻辑的又一体现”
 
  拜登政府宣布对华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也引发美国舆论的批评。
 
  美国城堡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肯·格里芬日前出席卡塔尔经济论坛时指出,新一轮的加征关税是拜登政府经济政策“不合逻辑”的又一体现。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但与此同时,又推出一系列完全与既定的零碳目标背道而驰的政策,对来自中国的低成本、高质量且对美国消费者极具价值的电动汽车征收巨额关税。”
 
  事实上,美国惯用的保护主义措施一直被认为是“回旋镖”式的自伤行为。
 
  美国零售业领导者协会(RILA)负责国际贸易的副主席布莱克·哈登近日发表文章,批评拜登政府决定延续301关税的做法是“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侮辱”。
 
  文章称,在过去五年里,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已经为华盛顿贸易政策的“失败实验”多支付了超过2150亿美元的关税。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对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表示担忧。
 
  在14日联合接受采访时,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与到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共同表达了对美方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反对。
 
  在克里斯特松看来,“加征关税是破坏全球贸易的坏主意”。
 
  朔尔茨则着重强调了与中国开展贸易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西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有一半是由西方制造商自己在中国生产、然后再出口到欧洲的。
 
  “我们同样不应忘记,欧洲制造商和一些美国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上很成功,也向中国销售了大量在西方生产的汽车。”
 
  许多西方媒体认为,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互联的当下,各国应谨慎处理对外贸易,避免导致开放市场瓦解。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各国进行公平自由的贸易,不仅无法获得国际支持,更使美国自己陷入孤立。
 
  与此同时,与加征关税并行使用的出口管制不仅禁锢了美国本土企业发展、冲击了就业,还在某种程度上切断了美企与全球供应链的联系;而中国经济韧性强,有能力应对短期冲击,长远来看还可凭借自身优势进行新的规划部署。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学者保罗·特廖洛近日发文指出,美国对华实施大规模出口管制几年来,在中国企业的持续努力和中国政府的重视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生了积极变化,产业格局更加复杂多样,投资类型更加新颖,预计今后几年将出现更多新的技术突破。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