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牢记嘱托 努力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

   2024-05-27   来源:中国水运报   

   汽笛声声,巨轮靠泊。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辆辆无人集卡忙碌地来来往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堆放。明亮的色彩,清爽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从这里通达全国,也从这里走向全球。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日照市考察调研,他来到日照港,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情况,并亲切慰问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
 
  人人都是奋斗者
 
  考察当日,工作人员身穿白色、蓝色、橙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工装,引起了总书记的兴趣。“我们向总书记介绍,不同颜色的工装对应着不同的岗位。”王志勇是山东港口航运集团旗下轮船上的一名轮机长,当天他身着白色工作服,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总书记很亲切,鼓励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推动日照港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
 
  回忆当时的场景,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一级技师田振东红了眼眶:“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基层一线,他说‘人人都是奋斗者’,让我们十分振奋,因为日照港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
 
  20世纪80年代,老一辈日照港人炸礁平滩、移山填海,让千年荒滩蝶变现代煤码头;迈入新世纪,日照港用13个月打通石臼港区东西港区,17个月建成矿石码头,进入发展快车道,高歌挺进“亿吨大港俱乐部”。尤其是2019年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日照港站上更广阔的舞台,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
 
  如今的日照港,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一个个码头忙碌运转,一条条航线四通八达,一箱箱货物不断“迁徙”。今年一季度,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7%,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5.3%,实现首季“开门红”。这正是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的生动写照。
 
  从上海洋山港到浙江宁波舟山港,从武汉新港到重庆果园港,从徐闻港、黄骅港到日照港……港口发展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关注的重点之一。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殷殷嘱托凝聚深切期望,为我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方案”领跑智慧码头建设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山东省港口发展建设和日照港规划布局等情况介绍,并察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他说,日照港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总书记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张连钢说。
 
  当日,他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山东港口建设自主可控智慧码头的情况。其中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得到了总书记的注意。
 
  据张连钢介绍,目前全球主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多采用垂直布局模式,日照港在将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时,化“差异”为“优势”,采用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方案,破解了无人集卡作业需要“安全员”监督的难题,实现了自动化轨道吊“少跑路”、集卡车在堆场“自由行”。“装卸船单机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每年可削减碳排放9000多吨。”张连钢自豪地告诉记者。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港口行业积极向数字化、智能化要动能,逐梦新质生产力赛道——
 
  2019年,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把5G融入港口作业全流程,落地了全国最大规模的5G龙门吊集群、5G无人集卡编队、港区5G无人驾驶示范区,实现了L4级别的集卡无人驾驶;2021年,天津港自动化码头正式投产运营,建设周期仅一年零九个月,创造了同等规模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的“中国速度”;2023年,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投产运营,投产不到一周就刷新了装卸效率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研发建设领域实现全新突破,拥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决方案。
 
  张连钢带领的“连钢创新团队”正是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创新团队,他们先后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
 
  “我们将再接再厉,把智慧港口‘中国方案’推向全球,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张连钢说。
 
  打好“绿色牌”变身生态港口
 
  在日照港石臼港区南作业区工作的一线工人,深切感受到近年来日照港在绿色化发展上取得的成效。在这里,煤炭作业不见扬尘景象,货物流转不见货,人员作业不见人,宛如一个大型无人智能化作业流水线。
 
  “过去这里环境确实不好,因为煤炭、矿石的属性就会导致漫天灰尘,如今我们的货物接卸、转运都是全流程化自动化,采用环保管控‘全流程+立体智能’系统,告别了以往‘风尘仆仆’的作业现场,预计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100余吨。”田振东向记者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产业高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与港口有关的环境问题也逐步凸显。对此,各地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港口,不断加强港口领域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
 
  2019年,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态港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投产运营,聚焦国际前沿港口管理经验,致力于打造港航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河北黄骅港煤炭码头以大数据驱动环境治理,实现了对港区粉尘、水源等环境要素的智能化、精细化管控,获评五星级“绿色港口”;2024年,“天津港绿色低碳港区建设实践”入选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习近平总书记到日照港考察调研,对于我们山东港口全体职工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好港口作为链接‘双循环’的重要物流枢纽作用,提升港口服务效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山东省港口集团董事长霍高原说。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