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铁矿石长期合同应取代现货贸易

   2008-04-29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昨日表示,目前印度铁矿石的性价比已经完全扭曲,这种比价关系不可能持久,其相比巴西矿也已毫无竞争优势可言。他为此呼吁,长期合同应当取代现货贸易成为中印铁矿石贸易的主要方式。

  在昨日召开的2008中印铁矿石峰会上,罗冰生认为,作为一种商品,铁矿石对供求双方来说均具有专一性,这就决定了铁矿石贸易的供需双方存在明显的互相依存关系。过去的实践证明,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双赢的供需贸易关系,是对双方均为有利的最佳方式。

  数据显示,印度矿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正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其相比巴西矿也无任何竞争优势可言,2007年印度矿全年平均到岸价上升到98.79美元/吨,巴西矿则为97.15美元/吨,考虑品位和质量的差异,两者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在离岸价方面,2007年1-11月印度矿平均离岸价为45.91美元/吨,比2006年的44.47美元/吨上涨了1.44美元/吨,涨幅为3.24%,比2007年国际公开价9.5%的涨幅低6.26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澳大利亚矿、巴西矿、南非矿的平均离岸价的涨幅。

  罗冰生说,这说明中国进口印度矿的平均到岸价大幅上涨,主要得益方是执行即期海运合同的海运企业。而印度矿的平均离岸价只上涨3.24%,这说明在中国钢铁企业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印度矿山企业也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印之间铁矿石以现货方式为主的贸易行为,对供需双方均造成了损害,严重削弱了印度矿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并且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态势,如果供需状况有所缓和,中国钢铁企业首要的选择是少用或不用印度矿。”罗冰生称。

  目前,以现货为主的中印铁矿石贸易方式仍占据主导,并很可能因为供求关系再次导致海运费大幅波动。今年1月18日至2月18日,中印铁矿石贸易合同总量为1685.26万吨,其中现货贸易方式1664.54万吨,占总量的98.77%。

  罗冰生称,中印铁矿石贸易应当回归国际主流的贸易方式,即:实行离岸价,以一年一度的国际公开价格进行结算;只有在中印铁矿石贸易实行长期贸易合同的前提下,中国钢铁企业才能同海运企业签订长期海运合同,锁定海运费。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