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进口粮食 不如“进口土地”

   2008-06-19   来源:中国贸易网   

  今年前3个月,国际粮价60%的增幅让很多国家挥别廉价粮食时代。基础粮价上涨让海地总理成为全球首位因为大米和大豆价格上涨而下台的国家首脑。富庶的国家也难以幸免,当美国消费者抱怨超市限制大米出售时,美国政府也因为玉米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过分消耗粮食而受到抨击。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打造“海外农场”的热情日益高涨。进口粮食,不如进口土地成为业内共识,不断有中国农业企业到海外“租地种粮”或“买地种粮”。而在4月底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农业部官员透露,政府部门目前正在探讨相关的鼓励政策,原本仍具试探色彩的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当天的会议上,新疆新天集团的副总裁张洗尘介绍了该集团的中古合资水稻农场项目。该项目是古巴最大的农业合资企业,完成土地开发5000公顷,解决了古巴粮食短缺的问题,因此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张洗尘说:“事实上,开发南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优厚的水土资源在降低中国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农业经济进入全球农业大循环,粮食产品返销国内将成为国内市场的有益补充。”他认为,扶持农业企业走出去“租地种粮”甚至“买地种粮”,是加强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目前,新天集团正打算将自己的农业投资扩展至独联体国家。

  据记者了解,对于农业开发的国际投资而言,不论资本输出国还是输入国,对农业投资通常持欢迎态度,农业投资的国际资本流动限制一般较少。而在工业领域,由于涉及国家产业保护和国际竞争,通常存在较多的准入限制。我国人多地少,又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潜力有限。

  此外,我国粮食生产一直处于小型化生产模式,比较精细,不似西方国家对化肥和能源比较依赖。相对国外的转基因技术,我国的种子生产技术,如杂交水稻等是一种安全的农业技术,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中国的中小规模农垦开发模式也更适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拥有可靠农业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的国家,通过海外农业开发,为缺粮国家增加粮食生产甚至增加到可出口,是双方共赢甚至是造福全人类的举动。

  因此,我国未来在海外进行农业合作发展的潜力巨大。东南亚、俄罗斯、中亚、巴西和阿根廷等,都是适合我国海外农业开发的潜在目的地。在非洲,中非农业合作已成功开展,中国农业在非洲取得了良好声誉,并取得了优势地位。非洲不少国家土地肥沃但利用率低,而且,农业是安哥拉、赞比亚、莫桑比克等众多非洲国家吸引外资的优先领域,中国资本在非洲农业领域还大有潜力可挖。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