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通胀压力已由CPI集中体现为PPI

   2008-08-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CPI在5月份攀升至8.5%的高位后连续三个月回落,通胀预期有所缓和。然而,通胀的先行指标PPI却难以让市场平静。

  数据显示,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0%,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PPI与CPI已连续三月形成倒挂,且“喇叭口”有进一步扩大之势。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PPI在高位运行的可能性加大。PPI步入两位数,较上月上涨了1.2个百分点,主要是国家发改委6月宣布上调油价、电价所致。近期国际油价虽有较大幅度回落,但依然在每桶100美元上方,发改委继续上调油价的动机和空间仍然存在。其次,CPI继续下行并非没有空间。CPI的持续回落,很明显是食品价格同比增幅下降所致。目前,秋粮丰收在即,上半年生猪存栏数显著增长,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回落。

  而PPI反超CPI本身就意味着通胀压力的加剧。通常情况下,PPI传导至CPI大约有3至6个月的时滞,主要取决于上游企业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以及市场的竞争程度。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过高的PPI只能靠企业自身去消化,直到接近企业成本承受的极限。企业被迫选择减产或转行,市场供给出现收缩,终端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完成传导周期。

  实践表明,无论通过何种形式,PPI最终都会传导至CPI,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而我国长期以来扭曲的要素价格,及为缓解通胀压力而实行的价格管制措施,客观上为通胀压力的传导设置了障碍。国际油价的起落短期并没有影响我国的PPI,原因就在于我国对成品油价实行价格管制,由国家补贴国内外油价的差额部分。数据显示,NYMEX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的月度算术平均数,在6月达到了每桶133.97美元的峰值,7月份均价基本与之持平。而我国PPI6月份仅较上月上涨0.6个百分点,7月份才大幅上涨,两者间的关联度并不密切。如果就长期趋势而言,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无疑都会影响到PPI,只不过价格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导力度。

  PPI对CPI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影响非食品价格实现的。数据显示,5月以来,非食品价格增速开始反弹,并分别较上月上涨0.2个百分点。近期,宝洁公司先后两次宣布上调旗下产品价格,就已表明日用品价格面临的上涨压力。然而非食品价格的缓慢上涨,并非市场化的结果,同样还是价格管制抵消上涨压力所致。发改委在上调成品油价格后,并未顺势上调公共交通及出租车价格;电价上调,也不涉及居民生活用电;天然气价格上涨也未涉及化肥生产部分。上述差异化的价格调整措施,明显是对CPI的保护,反映到数据上,自然不至于过快反弹。

  如果抛开价格管制的因素,CPI定然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通胀的压力。为不让市场各方对通胀放松警惕。笔者建议,不妨把更多的目光投向PPI,从源头上关注通胀的压力。从长期来看,光靠行政手段控制价格是不现实的,必须从缓解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出发,把PPI作为抑制通胀的首要目标。为防止市场形成恶性通胀预期,短期内须将PPI控制在10%以下。为此,可试行对高耗能产业的差别定价,合理引导产业的有序升级。对于钢铁等高耗能产品,可适当限制出口,降低有效需求。对于原油、煤炭等能源,除了大力提倡节能减排,还要严厉打击走私,避免一面补贴全世界,一面又高价进口原油的怪状。

  现阶段,通胀压力已由CPI集中体现为PPI。我们既不能对持续回落的CPI掉以轻心,更不能放松对两位数PPI的警惕。短期来看,发改委继续上调油电煤价的可能性较小。不妨说,当前我们的主要矛盾已不是CPI,而是不断高企的PPI。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