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三十周年纪实

   2008-09-27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八个字,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挂在百姓的嘴上。

  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也是在1978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所属“平乡城”轮装载着162只集装箱,鸣笛驶往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墨尔本。

  这一刻,也标志着中国的远洋运输事业,正式跨入了集装箱时代。

  集装箱运输作为传统海运中新的运输方式,从1956年4月开始运输第一只集装箱开始,到2007年全球每年约有10亿吨的货物以集装箱方式运输。集装箱运输使传统班轮海运发生革命性变化,使装卸效率和运输安全性极大提高,为全球性产业分工转移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的加速,中日间的贸易有了大幅增长,货流带来的严重的压港压船现状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197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当时的外贸部和交通部开始组织中国海上运输的国际集装箱运输试运。1973年4月,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中国外贸运输总公司与日本新和海运、日新仓库两公司在北京经过协商达成在中日航线的杂货班轮上使用小型集装箱,在上海、天津和日本大阪、神户、横滨之间开展试运的协议,到1977年8月,交通部召集上海、天津两港以及天津建港指挥部,专题研究集装箱运输问题,中国开展规模化集装箱海上运输的准备工作启动。1977年12月,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所属“丰城”、“盐城”两轮在甲板上试行装载20只2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去日本。

  经过长达五年的精心准备和科学验证,1978年9月26日,担负着开辟中澳集装箱航线任务的 “平乡城”轮,在装载162只集装箱后正式启航驶往澳大利亚。

  到2008年,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经历了整整三十个年头。

  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全力发展集装箱运力

  中远发展集装箱运输事业是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开始的,当初,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只是将原有的杂货船、散货船进行改造,只在船舶甲板上装载部分集装箱,与当时国际上使用的全集装箱船运输模式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从80年代起,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紧跟国际远洋运输发展趋势,对船队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由过去单纯增加船舶吨位,逐步向船队结构的完善合理发展,增添集装箱船、多用途船,减少普通散杂货船。

  从1979年开始,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先后向日本订购建造8艘载箱量分别为430TEU和753TEU滚装船。1982年9月至1985年12月,又先后在联邦德国、日本和国内船厂分别承接了22艘集装箱船,全部投入集装箱班轮运输。1987~l992年又增加15艘,其中载箱量2700TEU的5艘第三代集装箱船是代表当时最新科技的全集装箱船舶。

  1997年,经交通部批准和上海市政府支持,中远集团决定对中远航运体制进行资产重组,在上海成立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中远集装箱船队的统一经营与管理,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再一次进入发展的高速跑道。

  从1997年开始,中远集运在运力提升上屡创记录:

  1997年1月8日,公司承接了5446TEU的“鲁河”轮,她不仅是中国第一艘第五代超巴拿马型全集装箱船,也是当时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科技含量最高的全集装箱船舶。

  2004年,5艘当时国内最大的8000TEU全集装箱船加盟。

  2006年,承接5艘9449TEU船舶投入运营,再一次刷新了国内集装箱船舶规模。

  2007年12月28日,公司与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签订16+4艘4250TEU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大一笔金额的一次性购船合约。

  2007年8月9日,10000TEU集装箱船 “中远亚洲”轮在天津港首航欧洲,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船舶。

  2008年4月3日, “中远大洋洲”轮,命名交付仪式在南通中远川崎船厂码头隆重举行,这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1万TEU集装箱船。

  2008年4月23日,公司一次投资近百亿订造8艘13350TEU集装箱船,这在中国远洋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

  多年来,随着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中远集装箱运力从1978年只有半集装箱船舶仅7艘,滚装船3艘,总的运载能力仅为931TEU,全年运载集装箱2187TEU,发展到2007年,公司拥有全集装箱船舶143艘,总箱位为43.4万TEU,居全球第六位,运载集装箱766.3万TEU,其中重箱运量为570.89万TEU。

  不断打造基于中国本土的全球运输网络

  80年代,全球集装箱航线基本上都被国际资班轮控制着,随着中远发展集装箱运输事业伊始,便将运力提升与调整航线和运行组织工作同步启动、同步发展,实行定船、定线、定班期运行,开辟了基于中国本土的全球运输网络。

  1978年9月26日,公司开辟上海至澳大利亚集装箱班轮航线。

  1981年1月,公司“张家口”轮离开国内首航美国旧金山,开辟了第一条中美集装箱班轮航线。

  1981年6月,“抚顺城”轮自上海港装载集装箱首航神户,开辟了中日集装箱班轮航线。

  1982年,中远开辟了第一条中欧集装箱班轮航线… …

  1986年初,公司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环太平洋集装箱运输网络工程”的设计,将环太平洋沿岸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港口的外贸货物像“血液”一样通畅地流到“躯体”的各个部位,组织成一个集装箱运输干支线交叉衔接的运输网络。

  此后,公司根据航线、货源和船舶情况又多次对班轮航线进行调整,不断提高船舶运输效率,特别是1988年4月,将香港—美西线集装箱班轮改为星期班(每星期固定时间开出一艘船),受到货主欢迎,国外媒体更是惊呼“中国航运正在大踏步赶了上来”。

  1999年,中远集运在中日航线上注入“绿色快航”概念,将航线服务精确到小时,同时推出班期、交货、中转、通信、证书传递、专人服务和货物跟踪保证,真正做到“当天到货、当天超市上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远集运将目光瞄准航运业中的“高端服务”——快速交货服务(H.D.S.)——定时开航、定时到港、定时交货。实现船到港2小时以后即可提货,将海运服务提升到准空运水平,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如三菱商事、AIT、TRADIA、NOHHI、日通运输等大型企业。

  2005年开始,公司不断完善支线运输网络,相继开辟环渤海湾内支线、东南亚—澳大利亚周班快航、马尼拉—中国香港航线、环亚得里亚海支线、中国—红海周班航线等一大批支线网络的铺设,还开拓了中美洲、红海、黑海、地东、菲律宾、越南,以及南沙、汕头等新兴市场。同时,公司还首次尝试与国际资班轮的地区合作,先后与日本川崎、阳明公司等公司开展航线合作,经营成本得到了显著降低,企业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007年10月30日,为降低北美内陆转运通道对于美国铁路公司的依赖, “中远安特伟普”轮靠上加拿大罗伯特太子港集装箱码头,11月1日2点30分,该港有史以来第一个集装箱,也是公司第一个到达该港的集装箱安全卸下。这条全新转运路径的开辟,促使美国BNSF铁路公司推迟了合约年度的费率上涨,并且给予费率上一定幅度的优惠。据测算,截止8月底,该航线共计减少成本支出超过4000万美元。2008年7月19日,公司“中远长滩”轮挂靠该港,从而提前一年实现了两组航线直挂鲁波特王子港。

  为降低受巴拿马运河宽度的桎梏,2008年7月7日, “中远悉尼”轮挂靠巴拿马Balboa码头,通过高速铁路网络将集装箱转运至大西洋侧码头,同时还将该服务辐射至加勒比地区及南美洲东岸部分地区。这标志着船舶不通过巴拿马运河,而经巴拿马铁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全新服务模式已全面展开,此举将有利于规避运河拥挤带来的风险和大大减少运河费用。

  三十年来,公司致力于各航线的精细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管理,在不断新增运力的同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随着公司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市场营销的深耕力度,公司逐渐成为菲利普、埃克森美孚、杜邦、ABB、宜家等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核心承运人。公司先后多次获得《美国托运人》杂志的赞誉,澳洲—北亚航线连续8次获得《劳氏日报》颁发的年度“顾客服务奖”和“船舶准班奖”。2005年,公司获劳氏周刊颁发的“全球最佳船公司”大奖……

  科技创新,为集装箱运输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无纸贸易、电子商务等技术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变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公司也逐步在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上不断发力。

  1998年以来,公司陆续在船舶调度、生产统计、财务管理上引进了计算机应用系统。随后还陆续对财务系统、统计系统加以完善和再开发,大大压缩了人工统计、分析工作,不仅显著地减少了数据错误,还极大地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但由于上述系统是独立开发,相互没有关联,相关数据产生后,还需人工比对和校正,对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并没有带来明显的促进,还不能适应全球营销一体化的服务要求, 1998年年中,公司启动了新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中远集运全球信息战略规划。

  2000 年11月11日,公司引进IRIS-2系统,到2003年,全球各地区的IRIS-2系统的切换工作顺利完成。公司依据数据管理的安全性、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及信息共享的需要,又分别架构了MIS (管理信息系统)、EDI (全球数据交换平台)、电子商务和容灾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经过多年的引入、消化、再开发,该系统指导和监督生产经营、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日趋显现。目前中远集运生产经营的所有体系,均纳入正规渠道,形成了全球信息的高度集成——总部与现场操作的高度集成,装港与卸港的高度集成,货流与箱管的高度集成。实现了对舱位和合同进行细分管理、在线订舱、远程提单打印等功能。2003年,中远集运依托IRIS-2系统的高度集成性,将客户关心的数据进行综合、提集后,在国内第一家推出船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www.coscon.com),涵盖了船舶动态、集装箱动态、在线订舱、远程提单打印等功能,其快捷的查询界面,详细的集成数据,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2002年,公司开展了SAP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通过项目组与外方顾问经过近7个月的并肩作战,先后完成了内部顾问培训、用户访谈、业务蓝图设计、系统客户化配置、集成测试、最终客户培训、上线准备等一系列工作。到11月8日,SAP财务系统正式启用,财务人员全面使用该系统处理日常财务业务。

  2004年,随着船舶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公司开始研发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将船舶航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卫星通信系统、船舶局域网、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海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以及陆地通信网络、机关办公网络等诸多方面的技术糅合在一个系统中,采用多路船位数据调用、船舶AIS设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LRF)实际应用、多系统数据共享叠加和不同电子海图数据兼容、岸基主动调取船舶数据等多项技术为国际业内首创,2005年投入试运行。2006年9月19日,中远集运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公司举行,被专家认定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先进平台。

  数十年如一日的履约先锋

  1995年,国家开始探索航运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时,中远集运是第一个引入这个体系的企业,1996年,经中国海事局审核认证,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取得公司“符合证明”(DOC)的船公司。

  2001年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保安规则),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引入该体系的航运公司。

  2005年开始,中远集运委托第三方机构上海质量技术咨询事务所、上海市顾客满意度评价中心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相关方的调查,根据公司管理情况来征求社会相关方对中远集运的看法,包括诚信、道德、公益方面做一些评估。

  根据集团的统一部署,公司将推进履行全球契约和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列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细致而有力的措施,在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上,系统地融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因素,搭建了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形成了履行全球契约的体系保证。公司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研究和决策相关事务,以确保中远集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得以实现。其次,中远集运在成立相应组织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而又周密的推进计划,从时间进度、工作内容、主要目标和责任部门等方面进行策划和部署,以确保相关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并按要求推进工作。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在中远集运现有综合管理体系三本主手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写中远集运“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特别对人权、劳工关系和反贪污等相关要求作了规定。在综合管理体系原有程序基础上,新增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七个程序文件,并对原有程序文件也按要求作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员工手册、信访条例等操作文件,增加有关人权和劳工关系的条款,并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进行了整合。

  基于资产核心地位和创新管理基础,中远集运作为中远集团履行全球契约的试点单位,独立发布了《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在推进全球契约过程中,公司围绕其十项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所规定的内容,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指标体系。两个体系的建立,为中远集运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要素从战略策划到具体实施,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落实到相应的责任部门,在运行机制上保证了中远集运在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中长期目标和年度指标的实现,同时也促使打造负责任企业的各项要求不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

  30年来,几代中远人以“求是创新、图强报国”的精神,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克服了种种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打造了一支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名列世界前茅的集装箱班轮船队,培养了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远洋人才队伍,为国家远洋运输事业和国家经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世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使得国家的发展与世界同频共振。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的30年历程吸取了改革开放的精髓,30年来,公司不断吸取先进的技术、坚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公司订造的第一艘全集装箱船舶,就是利用国外贷款、利用国外技术在国外制造的。

  凭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不断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自己,在技术引进中,在文化交流中,在全方位的竞争合作中,在碰撞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从成立初期的国家投资到改革开放后贷款造船,再到2005年在香港上市、2006年在上海上市,公司摆脱了“输血”发展的模式,走向了依托市场、利用资本市场供血发展的良性发展循环。

  2007年,为适应公司船舶大型化的经营模式,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况,达到航线资源的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使之配置科学化,使公司效益达到最大化,同年10月19日,正值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公司正式推出《公司战略发展研究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拥有和控制的运力超过100万TEU,成为亚洲第一、进入全球第一梯队,规模与创效能力相适应的世界一流集装箱公司”。

  回顾30年的中远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就是一部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思想解放史,可以说,没有1978年开始启动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的今天。

  改革开放的航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缆起锚,这是中华民族又一次充满艰难、风险和希望的新的长征,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伴随着这声极具震撼的启航笛声,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也正式踏上了征程。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而选择集装箱运输模式,也何尝不是中远人的第二次创业?!

  30年,犹如白驹过隙。但,这30年,是中远集运人全身心参与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一部恢宏而难忘的奋斗拼搏历程。

  30年,弹指一挥间。但,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机制到体制、从国内到全球,中远集运人对打造全球领先、亚洲第一的追求,如长江奔涌,不可逆转。

  30年,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的背后,是蕴含着中远集运人的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的实践勇气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

  30年,我们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泪水和欢笑、荆棘和鲜花、坦途和险道,交织在一起,但中远集运人那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宏伟篇章就是用这些欢笑和泪水共同写就。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