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中国外运股份总裁张建卫:“冬天”景色也美好

   2009-01-08   来源:现代物流报   

  正当全球经济危机进入深冬,12月19日,国资委发布消息,国内大型综合物流企业中外运集团与全球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中国长航集团,重组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合壁双剑欲打造国有综合物流业中的巨无霸。

  站在巨无霸上的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以下简称中国外运)张建卫斗志昂扬,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风暴之下,对中国外运这类大型综合物流企业来说,机遇大于风险。”

  风暴之下——谁都难独善其身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重心在外向型经济的中国企业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拥有国内最大国际货代业务的中国外运难逃寒流?张建卫坦言,“中国外运80%的收入来自国际货代。在外向型经济依赖度比较高的地区,华东和广东等子公司都受到极大冲击。中国外运的货代高地浙江更是遭遇了96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滑坡。”

  金融风暴的骨牌效应从远洋运输等外贸物流企业向国内推进。中国外运内贸水运受到来自远洋运输企业的市场挤压。“今年下半年,国际航运市场萧条,许多在远洋干线跑不下的中型集装箱船撤入内贸水运。内贸水运船一般大一点也就是在800TEU左右,而回撤船运力达4000-5000TEU。狼入羊群,冲击不言而喻。”

  风暴之下,中国外运还面对前所未有的人工成本的压力。张建卫坦言,国内物流业过去粗放发展,劳动密集型特点,行业普遍存在合同工、临时工问题。《劳动合同法》今年实施后,注重守法经营的中国外运人力成本陡增。(这也跟中国外运今年扩员有关,外运e速业务从过去130多网点增至400个网点,增加2000多个员工。)上半年人工成本达12亿,占收入的6%,而往年基本9亿左右。

  对短期内物流市场前景,张建卫并不乐观,“目前,全球经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能说已经见底了,还得继续观察一下。但预期估计,由外贸拉动的物流行业,要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没有两三年时间恐怕很困难,尤其国际货代等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的物流企业。”

  对症下药——寒流不是躲过去的

  对于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来说,寒流总是来的更早一些:危机感总是让他们管窥蠡测,先于别人看到冬天。

  打开中国外运公司网站,可以看到成本优化项目的栏目,显示该项目是今年7月份实施。张建卫却对记者说“这不是应付金融风暴的临时措施,而是我们考虑已久的。”

  早在2002年中国外运重组上市时,张建卫就反思货代业毛利率越来越低的现象。在研究了中国外运5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内部改革尝试后,“我们发现毛利率下降的根因在我们50多年经营货代的模式存在问题。经济发展有周期,产品也有生命周期,中外运经营模式是计划经济下的经营模式,服务产品也仅是计划经济下的产品,继续沿用这种模式而不思改革,这本身就是风险。”这种危机感促进了改革。成本优化项目等就是改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推进精益物流管理和服务。

  中国外运这个计划经济喂成的巨人,服务网络七经八脉却联而难合,服务节点星罗棋布却点而不接。张建卫并不隐讳其中缘由,“1996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党组决定,中外运实行集团化管理,收编散落在各省的分支机构,并在1997年开始整合。通过两年多时间把全国逾57个省市分点减编到36个,但体制和结构等根本问题没解决。在很多地方,人们都知道中外运货代实力最强,但几乎谁也没把中外运当回事。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无整体作战能力,都是诸侯林立,各自为战。”

  多年外运工作经验,张建卫俨如企业大夫:改变中国外运结构性问题,首先疏通物流网络,其次提升网点能力。目前我们已形成一个共识:要建立以主要港口为重点,向内地辐射的经营格局。如在东北打造以大连港为中心,向东北辐射的扇型面。凡在扇面内的省市公司或地市公司,都要围绕大连港经营,并逐渐变为以简单操作和当地销售为主的成本中心,而不是现在的利润中心。

  对张建卫来说,可以说风浪不是躲过去的,而是闯过去的。为祛除网络和节点痼疾,张建卫的调治重心一是要求上下的思想都应统一到集团的发展战略上;二是改革经营模式;三是理顺管理体制。为了统一思想,他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从今年起,在两年内完成所有三级公司领导培训,并建立以三级公司为班底的人才储备队伍。

  何以如此?张建卫告诉记者,货代行业有个规律:人际就是生产力。客户关系网是货代业成功一个关键,但人际网利弊兼有。人脉关系重了,成熟的管理体制难以建立。依赖人际的管理类似漏斗。中外运有着一种现象,总部的管理思想和要求传到各省市公司,往往个别的省公司会对此作“打折”处理,对己有利的被充分宣传,不利的则被漏掉;再传到三级公司,就被“筛子”过滤。总部整体思想最后能传达到一线的已面目全非了。

  统一思想,一致迎战。就没有过不去的冬天。

  市场格局——洋物流恐难抄底

  外向型经济的低靡,在未来期间会不会引发国内货代企业大面积倒闭?外资物流企业的逆市投资,借机反击,会不会冲击中国外运等国内企业?

  “货代企业是轻资产型企业,大量倒闭不太可能。”张建卫对记者说,“但可能出现缩小规模甚至裁员,以维持基本生计。由此推断,物流业势必面临一次资源整合和产业重组。”对国内部分民企寻求买家,张建卫表示,“可以理解,他们兜里没钱,只能先保生存。”

  但倒闭和并购潮下,外资物流能否抄底中国市场?张建卫表示“外企不可能抄底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有其特殊性,目前还不是成熟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规律受到相当程度政策制约,国有企业占据市场主流。这种政治和经济环境能保护民族企业,外资抄底市场很难。”

  会不会冲击中国外运?张建卫表现乐观,“当前市场动荡形势,对中国外运这类大型国有企业,反而机遇更大。”原因何在?“第一,因为综合实力强大,抗击打能力强,而且在目前经济状况下整合企业的成本相对较低;第二,有强大的财力支持。由于央企在中国的支柱地位,中央政府的财力支持不会变。”

  “作为一个敏锐的企业领导人,一定要善于在困难中捕捉商机。经济大势好的时候,通常跟着走也能发展;真正考验你的是苦难的时候,常言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内需市场——积极捕捉商机

  在最严寒的冬市,看到最好的春天。张建卫展示出远见的心态。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有风险,风险也到处都有,走不好一样会掉入地雷阵,不是吗?好的时候也有企业倒闭;在困难的时候也不是一片黑暗,见不到光明,市场不是没有机遇。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要有捕捉商机的能力,“在市场好时看到危机,在市场不好时看到机遇则是企业家的极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11月5日,国家抛出4万亿刺激内需的救市措施,是否带来物流商机?张建卫表示,“这有利于我们的物流中心等一些带资源性的业务整合发展;其次我们可以参与政府启动的地方交通、物流资源的整合。中国外运将会在工程物流、化工物流等方面受益。”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运来说机遇大于风险,而且我们出拳比较快,比较早。明年可能内需需求比较大,外运有国内网络的优势,我们要求各省市公司和三级公司保持清醒认识,在各个层面加大销售力度。我也要求从我做起,走到销售第一线上去。”

  如何捕捉商机?“过去受制于外向型经济结构,企业很难转型。现在挖掘内需市场,我们可加速转型。比如开发航空国内支线、包括沿海内支线、长江沿线、珠江沿线,逐步完善我们的内贸服务网络。”

  但张建卫也指出,救市效应应该在半年后才能显现出来,估计在明年“五一”后反映出来积极的效应。传统货代行业不会马上就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出口贸易能否活跃,最终看国外需求旺与不旺。

  发展战略——站稳国内战国际

  挖掘内需市场,中国外运也正迎来国资委整合央企的大好机会——新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正在浮出。

  “未来,我们将以长江水运等资源为重,逐渐打破沿江各省市公司以行政区划为“牢”的经营格局,沿江各省市公司将变成长江公司的销售中心和成本中心,长江公司作为唯一的运营中心,统一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建立统一的销售体系,统一资源配置。”

  长江航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内河航运集团,两强整合,业务核心如何调整?张建卫对记者说,“我们的战略重心是做综合物流企业,而不是大型航运企业。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是航运业务兼有物流业务,中外运正好相反,是物流业务兼有航运业务:搞航运,不攀比中远和中海;搞航空,不攀比南航和国航。我们只比综合物流服务。”

  与长航整合后,中国外运收购步伐是否告停?张建卫笑着说,“还会通过并购整合拓展市场。但我们不会关注轻资产的物流企业,轻资产企业价值就在客户资源,而客户随人走,充满不确定性。而依附在堆场等硬资产的物流企业是我们收购关注的重点。这类企业也会有风险,但相对稳定。”张建卫透露,中国外运最近在收购一家专业内贸运输公司,进展顺利。

  在金融风暴冲击全球时刻,中国外运是否也加速在国际市场反击战?张建卫告诉记者,“在今明两年,会进行国际扩张。但我们首先要立稳国内,脚跟站稳;其次,寻求国际的并购扩张。”

  张建卫同时对记者坦言,“没有人才队伍打不了天下!影响中外运国际化的一个关键瓶颈就是人才。最遗憾的是有了事,却没人做。我们在美国的一例并购案曾因国际化人才短缺,难以输出管理人才,被迫改成了合作。不过,中国外运已在解决这块“短板”问题。

  资本浪潮——用好债务杠杆

  全球金融风暴使国际产业资本纷纷来华寻避风港,这对物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张建卫说,“当世界漆黑,就中国一盏明灯时,自然会吸引各种飞虫打灯,益虫、害虫都会飞来。但谈影响,还需观察。企业不要惊慌失措,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

  当前经济形势下,多数物流企业仍受困于资金不足。张建卫表示,“中国一直没解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问题。一则因金融市场不成熟,存在信用等问题。二则,物流产业也不成熟,对金融杠杆认识较肤浅。如谈到负债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负债越小越好,不要借人钱,这是很传统的认识。恰恰是一个企业若不充分利用债务杠杆,是很难撬动更多资源的。当然债务有风险的临界点,我认为负债在60%左右应该可以。企业需要合理利用债务杠杆,只要以不影响现金流为前提。”

  在12月16日,中外运集团获批发行了总额为15亿元的中期票据,据悉集团已决定将此款转让给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该票据募集资金将用于在珠三角、长三角、长江黄金水道和环渤海地区购建码头、堆场、物流中心等战略性物流基建,以加大资源性投入,推动业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这个冬天,对中国外运来说,也很冷。但“冬天已然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张建卫自信的言语已给出了答案:中外运一定能够顺利渡过这个寒冬!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