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美国货”走俏亚洲

   2011-02-22   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美亚贸易势继续增长

  尽管宏观经济或出现波动,但未来两年美国与亚洲间的贸易却将更上一层。美国PIERS全球商业情报公司表示随着美国经济的缓步复苏,美国对亚洲制造货物的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并预测今年美国从亚洲进口的集装箱量将增长6.6%,明年将再增长7%。

  另一方面,今年美国向亚洲的出口将增长2.4%,并在2012年进一步上升至5.4%。不过,PIERS指出,鉴于受到来自地区内中国等供应者的竞争,加之出口商品结构将由低值货向高价值货,如汽车零部件与食品转变,美国对亚洲的出口量或将受到抑制。

  亚洲贸易的重心在东北亚地区,该地区包括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今年,美国从该地区的进口预计将增长6.5%,至1100万teu,2012年可望达到1180万teu,预期同比增长7.3%。而今年美国对该地区的出口预计将增长4.8%,至490万teu,2012年再增长5.4%,至526万teu。

  “资本流入该地区与美元贬值将为美国对该地区的出口创造条件,不过,出口商品的结构也许将向高价值商品转变,这可能将影响出口量的增长。” PIERS经济分析师Mario Moreno分析道。

  至于从该地区的进口,PIERS将去年第4季度美国的商品零售销售额增长视为一个积极的讯号。PIERS在一份报告中称:“当意识到该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之后,美国的零售商在2011年进货的时候将少一些犹豫。”

  对进口不利的因素包括,欧洲债务危机继续以及美国房产市场的持续不振与就业低迷。

  在贸易量较小的东南亚地区,今年美国从该地区的进口预计将上升7.7%,至165万teu,2012年的增长速度降低为5.6%,进口量则可望上升174万teu。出口方面,今年的预计增长速度为1.9%,出口量为97.745万teu,明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将达到6%和136万teu。

  由于服装进口量下滑,去年美国从东南亚地区的进口增长出现减速。不过,家具这一最主要进口商品的进口量增长了10.9%,这主要得益于美国于去年初推出的政府房屋购买贷款助推了房屋的销售。

—— 东北亚仍是消费主力

  在去年10月以前,美国对中国的单月出口额只有一次达到80亿美元,那是在09年的12月,彼时全球经济与贸易刚刚走上复苏之路。去年10月,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不仅再度触及80亿美元,还一举冲高到了93亿美元,轻松创造了对中贸易史上的最佳纪录。

  2010年,受亚洲地区经济繁荣的驱策,美国对该地区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迅速增长。10月对中国的创纪录出口额成为该年美国出口的一件标志性大事。

  日前,大摩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亚洲(除日本外)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9%,2010年为9%。此外,该投行为中国做出的经济增长率为9%,尽管不少其他分析机构的预测数字更接近10%。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则在10.5%左右。虽然略有下降,但这样的增长速度仍足以支持更多进口增长,鉴于中国经济正朝着内需型转型,而且其中产阶级正日益壮大。

  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降温很大程度上乃政府有意为之,目的在于避免因房地产泡沫而引发的无法控制的通胀。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3大出口市场。根据美国人口局的统计,去年前10个月,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4%,达到了720亿美元。但是由于进口额上涨了570亿美元,是美国出口额增长的整整3倍,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上升到了2270亿美元。

  不过,上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贸易代表团的访美之旅或许将为美国的出口增长铺筑一个美好的前景。大手笔的贸易合同通常都在国事访问期间敲定,正如去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携美企业界代表访问印度时双方签订了价值百亿美元的大合同。

  奥巴马在去年11月APEC会议期间曾与胡锦涛就中国的货币政策展开过讨论,但没有取得结果。评论家们相信人民币将再升值至少20%。自人民币脱钩美元,汇率弹性加强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仅升值了3%。根据大摩的说法,今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将不会超过6%。

  传闻中的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给美国企业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但前提是美国国会与首尔一致批准此协定。

  去年前10个月,美国对韩国的出口额同比上升了39%至322亿美元,韩国已成为美国的第7大出口目的地。根据自由贸易协定,大多数关税将被即使免除,虽然还有部分关税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免除。目前,非农业产品,大多数为工业品,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为7.6%,农业产品为54%。

  “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农业,但我认为受益的方面将更大,包括服务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美韩贸易委员会主席、美国商会亚洲副主席Tami Overby说道。

  近段日子,日本的经济停滞不前让它不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大摩的报告预测今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只有1.75%。但它仍是美国第4大贸易伙伴。2010年前10个月,美国对日本的出口额为5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

  与日本一样,台湾也在中国大陆的光辉下显得黯然失色。不过,意料不到的是,2010年前10个月,美国对台湾的出口额增长达44%,为全亚洲之最。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无疑更加紧密。大量台湾企业在中国建厂,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商品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

—— 东南亚、印度潜力大

  过去,东南亚市场一直没有受到美国企业的重视。但是,去年前10个月,美国向该地区的出口额同比上升了34%,至580亿美元,与中国的差距并不明显,而中国的人口却是东盟10国的两倍还多。这意味着东盟国家每个消费者花在美国商品上的钱是中国人均购买美国商品的两倍。根据美国-东盟贸易委员会的说法,对比印度消费者,这一数字将上升到9倍。

  该委员会公共关系高级经理Anthony Nelson称:“美国企业在东南亚有很多机会。东盟是全世界最具增长活力的市场之一。”

  东盟成员国最大的贸易增长还是来自联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各成员国国内市场都较过去更加成熟,且东盟正快步朝着2015年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此外,东盟与中国和印度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创造了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这让外国企业能够通过东盟很方便地进入中国和印度两大市场。” Nelson评价道。

  不过,他也指出东盟成员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必须升级国内的基础设施来为外资提供更多的支持。

  薄弱的基础设施也一直是横亘在印度贸易和投资增长面前的最大障碍。来自南卡罗来纳洲哥伦比亚的交通行业咨询公司施伟拔(Wilbur Smith)的咨询师Paul Bingham介绍称:“这(基础设施薄弱)减少了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参与全球市场的途径。”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也是美国企业在印度最大的机遇之一。美印贸易协会政策倡导负责人Michael DiPaula-Coyle指出印度已制定了10年经济发展规划,从2012年开始,预计将投资1万-2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将投向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和能源领域。

  2010年前10个月,美国对印度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6%,增速较大多数亚洲国家温和,总额也仅有160亿美元,比之人口仅有500万的“莞尔小国”新加坡也逊色不少,后者同期的对美进口额为240亿美元。

  即便如此,在美国的出口商和投资者看来,印度快速发展的工业与12亿人口,其中包括1.5亿-4亿中产阶级(取决于计算标准),让这个南亚国家仍有无穷的潜力。

  “在印度,你不仅可以找到大量未被利用的劳动力用于低端制造业,你还可以找到同样庞大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从事高端制造和研发。天高任鸟飞。” Coyle感叹道。

  正如当初台湾、日本以及其他地方的生产厂商将其生产搬至中国以利用当地低价的劳动力一样,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造就了今天越南制造业的崛起。越南的国际班轮航线大增,港口投资也是热火朝天。孟加拉国、老挝和柬埔寨同样受惠于从中国撤出的制造企业。

  快速的经济增长、地区内各国家的贸易协定以及跨境投资让亚洲的区内贸易展翅腾飞。目前,中国虽然是大多数亚洲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那里仍有足够的空间供美国企业开拓。也许美国对亚洲的出口不会再经历2010年那样炫目的速度——那主要是因为09年贸易衰退让该年的基数变低的缘故,但毫无疑问,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将为美国的出口提供最佳成长空间。为实现奥巴马提出5年出口倍增计划,对亚洲的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必不可缺,特别是在考虑到对欧盟的出口增长不温不火的情况下。去年前10个月,美国对欧盟的出口额仅增长了7.5%。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