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中欧贸易摩擦的新面孔 铜版纸与马铃薯的对决

   2011-05-20   来源:羊城晚报   

  进入5月,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喜忧参半。

  好消息是,据商务部17日消息,今年1-4月,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且这段时间没有贸易摩擦。这本应解读为中欧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然而,5月14日,欧盟委员会对华铜版纸“双反案”作出终裁,裁定对中企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这是欧盟历史上首次对华的第一起“双反”案。两天之后,中国商务部针对法国、荷兰、德国等国的马铃薯淀粉厂对中国出口产品存在补贴行为,决定对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展开反补贴调查。与欧盟一样,这也是中国首次对欧盟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

  尽管双方都不愿意使用“贸易战”一词,但中欧互相首次启动的“双反”措施,让人看上去是一项“以牙还牙”的贸易报复行为。马铃薯与铜版纸的对决就此拉开帷幕。从当前观察,欧盟政策“变脸”让中欧贸易前景蒙上了一层灰霾。更麻烦的是,这很可能在未来让反补贴调查,成为悬在中国出口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对其他国家形成示范效应。

  在欧盟尚未终裁之前,针对欧盟对华铜版纸反补贴调查的合理性和未来影响,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ECIPE)学者李-牧山浩石在其《追逐纸老虎———必要的谨慎与欧盟反补贴政策重点》一文中提出了广泛的质疑和警示,并对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了预测。

  首先,纸制品产业在欧盟属于夕阳产业,不是欧盟的产业政策重点。纸制品产业具有高成本、低附加值以及规模要求都符合夕阳产业的特征,伴随着纸制品原材料,如木材、循环纸以及纸浆的价格上涨,欧美企业把更多的产能配置到中国,这与电子、纺织品以及其他消费品的产业转移并无不同,不是欧盟产业政策的重点领域。

  其次,欧盟的反补贴政策是典型的双重政策。根据WTO《反补贴协议》,中国铜版纸出口对欧盟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缺乏法理基础。截至2009年,欧盟铜版纸进口来源国前5位分别为瑞士、中国、美国、挪威和印尼,其中,瑞士占12.38%,中国为3.77%。围绕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优惠贷款,作者引述美国诉欧洲“空中客车非法补贴案”,明确指出:在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中,欧盟采取了双重政策。它针对欧盟自身有一个补贴标准,但对外国有另外一个标准。

  最后,贸易战注定是双输结果。目前,在欧盟重点补贴的十大产业领域中,对农业补贴占全部补贴的60%,对造船、航空以及交通的补贴还在不断增加。因此,欧盟对非竞争产业的广泛补贴,使得中国很容易针对欧盟出口产品而采取反补贴措施。滥用的反补贴措施极易引发以牙还牙式的贸易报复,最终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这是欧洲学者对欧盟对华反补贴案的忠告。对中国而言,欧盟史无前例地举起反补贴大棒,极具警示作用。毕竟,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中国在反补贴方面并未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同时,发达国家通过国内法的修订,已经把反补贴政策从仅适用于“市场经济地位国家”转到同样适用“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如何消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应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领域。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