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俄罗斯入世与中俄自贸区的机会

   2011-12-21   来源:东方早报   

  当下的一个悖论则在于,中俄经济合作仍停留在传统思路上,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国际潮流未能内化到中俄关系中去。或许,俄罗斯加入WTO为此提供了一个良机。

  经过长达18年的努力,数次重启谈判,几任经济部长更迭之后,12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终于为吸纳俄罗斯作为WTO正式成员国敞开了大门。此举也标志着在俄明年夏末通过一些国内法律程序正式入世后,WTO终将覆盖全球所有大型经济体,其在世界贸易领域将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

  为了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俄罗斯做出不少极具可执行性的承诺,包括实行有法律约束力的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法治,增强透明度和问责力度,在俄罗斯的制造业产品、农业、服务业和投资市场给予更大、也更安全的市场准入等等。

  俄国内辩论入世利弊

  然而,18年跌宕起伏的谈判进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不少俄罗斯的欣喜感,俄国内不乏对此举是否合理的质疑和反对。核心问题就是加入WTO俄得到的利益能否弥补WTO强加于身的规则和问责要求?

  于是我们在俄罗斯媒体、学术界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入世影响镜像:

  支持者认为,俄罗斯加入WTO与否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议题,俄越早加入对俄可能会越有利。一是俄可以从此“不受歧视”地获得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的市场准入权。二是入世将为俄经济现代化的推进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条件和外部刺激。三是俄不可能永远置身于国际贸易规则谈判的进程之外。俄只有加入其中才能获得应有的话语权,才能影响规则的设定,才不致自身的长远经济利益“被损害”。

  支持方也承认,入世绝不仅仅只有正面效应。但从经济视角看,俄在多年谈判中也争取到了一个不致过于损害国内企业行业利益的条件,而且存在着一个过渡期。最关键的是,由于入世意味着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势必将迎来企业的倒闭、产业的崩溃,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外部世界可能强势进入的“鲶鱼效应”刺激下,很可能不仅在政治话语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取得新的进展。

  反对者则抓住经济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强有力的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斯经济对原材料的依赖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善,在此情况下入世意味着俄在短期内将受益很小但却不得不直面巨大的外部冲击。一方面俄不得不急于降低进入壁垒,借此将本国的能源等原材料出口到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开放本国市场必然使原本脆弱的国内产业雪上加霜,难以抵挡他国商品和服务的强势进入。更主要的是,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制约俄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型。

  反对者还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步履维艰的情况下,俄加入WTO是否还有意义的问题。他们强调,多哈回合陷入僵局已近10年,而且很有可能就此陷入死局。俄现在加入WTO很可能是购买了一张“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的船票,但却没有意识到,这艘巨舰已经即将不可避免地撞向漫漫长途中的冰山并因此而葬身于冰冷的海水之中。

  国内-国际双重博弈

  归根结底,加入WTO谈判久拖不决很大程度上是由俄罗斯自身举动造成的,但国际因素又在诸多关键时刻扮演着重要作用,就此形成了国内-国际双重博弈的复杂格局。

  就国内层面而言,不同利益集团在俄是否以及何时入世问题上显然有不同的考量。由于加入WTO对改善俄罗斯商品进入他国的市场条件很有助益,这些出口导向型企业也因此大力支持。而少数金融寡头把持的金融市场显然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与其国际同行直接竞争,因而不愿意开放或着力拖延开放金融市场。由于他们的影响力足够大,这不能不影响到俄官方的谈判立场。再比如,农业问题显然是诸多谈判领域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俄政府内部不少高官和重量级政客公开反对在此问题上让步,认为应先保护俄农业免受西方廉价及高补贴农产品扩张的威胁。在能源定价内外“剪刀差”问题上,国有或国家控股的能源企业显然对西方国家有关“非公平”竞争的指责无法认同和接受。

  在国际层面上,作为最后一个加入WTO的经济大国,俄入世势必对很多国家产生影响,因此俄罗斯入世工作组成为迄今为止参加谈判国家数量最多的一个。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利益关切点,这无疑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最令俄难堪的是,西方出于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总体需求,曾有意识地安排了部分独联体国家,包括格鲁吉亚先于俄罗斯加入了WTO,这在相当程度上为俄设置了新的障碍。2008年俄已经一只脚跨进了WTO的大门,但终因与格鲁吉亚的“五日战争”再一次徘徊在WTO之外。俄格纷争实际上是近三年来俄入世谈判中最大的阻碍因素。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还是凸显了俄罗斯作为庞大消费市场的吸引力。在经济低迷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都想早日打开俄罗斯市场,以此缓解乃至摆脱自身面临的困境。正因为如此,俄国内不乏有人呼吁要借俄充当世界经济“拯救者”的身份,换取更多的利益回报,而不是急吼吼地入世。

  最终为俄罗斯解套的是新的国际权力转移大趋势。新世纪以来短短十年内中国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都在热议未来的国际和地区秩序,多认为其中的主要矛盾将会是崛起的中国及其代表的中国模式和以美国为首的整体处于衰落过程中的西方及其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模式之间的竞争。俄罗斯因此获得了较之前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俄美关系因此重启,俄与欧盟也谋划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俄中关系则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曾一度将俄中作为并列的竞争对手看待,甚至俄在一段时间内仍被列为首要防范对象,那时俄的入世谈判进程因此更多被掣肘;但当美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影响力不可遏止的上升势头后,俄显然成为了既打又拉的重要对象。此次俄最终能和格鲁吉亚达成双边协议,正是欧盟出面担当中间人调停的结果。

  或成中俄自贸区机会

  按照俄经济发展部公布的信息,俄在加入WTO的初期及过渡期内关税方面所受冲击并不大,某些领域俄一开始还需要调高而不是降低关税。自正式成为WTO成员之日起,俄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10.293%提升至11.85%。农产品则从目前的15.6%降至15.178%,工业制成品税率则从9.387%上涨至11.2%。而在平均为2-3年的过渡期内,俄进口关税平均将降至7.14%,但农产品为11.3%,工业制成品为6.4%。在WTO155项服务业中,俄对116项作出承诺,但绝大多数未超出现有俄国内法的规定范围。唯一需要作出“革命性”改变的是保险业:外资被准许参股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50%。从事人寿险和强制险的外资上限从49%提高到51%,5年后完全取消限制。

  显然,俄罗斯政府在本国加入WTO上具有很强的主导性,尽可能地减小了入世承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无论怎么说,入世必定会对俄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及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俄罗斯的加入甚至可能会改变WTO成员中美国、欧盟主导的格局,为多边贸易谈判带来新的形势和机会。可以预见,俄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等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将给中俄经贸合作特别是两国毗邻地区的经贸关系带来新的机遇。

  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而言并不都是利好消息。其一,俄固然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大商品出口,但同时将迎来与其他成员国的商品的激烈竞争。以中国目前对俄出口商品的层次及我国企业在俄的布局网络看,短期内可能挑战大于机遇。特别是,“灰色清关”问题可能将逐步解决,这在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但在中短期内将对部分中小企业形成巨大冲击。在笔者看来,最大的风险是俄届时有权动用WTO的反倾销调查和投诉等手段来维护本国权益,中国企业最有可能面临此类风险。其二,出于安全优先的考虑,俄方对中方开放劳动力市场的程度仍将相当有限,中俄劳动力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很小,而这一直是中国企业在俄投资的关键性障碍因素。此外,俄罗斯入世后,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市场意识会不断增强,我国引进俄高新技术成果的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条件会更加苛刻。中俄科技合作成为中俄关系第三个十年中新的增长点并不容易。

  归根结底,加入WTO对俄罗斯也好,对中国也好,到底是利是弊并非一个精确计算可以预测的,一切都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慢慢明了。中国当下所能做而且也应该抓紧做的,就是适应俄罗斯入世的新现实,及时调整对俄经贸合作的内容、结构和方式,朝着建立起中俄“利益和认知共同体”的目标努力。这意味着使得两国的发展内在地相互嵌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但当下的一个悖论则在于,中俄经济合作仍停留在传统思路上,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国际潮流未能内化到中俄关系中去。一方面,中俄双方都在积极倡导或参与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两国连彼此之间的“一体化”都成为一个禁忌或敏感词汇,甚至连“自由贸易区”都未提上日程。或许,俄罗斯加入WTO为此提供了一个良机。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