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中俄关系升级换代“三重门” 贸易规范待完善

   2012-03-06   来源:世界新闻报   

  近一段时间,俄罗斯总统候选人普京在自己的竞选纲领中,给予了俄中关系未来发展特别关注。他认为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而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和成功的俄罗斯。这样的表述让外界普遍认为,普京如果成功当选,俄中关系在未来5—10年将继续保持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并可能进一步升级。不过,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波折发展后,尽管中俄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但是仍有诸多问题需要两国携手解决。

  双边贸易呼唤“升级”

  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将有望突破80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这无疑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但在喜人的数字背后还存在着一些急需突破的藩篱。

  2009年,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两大聚集地——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场被俄方强行关闭,大批中国个体商户损失惨重。中俄贸易特别是个体贸易的规范化问题,在经过多年“潜伏”之后重新被摆到台面。长期以来,受“灰色清关”的影响,很多在俄罗斯市场上贩卖的中国小商品缺少入关手续,不少中国商人的个人身份以及必要的劳动许可文件也不是很完备,因此,针对华商的货物查抄行为在俄罗斯时有发生。

  为了使中俄个体贸易规范化,由两国政府支持建立的“格林伍德”商贸中心目前已经接近完工,进入到了招商阶段。该中心位于莫斯科西北区域,是目前中国在俄最大的商贸类投资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中国商品的集散地,还将发展为中俄企业的交流平台。由于中心设有专业部门负责商品通关等各种贸易法律文件的审批和执行工作,因此保证了进入中心的中国商品手续齐全、品质有保证。不过,由于“格林伍德”的定位稍显高端,准入门槛并不适合那些个体商户,所以它到底能给中俄个体贸易规范化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待观察。

  另一方面,中俄贸易结构面临着“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不容忽视的是,中俄贸易一直缺乏大宗商品交易和高科技产品支撑。目前,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仍偏重于资源型商品,而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则偏重于劳动密集型商品。双边贸易中,机电产品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幅度也不是很明显。这些都与目前中俄两国的制造业水平和科技实力极不相符。

  普京在竞选纲领文章中就指出,俄罗斯并不满意两国现有的贸易结构;两国相互投资水平低是目前俄中经贸合作中的问题所在。随着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中国中低端商品的需求可能会逐渐减少。因此,中俄经贸合作仍然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武器出口竞争隐现

  最近数十年,军火贸易占据了中俄双边贸易的重要位置。2000年,俄罗斯对华武器出口规模接近40亿美元,达到历史顶峰。然而在一些俄罗斯军事专家看来,俄对华武器出口近些年出现巨大“萎缩”,未来几年甚至有可能缩水到10-15亿美元的水平。而探究其中的原因,中国对俄制武器的仿制及由此引发的双方在出口领域的冲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武器装备出口近些年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让俄罗斯军工企业感到很不适应。不少人认为,中国出口的武器主要是在原苏制武器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然后再出口给其他国家;这种依托俄罗斯军工技术、结合中国低廉人力成本进行武器生产的运作模式,是中国武器相对于俄罗斯武器最大的优势。面对市场竞争力日强的“中国制造”,一些俄罗斯军工系统内部人士担忧,本国武器的出口空间会不可避免地遭到挤压。

  目前,不少非洲国家就在考虑购买中国的“枭龙”战斗机,替换米格-21等老旧的苏制战斗机。与俄制战机和美国的F-16战机相比,单价1500万至2000万美元的“枭龙”无疑更具竞争力。此外,另一款有着不错出口前景的“中国制造”——被不少俄罗斯人看作是苏-27“翻版”的歼-11,在一些非洲国家也有取代原版的趋势。

  对于中国武器制造的“克隆”行为,俄罗斯军工企业感到既窝火又无奈。原因是,中国目前仍是俄罗斯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之一,如果俄罗斯停止向中国出口武器,以切断中国的“技术源头”,不仅有悖于两国紧密合作的大局,而且会让俄罗斯丧失巨大的经济利益。有俄罗斯专家就指出,目前俄中武器出口市场的“重叠区”并不太大,双方在该领域的冲突和竞争暂时不会特别激烈。

  警惕移民“蝴蝶效应”

  谈到影响中俄深化合作的因素,不能不提的还有跨国人口流动问题。近些年在俄罗斯,中国务工人员因为相关手续不全或者身份不合法等原因,被俄罗斯警方拘留的事件并不鲜见。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在前往中国务工的时候,也开始利用中国政策上的一些漏洞,损害中国企业和中国伙伴的利益。与此同时,随着俄罗斯当局日益收紧移民政策,而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外国人的“三非”问题(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可以预见,两国对非法外来务工人员的打击力度将越来越强。

  而这些看似细微的个体行为却在两国普通民众当中产生了不良影响。比如,在俄远东地区,当地对大批中国务工人员的流入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中国移民威胁论”在这片急需劳动力的土地上仍然具有市场,从而干扰了两国正常的经贸合作。因此有专家呼吁,由非法移民问题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应该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劳务合作中出现的杂音,中俄双方本着追本溯源的精神,正在加大合作力度,从源头上制止不法行为的出现。

  事实上,比务工手续不完备更严重的问题是,一批利益熏心的中介机构充当了组织中国非法务工人员前往俄罗斯并为他们提供非法文件的幕后主使。目前,中俄警方已经开始联手行动,严厉追查和打击这些幕后黑手。而如何让两国的劳务合作在合法、规范的平台上发展与深化,是未来中俄两国需要重点思考的另一项内容。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