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网新闻 » 详细页面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欧债危机引跌海外市场

   2012-05-31   来源:京华时报   

        2012年,欧债危机并未偃旗息鼓,随着“希腊会不会退出欧元区”再成焦点,世界经济又一次面临逆流。对于身处全球经济风云的中国,需要防范应对欧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需要从中寻找机遇。

        □不利影响

        贸易、金融和心理三大渠道

        在近两年欧债危机演进过程中,分析人士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贸易、金融和心理是欧债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渠道。

       “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希腊问题可能出现的传染风险首先表现在贸易渠道上,主要还是欧洲整体对外需求变化造成的影响,”在花旗银行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戴维卢宾眼中,这种外需萎缩不能忽视。

        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因素又包括三方面:欧洲因经济低迷出现的对外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造成的中国对欧出口困难;贸易融资下降对中欧贸易的不利影响。官方数据显示,欧盟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低,但仍占较大比重。

        在金融渠道上,如果希腊再次引爆欧债危机,欧洲银行业将在短期出现明显资本金缺口,其海外资金回抽可能产生连带效应,造成全球银行业“紧缩”,亚洲乃至中国的外部融资环境将出现恶化。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欧洲银行机构在11个亚洲经济体(不包括日本)的资产为1.4万亿美元。

        不过,有专家指出,由于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有限,中国金融机构对欧债的直接敞口也不大,再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等因素,即便欧洲资本出现大规模回撤,总体也不会对中国带来严重冲击。

        除了可能来自银行系统的风险外,欧债危机催生的全球资金风险偏好转移、避险情绪回潮等,也会传导至国内股市等。进入二季度以来,中国股市欲振还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债引发的海外市场跌势造成看空情绪传染。而这种市场悲观情绪,可能进一步挫伤投资和消费信心,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机遇与借鉴

        全球格局调整下的趋利避害

        利弊相生,危中含机。正如一些观察人士所言,对于中国而言,欧债危机“并不全是坏事”。

        从对外投资角度看,欧债危机带来欧元资产的进一步贬值,将有利于有资金实力的中国企业海外“抄底”,以参与全球市场和技术竞争。近两年,中国企业并购欧洲企业的案例不断出现,比如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山东重工洽购意大利豪华游轮厂商法拉帝股权、国家电网参股葡萄牙国家能源网等。

        从国家层面看,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倒逼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模式,进一步“向内”寻求增长动力。此外,未来如果欧洲重债国需要更多国际资金援助,中国可以考虑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参与,从而在全球经济治理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拓展空间。

        从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化角度看,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欧元这一人类货币史上的重大创举将受到重创,再加上美元凭借储备货币地位“绑架”世界经济的内在矛盾,全球对一个“多极化”货币体系的需求更盛,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或将更为有利。

        时至今日,欧债危机已持续近三年,虽然很多问题仍难有定论,但其形成变化的过程,无疑为中国预判未来风险、思索长久发展之路提供了镜鉴。

        有专家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权债务危机是欧洲国家过度福利化的一个结果。由于选举政治的影响,西方国家财政政策很大程度上成为福利化的工具,长期而言存在不审慎的缺陷。如何在财富积累和财富分配中寻求平衡,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

海运网免责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海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页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0页 总计0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当前为第1下一页 最后一页转到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